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混杂和利用多年的自交系,将其中具有原系典型性状的植株自交后,其子一代植株有明显的分离现象,1972年我们在C103(纯度较低)自交系圃上选择22棵具有原系典型性状的植株自交,翌年播种成穗行观察结果,只有C103-1和C103-3两个自交穗行的植株像原系,占8.7%,其余20个穗行的植株表现型都不像(或不很像)原系,大多植株变高大,叶片宽厚,雄穗发达,有的抗病能力也显著降低了。(表25,部分结果,以下同)
表25 C103自交后其子一代植株表现
4343是利用多年(纯度一般)的自交系,但自交后,分离变异也较大,1972年我们自交15株,翌年播种穗行观察结果,只有4343-2、4343-10等7个穗行的植株像原系,其余8个穗行不像原系(表26)。
表26 4343自交后其子一代植株表现
上述结果说明,比较混杂或利用多年的自交系,有些植株从表现型看虽然具有原系典型性状,但其内部已混杂退化了,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姊妹交提纯法,不但不能淘汰杂株,而且还会把杂的成分掩盖起来,埋下继续混杂的祸根。
(2)比较混杂和利用多年的自交系,将具有原系典型性状的植株测交后,其配合力有较大的差别。1972年在4343自交系圃上选株自交同时,选配了15个测交组合,根据产量比较试验结果,有7个组合比对照种(未提纯的冀单二号)增产,增产幅度为5%~28.2%,4037×4343-10产量最高,其余8个组合均不同程度的减产,减产幅度为4.3%~16.7%,以4037×4343-1产量最低,最高与最低组合,亩产相差182.8千克(表27)。
表27 4343单株测交产量表现
注:田间试验为对比排列,2行区,重复3次,每区播种一个测交穗的种子,每隔4区设一对照。重复间小区产量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说明测验种4037的纯度较高。
比较混杂的C103,其单株配合力差别更大。在22个测交组合中,比对照(未提纯的群单105)增产的仅有5个组合。525×C103-1产量最高,亩产549.2千克,增产13.1%;525×C103-6产量最低,亩产344.3千克,减产29.1%,二者相差204.9千克。
1974年我们按单株配合力高、中、低从C103自交材料中选出三个株系,再次测交,结果如表28。
表28 C103提纯效果
续表
注:田间对比法排列,重复1~2次,2行区,隔4区设一对照。
上述结果说明,比较混杂或是利用多年的自交系,有些具有原来系典型性状的植株,不但自交系有杂株出现,更重要的是配合力显著降低了,失去了原有增产能力。因此,当某一自交系比较混杂了或是已经利用了多年,开始提纯复壮,采用“选株姊妹交法”是不适宜的。
(3)比较混杂和利用多年的自交系,将其中具有原系典型性状的植株自交后,其子一代表现型仍然像原系的植株,配合力并非一致。从表26、表27可以看出,4343-2和4343-10两株自交后,其子一代植株表现型,都与原系4343相似,然而其测交组合的生产力却显著不一。4343-10的测交组合比未提纯的冀单二号增产,4343-2的测交组合则减产,一增一减,二者相差125.4千克。4343-10配合力显著优于4343-2。这一结果说明,仅仅视自交后代植株的表现型,像否原系,作为提纯复壮的依据,显然是不可靠的。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将配合力变低了的植株保持下来,从而降低提纯效果。因此,当某一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已经混杂或是利用了多年,首先采用自交穗行法,进行提纯复壮,亦不适宜。
(4)用选株测交法提纯自交系,不但可以保持和提高自交系的典型性状和配合力,同时,亦能提高杂交种的农艺性状。根据1975年试验结果(表29),经过提纯的群单105和冀单二号,其植株整齐度、双穗率、穗长、穗粗、秃尖度和千粒重等性状均比未经提纯的优良。唯植株稍有变高,但不显著,不影响提纯效果。
表29 提纯后杂交种的农艺性状
注:群单105提纯的组合为525×C103-3。
冀单二号提纯的组合为4037×4343-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