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果蔬类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果蔬类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时间:2023-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剥到仅有1个叶原基时,切取大小0.3~1.0 mm的茎尖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基本培养基为MS;种子萌发生根培养基:①1/2MS;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培养基:②MS+6-BA 2.0~2.5 mg/L+IAA 0.1~0.5 mg/L。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8%,pH为5.8。将灭过菌的下胚轴接种于培养基②中,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外植体培养18 d后,不定芽开始分化,在愈伤组织不断生长的同时,培养物表面逐渐变为淡绿色并出现绿色芽点,芽点不断生长,逐渐长成不定芽。

任务二 果蔬类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生姜的组织培养技术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见图7-9)别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等,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姜目、姜科、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生姜原产中国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现广泛栽培于世界各热带、亚热带地区,以亚洲和非洲为主,欧美栽培较少。牙买加、尼日利亚、塞拉利昂、中国、印度和日本是主要生产国。中国自古栽培生姜,现除东北、西北寒冷地区外,中部、南部诸省均有栽培,广东、浙江、四川、山东均为主产区。其中,四川省的郫县、乐山、犍为、沐川、内江、威远、遂宁、三台、西昌等地均有大面积种植,四川省常年种植面积达20 000 hm2,在农民增收和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生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具有健胃、祛寒和解毒等功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重要调味品之一,为我国名、特蔬菜品种。

图7-9 生姜

(一)外植体选择

生姜的茎尖、幼芽常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先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处理细沙铺于花盆底部,并留少量细沙作为覆盖,然后选择生长良好的姜块置于花盆中,盖上沙后,将花盆置于热处理(35~37 °C)环境下进行催芽。待芽长至3~5 cm时,切取1~2 cm茎段,用0.1%的HgCl2溶液消毒约6 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剥取茎尖。剥到仅有1个叶原基时,切取大小0.3~1.0 mm的茎尖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条件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芽诱导培养基:①MS+KT 2.0 mg/L+NAA 1.0 mg/L;继代培养基:②MS+KT 2.0 mg/L+NAA 0.5 mg/L;生根培养基:③MS+KT 1.0 mg/L+NAA 1.5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5%,pH为6.5。培养温度为(26±2)°C,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4 000 lx。

(四)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灭过菌的茎尖接种到培养基①中,40 d后,逐渐形成丛生芽。将丛生芽分成单株后,再将其从基部0.5~1.0 cm处剪掉,并去掉所有根,仅剩下微型姜,转入培养基②中进行增殖培养,约40 d后可继代1次,成苗率达80%~90%。如果是生姜进行组培脱毒,由于先经过热处理使病毒钝化,后期又经过茎尖剥离脱毒的双重效应,其脱毒率高达92%。

(五)生根移栽

生姜试管苗易生根,在培养基③中生根效果较理想,生根培养16~18 d,每苗根数平均达5.7条,平均根长约29 mm,并且根色白而粗。移栽时先移到温室炼苗1~2 d。移栽后要浇透水,支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保湿,移栽后第 4 周去掉覆盖物。根据情况每天或隔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但以不积水为宜。

二、大蒜的组织培养技术

大蒜(Allium sativum L.,见图7-10)又叫蒜头、大蒜头、胡蒜、葫、独蒜、独头蒜,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百合科、葱属半年生草本植物。大蒜原产西亚和中亚,秦汉时从西域传入我国。大蒜的品种很多,按照鳞茎外皮的色泽可分为紫皮蒜与白皮蒜两种。紫皮蒜的蒜瓣少而大,辛辣味浓,产量高,多分布在华北、西北与东北等地,耐寒力弱;白皮蒜有大瓣和小瓣两种,辛辣味较淡,比紫皮蒜耐寒。大蒜的幼苗(蒜苗、青蒜)、蒜头(鳞茎)和蒜薹(花茎)都含有多种维生素、无机盐、糖类、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并具有特殊辛香风味,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尤其是蒜头,除供鲜食外,在食品加工、医药工业、化妆品制作、饮料配制及无公害生产方面,均作为主要原料,具有重要作用。

