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玉米-矮生基因型杂交种“矮单”的选育报告

玉米-矮生基因型杂交种“矮单”的选育报告

时间:2023-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摘要 1935年发现玉米br-2矮生基因以来,国内外广泛开展了矮生玉米育种工作。但因该基因型的矮生玉米材料具有一些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诸如植株节间短、叶片密集重叠、授粉不良、结实不好等,未能育成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均先后停止了这项工作。1976年至今,我们利用玉米br-2基因的致矮特性,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反复采用“高、矮杂交,定向选择”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不良性状,并于2010年育成比较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矮单268。

摘要 1935年发现玉米br-2矮生基因以来,国内外广泛开展了矮生玉米育种工作。但因该基因型的矮生玉米材料具有一些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诸如植株节间短、叶片密集重叠、授粉不良、结实不好等,未能育成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均先后停止了这项工作。1976年至今,我们利用玉米br-2基因的致矮特性,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反复采用“高、矮杂交,定向选择”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不良性状,并于2010年育成比较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矮单268。展望未来,如果从事矮生玉米育种的人多了,矮生玉米材料丰富了,必将育成更为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

关键词 玉米br-2矮生基因 矮生玉米育种 高矮杂交定向选择

玉米br-2矮生基因,自1935年埃默森(Emerson)发现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应用和遗传方面的研究。美国上世纪50年代末出现利用高潮,但未能育成理想的br-2矮生基因型玉米杂交种(简称矮生玉米杂交种),1974年以前放弃了对该基因的利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墨西哥利用该基因曾育成AN360等矮生玉米杂交种,70年代初我们曾小面积种过,株高不过1.2~1.3米,节间短,叶片密集重叠,叶片宽约20厘米,果穗也很小,亩产不过150千克。

我国对br-2矮生基因的研发利用,始于1965年,70年代中期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矮生玉米育种工作。先后育成“登攀号”、“成矮号”等矮生玉米杂交种,但推广面积都不大,最大面积不过数千亩。到70年代末,由于br-2矮生基因型玉米具有一些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诸如植株节间短、叶片密集重叠、雌雄不协调、授粉不良、结实不好等,许多科研单位停止了这项工作。

对于玉米br-2矮生基因的研发利用,我们是1976年开始的。在国内外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利用br-2基因的致矮特性,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反复采用“高、矮杂交,定向选择”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该基因型玉米的不良性状,于1982年育成矮生玉米杂交种“矮单88”,1986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定名为冀单20。但推广面积不大,累积推广面积不过五六十万亩。未能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原因是产量不够突出,最高亩产不过千斤;其次是当时受玉米稀植的影响,推广密度偏稀,仅4000株/亩,增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可喜的是,它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那就是矮生玉米育种是有希望的,有望成功的。因此,我们坚持下来了,并于2010年育成比较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矮单268”。亲本组合是永126×永872,2014年春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玉2014014号”。

1.矮单268的亲本选育

(1)永126的选育:本自交系历经12个世代育成。

背景材料:br-2矮生基因型玉米自交系冀159,普通玉米自交系8112和郑58。

首先组成冀159×8112的高矮秆杂交组合,杂交一代(F1)进行自交,自交一代(S1)分离出的br-2基因型矮生植株(简称矮生株)与郑58杂交,组成矮生株×郑58的高矮秆杂交组合,其F1再自交,自交后的S1矮生株再用郑58回交,组成郑58的回交种质,以这一回交种质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分离筛选6个世代育成矮生玉米自交系永126。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2004年冬:冀159和8112各播1行,开花期以冀159作母本,8112作父本,组成冀159×8112高矮秆单交组合,成熟后选留一个优良植株果穗,晒干脱粒作种,即杂交一代种子(F1)。

2005年夏:播种F1,1行区,拔节后植株表型均为高秆,开花期全部自交,成熟后选留1株穗晒干脱粒作种,即自交一代种子(S1)。

2005年冬:S1和郑58各播1行,拔节后S1植株出现高、矮分离,其高、矮株的比例为3∶1。开花期选果穗下部节间短,叶片密集重叠;果穗上部节间长,叶片疏散的优良矮生株(简称优良矮生株)作母本,郑58作父本,组成矮生株×郑58杂交组合,成熟后选留1株穗作种,即矮生株×郑58的杂交一代种子(F1)。

