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献报道,自交系早代和自交系晚代的配合力是相关的,也就是说,自交系早代配合力高,自交系晚代配合力也高。因此,在选育自交系的过程中,不必一定要等到自交系的性状达到整齐一致时,才进行配合力的测定工作。
作者曾对二代自交系和三代自交系的配合力做过早代测定,总的体会是早代测定并非理想的测定自交系配合力的方法。下面表述三点浅见:
1.早代测定选系进度慢
自交系早代测定,多数育种专家在自交2~3代进行。现以假设的A2-113自交三代自交系进行早代测定为例,从表10可以看出,第四世代进行早代测定,第五世代进行测交种产量比较试验,根据产量比较试验结果选出配合力高的早代自交系以后,还需要至少自交3个世代(因为S5~S7,基因型基本纯合),及至经过第二次测定和测交种产量比较试验,选出配合力高的晚代自交系(S6)之后,前后需历经10个世代。而晚代测定,只需8个世代即可完成,比早代测定提前2个世代。这说明,就选育自交系的进度而言,早代测定明显慢于晚代测定。
表10 早代测定与晚代测定进度比较
2.早代测定选系的工作量可能较大
近年来,多数育种工作者选系的数量都比较大,到自交三代,一般要有数百个或更多的早代自交系。现以100个自交三代的自交系进行早代测定为例,从表11可以看出,三代自交系经过配合力测定后,中选率按3%计(实际上中选率还应大一些),假设有A2-111、B3-211和C4-311等3个三代自交系中选,其后再各自交3个世代,每代的各分系自交后均选留3~5株穗(系),至自交六代,选留的总系数即可高达81~225个晚代自交系。当然有些农艺性状表现低劣的分系要淘汰一些;但同时对于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分系,也必然要多选留一些,两者相抵,最终选系的数量一般仍可达到百个左右。然后还要进行第二次测交种产量比较试验。不言而喻,这样前后两次测定和测交种产量比较试验的工作加起来,其工作量很可能要大于一次晚代测定。
表11 三代自交系自交3代后的系数
此外,自交三代自交系其性状正值分离较大时,各系测定的穗数也必须多一些,至少应测定4~5穗,否则缺乏代表性。而晚代测定,自交系的基因型基本纯合,同质化程度较高,每系测定1~2穗就可以了。
3.早代测定成功和失败并存
作者在实践中体会到,早代测定的结果,成功和失败均有可能。
(1)获得成功。可以肯定地说,经过早代测定,选出配合力高、农艺性状又好的优良自交系,并用其作亲本,育成杂种优势强、高产杂交种的概率较大。
(2)可能失败。前面已经讲过,自交早代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晚代配合力也高;但是农艺性状则不尽然,尤其是抗倒折能力,早代抗倒折,晚代就不一定也全抗倒折。作者曾育成G92自交系,该系早代根系发达,特别抗倒折,无论苗期、拔节期、生育后期,多次遇大风均无倒折现象,并且配合力也高,但到自交五代,抗倒折能力明显降低,遇大风全倒了,用其组配的高产单交种亦不抗倒折,结果选育失败。
此外,从前面抗倒折性能的选择(表5、表6)也可看出,自交早代抗倒折,自交晚代不一定全抗倒折。如果自交系不抗倒折,其成功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应当指出的是,无数试验表明,自交一代、二代、三代,乃至五六代,其姊妹系间的配合力是有明显差异的,有些亦能达到显著标准。进行自交早代测定时,我们期望抓住配合力最高的优良株系,但事实上不一定,可能抓住,也可能将最好的株系丢掉。
如果采用反交的形式,即被测定的早代自交系作父本,测验种作母本,则可减少或避免将优良的早代自交株(系)丢掉。具体做法是:被测定的早代自交系自交1株,同时用其花粉与测验种杂交1~3株(穗),成熟后,淘汰劣质的自交株及其与测验种的杂交穗,选优利用。不言而喻,这样做被测定的早代自交系少尚可,多了很难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