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选育自交系的种植密度以多少为宜?育种专家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主张采用高密度(以下简称高密),在每亩6000株(或更多一些)的栽培条件下进行选育自交系。有的则认为,在高密度的栽培条件下进行选育自交系,可能将一些优良的植株丢掉,影响选育自交系的效果,因此,应在适当密植(以下简称低密)栽培条件下选育自交系。作者根据多年选育自交系的实践认为,选育自交系的种植密度,以先低密后高密为好。
从表12可以看出,其一,一代自交系(S1)在低密栽培条件下,优良植株(以下简称优株)出现的频率普遍高于在高密栽培条件下的频率,平均高1.06倍;其二,在低密栽培条件下没有优株的S1,在高密栽培条件下更没有优株;其三,在低密栽培条件下,优株出现频率低的S1,在高密栽培条件下,除个别系(A530-1)有少量优株出现外,也没有优株。
假如,A547-1和A555-1两个一代自交系的优株(即二代自交系),在高密栽培条件下,仍然不能分离出优株来,将其淘汰并不可惜。但实践表明,有些这样的二代自交系,在高密栽培条件下确有优株出现。例如,表12中A555-1的两个优株二代自交系,在高密(6000株/亩)栽培条件下,其中就有一系出现2个优株。因此,将自交一代自交系仅放在高密栽培条件下选株自交的做法,作者认为值得商榷。
表12 一代自交系在高、低密度下的优株频率
续表
注:优株标准参见表2。
此外,自交一代自交系,一般秆高叶茂,在高密栽培条件下的植株秆细、果穗和籽粒偏小,特征特性不能充分表现出来,不便于选择,而且田间操作也不方便。
鉴于上述情况,作者认为自交早代(S0~S1)应在低密栽培条件下选株、自交、分离选择二代自交系;二代及其后各代再在高密栽培条件下进行选系。
[1]刘仲元.玉米育种.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7,149-151.
[2]刘纪麟.玉米育种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69-171.
[3]北京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及良种繁育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246-274.
[4]庄巧生,等译.植物育种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64.260-2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