2006年夏:播种矮生株×郑58的F1代种子,1行区,拔节后植株表现均为高秆,开花期全部自交,成熟后选留1株穗晒干脱粒作种,即矮生株×郑58杂交组合的自交一代种子(S1)。

2006年冬:当年夏获得的S1代种子和郑58各播1行,拔节后S1的高、矮株亦呈3∶1分离,开花期仍然选优良矮生株作母本,郑58作父本,组成郑58的回交种质,成熟后选留1株穗作种,即回交种质的F1

2007年夏:播种回交种质F1,1行区,拔节后植株表现均为高秆,开花期全部自交。为增加选择优良矮生株的频率,成熟后选留3个自交株穗作种,即3个自交一代果穗种子(S1)。

2007年冬:3个自交S1,各播1行,拔节后,高、矮株亦呈3∶1分离,仍然选优良矮生株自交,成熟后选取1个优良自交矮生株穗作种,即自交二代种子(S2)。

S2及其后各自交世代植株均为矮生株,不再有高、矮分离,至自交6世代育成矮生玉米自交系永126(图14)。

图14 矮单268选育示意图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100天。幼苗叶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130厘米,穗位43厘米。果穗下部节间短,叶片密集重叠;果穗上部节间长,叶片疏散。花药黄色,花丝红色。果穗圆筒型,穗长17厘米,14~16行粒,粒深轴细,结实好,穗轴白色。粒黄色,马齿型。

(2)永872的选育:本自交系亦经12个世代育成。

背景材料:矮生玉米自交系冀35-8,普通玉米自交系连1538和昌7-2。

首先组成冀35-8×连1538的高、矮秆杂交组合,杂交一代进行自交,自交一代分离出的矮生株与昌7-2杂交,组成矮生株×昌7-2的高、矮秆杂交组合,其F1再自交,自交后的S1矮生株再用昌7-2回交,组成昌7-2的回交种质,以该回交种质为基础材料自交分离筛选,育成矮生自交系永872。具体方法与永126的选育相同(图14)。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6天。幼苗叶鞘紫色,株高83厘米,穗位38厘米,果穗下部节间短,叶片密集重叠;果穗上部节间长,叶片疏散。花药黄色,花丝红色。果穗短筒型,穗长12.5厘米,14~16行粒,穗轴白色。粒黄色,中间型。

2.矮单268杂交种的选育

2010年春在海南以永126作母本,永872作父本,组成永126×永872矮生单交组合,当年本所夏播试验(4500株/亩),平均亩产636.0千克,比郑单958增产6.8%。植株表现秆矮、抗病、结实好、不秃尖,农艺性状比较优异,暂定名“矮单268”。

(1)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8~100天,与郑单958生育期相同。

株型半紧凑,株高180~210厘米,穗位60~70厘米。果穗下部节间短,叶片密集重叠;果穗上部节间长,叶片比较疏散。据2012年调查,普通玉米杂交种郑单958的果穗下部节间平均长12.82厘米,果穗上部节间平均长15.38厘米;果穗下部节间长相当果穗上部节间长的85.51%。矮单268果穗下部平均节间长8.03厘米,果穗上部平均节间长13.17厘米;果穗下部节间长仅相当果穗上部节间长的60.97%,比郑单958少24.54%;尤其是地上1~3节更短,平均长2.92厘米,仅相当上部节间长的22.17%(表20)。实践表明,矮单268的这一特点,再加上它的根系也比较发达,非常利于其抗倒折的能力。据2011年在玉米灌浆期调查,矮单268抗倒折力为1375克/株,比郑单958(725克/株)的抗倒折力高近1倍。

果穗圆筒型,穗长18~20厘米,16行粒,在高肥水生产条件下亩7000株结实好不秃尖,粒深轴细,出籽率89~90%。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10~330克。

