一、林木施肥理论基础
林木施肥指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改变土壤营养状况,提高林木营养现状来满足植物发育的营林措施。我国从70年代初便开始进行施肥研究,施肥对象多限于速生林和经济林中的幼龄林和中龄林。施肥的科学根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最小养分原理,它是著名农业家李比希在19世纪中期发表说明的,后来Wollny补充修改了这一学说,他认为,植物的产量应受到生长所必需的各种因子中其供给比例最少的因子所支配。例如土壤中氮素不足,如果单纯的多补施磷肥,那么作物最后的产量还是受氮的控制,如果针对最少的因子,在它的基础上增加元素供给,那么产量就会相应的与之增加。这个定律包含三层含义,首先在林木生长的基底土壤中保证供应植物生长需求并且含量最少的营养决定着植物收成的多少;其次最小养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土壤中最小养分增加,能够满足树木生长的需要,不再成为限制因子,这时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最小养分就变成其他因子;因此施肥应遵循最小养分原理,因时因地,注意养分的平衡供应,提供充足的养分供林木生长时的吸收利用,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作物的产量也实现高产稳产。二是报酬递减率原理。这是应用在施肥领域的另一个科学技术基础,它是在19世纪末,杜尔歌与安德森共同说明发表的。这一原理应用广泛,涉及农业的各个领域,这一原理表达的是在各方面的技术条件保持不变的状况下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在施肥方面的理解是:在各方面的生产技术条件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固定肥料下的植物产量增加的多少随着施肥的增多成下降的走势,针对这一问题也有学者深入研究,总结出施肥量与产量的指数方程关系。这一曲线模式的规律与最小养分学说吻合,再次验证施肥应按照最小养分和报酬递减规律进行,消除不合理施肥方式。在这基础上应不断更新施肥技术,只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施肥技术,才能进一步的保证生态效益,使林业工作持续发展下去。
二、施肥技术
施肥技术包括施肥量的确定、施肥时间和施肥方式三方面的内容。世界各国对施肥技术都有较多的研究,施肥量的确定首先要综合土壤情况和林分营养吸收利用状况两方面考虑,其次通过经验施肥和田间试验施肥共同确定施肥量。幼树施肥是施肥重点,这已广为认可,在确保更多的树木能存活下来的基础上,增强树木抗性,降低抚育的时间。日本林业研究者在施肥量上确定了以幼树施肥作为指导,随着生育年限的增长,逐年20%递增的施肥原则。
施肥时期是根据林木的发育情况不同阶段进行施肥,在实际生产中,研究人员也有很多研究春秋季节的施肥作为施肥时期,但是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树木的幼龄、中龄和老龄三个不同阶段施肥量。马静在研究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施肥配比的试验中总结出马尾松整个生育期的施肥特点,对于1年生林地,追施氮磷钾+锌肥效果好;8年生林地追施氮磷钾+铜肥的效果最好,生长量最多;对于14年生马尾松各施肥处理对发育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也有研究发现,兰考泡桐在幼龄期前两年施肥,没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下一年开始供给N100P25K30养分之后,使泡桐的发育速度明显加快很多,说明施肥种类与林木的发育速度有紧密相关的关系,施肥时间应通过多年的施肥试验得出结论。
施肥方式要综合多种因素共同考虑,其中包括林地的立地条件和肥料的性质,这些对施肥效果都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提高林木生长量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施肥方式,达到在该林地立地条件下配以最佳施肥方案。可以根据植物的生育特点和需肥规律将肥料分为基施和追施,基肥作为迟效性肥料,可以提供植物一个完整生育期的养分供应;追肥是根据植物某个时期需要大量营养元素,或者可以从植物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缺素症状相应的加以补充,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加入的肥料称为追肥。施肥方式主要包括:通过人工施肥或者地面机械施肥和飞机施肥,如国外较发达的地区,一般采用飞机来施肥,因为飞机可以省时省工,而且不受地形和道路的限制,这对于山区施肥是极为有力的。对于林地施肥多用人工方法,人工方法主要有沟施和穴施,有时也会以辐射的方式来施肥,追肥的方法根据作物的种类采用相应的方法,大多用速效肥。曹继钊等在研究施肥方式对广西桉树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的试验中,经过分析比较,得出采用基肥穴施和追肥撒施两种方法配合将肥料施入,对桉树的收成和经济收益有明显促进的效果。魏猛在研究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实验中认为施肥对土壤有重要的影响,施肥后土壤中的速效养分随着时间呈现单峰曲线,并且在果实膨大期追施有机肥和化肥,能显著改变土壤速效养分,并且施肥使土壤中各类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肥料的施入对林木的生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生长量的增加,还是产品产量品质的提高,都有力地说明林木施肥的必要性。在林鹭榕研究闽北地区幼林施肥对不同苗木的马尾松影响的试验中,综合分析比较,得出复合肥施肥对马尾松切根裸根苗木影响最为显著,树高和胸径分别增长40.79%和61.19%。在欧洲和北美地区,施肥大部分施于用来采伐的近龄林,目的提高材积量,经过他们多年采伐经验,发现临采伐5~10年的时间施用氮肥,可以明显提高效益。瑞典在这方面做过研究,发现采取全面施肥的措施,在林木生长量方面提高程度可达5%~10%;单施氮肥140kg/hm2,对于材积的增长量有一定提高,使材积增加9m3,利润相应增加,最后高达270%(Hmznsson,A.,1984)。李莎在研究无机肥配比对烤烟质量影响的实验中通过不同配比处理,对比烤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不同,发现T6处理即N、P、K配比为1∶1.6∶2.5产量最高,比对照高223.25kg/hm2。王娟在2007年探究施肥对春小麦产量影响时,通过春小麦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及千粒重等几个指标衡量施肥效果,得出以下结论:各处理的指标都比对照不施肥明显增加,其中株高比CK平均高19cm,增幅35%;各处理产量比对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加38.3~295.3kg/hm2,增幅为19.6%~65.3%。综合来说,林地施肥在影响林木生长量、土壤肥力、林地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效果,所以林木施肥是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林业措施。也有很多针对速生林和经济林的施肥实验中,出现施肥无效的后果,例如叶仲节在杉木上的施肥实验就表现出施N肥无效,P肥短期内发挥效果,K肥则呈现出负效应,这种结果也可能是受当地各种条件影响引起的。林业工作的不断进步,使施肥的重点由研究树种生长量的这些外在指标慢慢向对改善林木品质的方向发展,只有宏观的分析这些指标,全面探讨施肥的作用,才能正确认识施肥对指导林木的重要性,这对于提高我国林业技术水平,发展环保农业有着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