图7-10 大蒜

(一)外植体选择

取大蒜花序轴为外植体,所取花序轴的生长阶段应在花茎高度、假茎高度比为12∶时最适宜。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晴天在田间采摘蒜薹,用消毒后的工具剪取蒜薹总苞段,先用70% 的酒精表面灭菌30 s,再在0.1%的HgCl2溶液中消毒约10 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剥去外层苞叶,在花序轴顶端横切,去除花茎部分,取花序轴将其顶部纵切为二作为外植体。剥到仅有1个叶原基时,切取大小0.3~1.0 mm的茎尖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条件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B5、MS;诱导培养基:①B5+6-BA 2.0 mg/L+NAA 0.1 mg/L;继代培养基:②MS+6-BA 2.0 mg/L+NAA 0.1 mg/L+GA3 0.05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琼脂0.6%,①号培养基加蔗糖3%,pH为6.5;②号培养基加蔗糖2%,pH为6.0。培养温度为(25±2) °C,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1 500 lx。

(四)分化培养与继代增殖

将灭过菌的茎尖接种到培养基①中,25 d后形成无菌试管苗。一般苗高7.5~9.5 cm,诱导率为72%~76%,繁殖系数高达22~27。将花序轴培养获得的试管苗,纵切取幼苗基部约1 cm,再纵切分割若干小块,使每块含苗3个,接种于继代增殖培养基②中进行增殖培养。培养15~25 d后,苗高约7 cm,繁殖系数可达20以上。

三、番茄的组织培养技术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见图7-11)别名西红柿、洋柿子,古名六月柿、喜报三元,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目、茄科、茄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番茄原产南美洲,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和中国为主要生产国。番茄在我国南北方广泛栽培。番茄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减肥瘦身、消除疲劳、增进食欲、提高对蛋白质的消化、减少胃胀食积等功效。

图7-11 番茄

(一)外植体选择

取番茄下胚轴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取番茄种子用清水于室温条件下浸种24 h后,先用70% 的酒精灭菌20 s,再用0.1%的HgCl2溶液消毒10 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在无菌条件下萌动48 h,接种于培养基①中,苗龄12~15 d时,将其下胚轴切成6~8 mm的切段(去掉子叶、茎尖和胚根)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种子萌发生根培养基:①1/2MS;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培养基:②MS+6-BA 2.0~2.5 mg/L+IAA 0.1~0.5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8%,pH为5.8。培养温度为(25±1)°C,光照时间为14 h/d,光照度为1 800 lx。

(四)不定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灭过菌的下胚轴接种于培养基②中,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外植体培养18 d后,不定芽开始分化,在愈伤组织不断生长的同时,培养物表面逐渐变为淡绿色并出现绿色芽点,芽点不断生长,逐渐长成不定芽。培养36~40 d后,不定芽分化率达75%~80%,每个外植体平均2~4个芽。在相同新鲜培养基上不断继代增殖,可获得大量的丛生芽。

(五)生根与炼苗移栽

丛生芽长至1~2 cm时,于无菌条件下分切,转入无激素的培养基①中,7 d左右,部分不定根从切口处长出,还有部分则先形成少量愈伤组织,再生成不定根,形成再生植株。待苗长至6~8 cm时,可进行驯化炼苗2~3 d,将小苗小心从试管内取出,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于盛有蛭石、腐殖土(12∶)的营养钵中,注意保湿,5~7 d后,再生植株即可正常生长发育、完成生育过程。

四、辣椒的组织培养技术

辣椒(Capsicum annuum L.,见图7-12)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目、茄科、辣椒属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辣椒原产墨西哥,明朝末年传入中国,现中国南北方均有栽培。辣椒的果实通常呈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绿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辣椒的果实因果皮中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辣椒能够增进食欲,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

(一)外植体选择

取辣椒苗龄12~16 d的子叶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取辣椒种子用70%的酒精浸泡消毒约1 min,再用0.1%的HgCl2溶液消毒8~12 min,用无菌水冲洗4~5 次后,再用无菌水浸泡12 h,取出播种于培养基①中,置于黑暗下发芽,7 d左右,子叶露出后转入光照培养,苗龄10~12 d后,取其子叶作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图7-12 辣椒

(三)培养基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或B5;种子萌发培养基:①1/2MS;不定芽生长培养基:②MS加B5有机成分+6-BA 5.0 mg/L+IAA 0.5~1.0 mg/L;不定芽生长培养基:③MS+6-BA 3.0 mg/L+IAA 0.1~0.5 mg/L+GA3 0.5 mg/L;生根培养基:④1/2MS+B5有机成分+IAA1.0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琼脂0.8%,pH为5.8;①号培养基加蔗糖1%;②、③、④号培养基加蔗糖3%。培养温度为(25±1)°C,光照时间为14 h/d,光照度为2 000 lx。