籽粒品质较优,含粗蛋白10.04%,粗脂肪4.64%,粗淀粉72.9%,赖氨酸0.29%,均稍高于普通玉米。

抗病性亦较好,接种条件下,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毒病。

表20 矮单268与郑单958植株地上节间长度

注:矮单268试验密度6000株/亩,郑单958试验密度4500株/亩。

(2)产量表现

a.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2年河北省夏播玉米区域试验(简称区试),矮单268平均亩产754.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80%;2013年河北省夏播区试,平均亩产640.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减产1.13%;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97.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仅增产0.84%。2013年河北省夏播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5.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77%。201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2.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表21)。上述试验表明,矮单268在区试中的产量水平与郑单958相似,但在生产试验中有明显的增产趋势。

表21 矮单268试验产量

注:1.区域试验5行区,对照郑单958(4500株/亩)。
2.生产试验,对照郑单958(4500株/亩),小区面积不少于300米2,播种行数不少于12行。

矮单268在区试中产量水平低于生产试验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受四周高秆玉米郁蔽影响的结果。为说明这一情况,特作了如下调查(图15)。

图15 省超高密玉米品种预试永年点矮单268四周为高秆玉米条件下的产量表现

图15是河北省玉米超高密预备试验永年点,矮单268受高秆玉米郁蔽影响程度的测产结果。该试验为间比排列,5行区,密度为5000株/亩,对照品种郑单958为4500株/亩。

测产方法是,高(23号),矮(22号,矮单268)品种各取4行,每行从第2株起,连收20株果穗分别称重,按小区出干率换算产量。矮单268以中间行作对照,23号高秆品种以第4行作对照。

从图15看出,矮单268与高秆相邻的第1行,减产高达11.4%,第2行减产还在9%以上(其实对照行也在减产之列)。相反,与其相邻的23号高秆品种有明显的生长优势,第1行增产高达15.6%,第二行增产7.8%,第3行仍有增产趋势,表明矮单268在区试中受高秆品种郁蔽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在生产上矮单268的播种行数不能太少了,最少也应在12行以上。

b.高产示范:2012年矮单268在本所夏播高产示范0.98亩,经省内知名专家实收测产,亩产889.2千克(表22,下同)。

2013年,矮单268在本所高产示范1.73亩,经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实收测产,亩产903.5千克,创造了河北省当今夏播玉米的最高产量纪录。

2014年,矮单268在本所高产示范6.6亩,经省内知名专家实收测产,亩产973.46千克。

总之,矮单268的农艺性状及生产力等,可谓是比较理想的,但并非完美,尚有缺点或不足。例如,叶片比较宽大,不利通风透光;果穗籽粒着生紧密,机械收获脱粒困难等,均需改进提高。

表22 矮单268高产示范产量

3.结束语

实践表明,育成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是有希望的、可能的。而且矮生玉米还具有秆矮、抗倒、适宜密植、适宜机械收获,以及便于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田间作业的优点。因此,研发利用玉米br-2基因,开展矮生玉米育种是很必要的,它应当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当前br-2基因型的玉米材料太少了,就现有的材料来说,要想育成更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是比较困难的。今后如果从事矮生玉米育种工作的人多了,矮生玉米材料丰富了,我们相信必将育成更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来,我们期盼有一天,玉米矮生育种也会像常规育种一样广泛开展起来。

展望未来,矮生玉米育种的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1]华北农业大学农学系育种组.矮生玉米的育种.遗传与育种,1976(6).

[2]戴景瑞.玉米的矮生基因及其效应.遗传,1979(5).

[3]马尼奥·卡斯特曼.适合高产的叶子直立的超矮秆玉米.许昌农学院科技通讯,1977(1).

[4]杜世灿.矮秆玉米——成矮一号.遗传与育种,1978(2).

[5]四川南充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矮秆玉米杂交种的培育.中国农业科学1978(2).

[6]崔绍平.玉米br-2矮生基因利用的研究.华北农学报,1990(2).

[7]范光年.我省利用玉米br-2矮生基因获得成功.河北科技报,2013-10-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