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7日,由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河北冀南种业有限公司完成的“玉米br-2矮生不育化杂交种矮单268选育技术”项目进行了鉴定,并对矮单268杂交种进行了田间产量实收。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利用玉米br-2矮化育种技术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我省育成和生产上利用的夏播玉米品种,多数植株比较高大,有的品种植株高度在3米以上,抗倒伏能力差,不耐密植,田间种植密度大多亩控制在4000~4500株之间,比美国每亩种植6000株少1500~2000株。因此,提高玉米单产水平,需要育出秆矮、抗病、抗倒、适当密植、高光效的高产玉米杂交种。br-2矮生基因就是一个典型的适宜耐密高产的玉米育种资源。
玉米br-2矮生基因,1935年由美国人Emerson发现,国内外专家学者做了大量应用和遗传方面的研究。美国人未能育成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于1974年放弃了对该基因的利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墨西哥人利用该基因育成AN360等矮生玉米杂交种,但株高太矮、叶片密集重叠,亩产只有150千克,我国从1965年开始对br-2矮生基因研发利用,也因收效甚微到上世纪70年代末基本停止了该项工作。我省玉米育种专家崔绍平带领课题组成员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br-2基因的致矮特性,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反复采用“高矮杂交,定向选择”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该基因型玉米不良性状,育成多个果穗下部节间短、叶片密集,果穗上部节间长,叶片疏散的矮生自交系,为育成理想的矮生玉米杂交种奠定了材料基础。
他们通过对S型雄性不育系的选育,选育出永126;对矮生玉米自交系的12个世代选育,育成永872。2010年以永126作母本,永872做父本,选育出矮单268杂交种。该品种株高188厘米,比普通生产上推广玉米品种矮50~100厘米,穗位高70厘米,而且果穗下部节间短、果穗上部节间较长、叶片疏散、抗倒能力为1375克/株,比一般玉米品种高近1倍;耐密植,适宜亩种植密度6000株。2012年,石家庄市种子管理站在元氏等地3处大区生产试验,矮单268平均亩产722.6千克,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6.5%。2013年10月6日,专家对永年县种植1.7亩矮单268现场实收,折合籽粒标准含水率(14%)后,亩产903.51千克,超河北省夏玉米高产纪录28.7千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