(四)不定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剪取灭过菌的幼苗子叶接种于分化培养基②上,20~30 d后,每个外植体分化不定芽平均10.9~12.5个,最高可达20个。将诱导出的不定芽切割转移到培养基中,能较好地使分化的不定芽得以正常生长,伸长频率平均可达75%。在继代过程中可将培养基中GA3浓度调为0.5 mg/L,更有利于芽的增殖。这样,外植体一般经过2次继代,可出苗8~10株,最多的达到20株。不定芽诱导也可以用MS+6-BA 5.0 mg/L+IAA 0.1~0.5 mg/L+AgNO3 4.0 mg/L。

(五)生根与炼苗移栽

供诱导生根小苗以1.5~2 cm壮苗为宜,诱导生根效果最佳,出苗的成活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应切取2 cm左右不定芽为单芽,接种于培养基④中。10 d后即可产生不定根,20 d左右便可出瓶,不定根诱导频率达95%以上。移栽前在温室炼苗4~5 d,然后取出小苗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到盛有泥炭土、珍珠岩(31∶)的营养土中为宜,成活率平均为98%以上。

五、茄子的组织培养技术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见图7-13)别名矮瓜、白茄、吊菜子、落苏、紫茄、青茄,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目、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茄子原产印度,我国普遍栽培,是夏季主要蔬菜之一。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蔬菜。在它的紫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茄子食用的部位是它的嫩果,按其形状不同可分为圆茄、灯泡茄和线茄3种。圆茄,果为圆球形,皮黑紫色,有光泽,果柄为深紫色,果肉为浅绿白色,肉质致密而细嫩;灯泡茄,果形似灯泡,皮黑紫色,有光泽,果柄为深紫色,果肉为浅绿白色,含子较多,肉质略松;线茄,果为细长条形或略弯曲,皮较薄,深紫色或黑紫色,果肉为浅绿白色,含子少,肉质细嫩松软,品质好。

图7-13 茄子

(一)外植体选择

取茄子无菌种子苗的茎尖和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取种子浸泡1 d,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先用75%的酒精浸泡30 s,再用0.1%的HgCl2溶液消毒5 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接种于培养基①中,培养50 d左右,种子萌发成具有3~4片真叶、高约8 cm的无菌苗。取其茎尖和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种子萌发培养基:①1/2MS; 芽的诱导及增殖培养基:②MS+KT 5.0mg/L;生根培养基:③1/2MS+NAA 0.2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7%,pH为5.8。培养温度为23~26 °C,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1 000 lx。

(四)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灭过菌的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②中,芽苗生长健壮,一般在接种6 d后,芽就开始萌动,30 d后就可长成具有5~6片叶的无根苗,继续培养于培养基②中,30 d增殖1次,增殖系数在4倍以上。

(五)生根与炼苗移栽

将获得的无根苗切成具有2~3片叶、长3~4 cm的切段,转入生根培养基③中,7 d后切口处出现米粒大愈伤组织,10 d左右从愈伤组织上长出根状突破,20 d后长成2~3 cm不定根,平均每苗生根5~6条,生根率达100%。

移栽前,先将试管苗连瓶从培养室移至温室,在玻璃房自然光下闭瓶炼苗3 d,再打开瓶盖适应3 d,然后小心从试管瓶内取出小苗,洗净根上附着的培养基,移栽于珍珠岩、蛭石、园土(112∶∶)的混合基质中,盖上塑料薄膜,勤浇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3 d后浇一次MS大量元素稀释营养液,7 d后揭开薄膜,10~15 d后即可长出新叶,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六、芋的组织培养技术

芋(Colocasia esculenta Schott.,见图7-14)又名芋艿、芋头,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目、天南星科、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植物栽培。芋原产印度,后由东南亚等地引进。我国以珠江流域及台湾省种植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其他省市也有种植。芋的块茎通常为卵形,常生多数小球茎,均富含淀粉及蛋白质,供菜用或粮用,是一种重要的菜粮兼用作物,也是淀粉和酒精的原料。芋耐运输贮藏,能解决蔬菜周年均衡供应,并可作为外贸出口商品。

图7-14 芋

(一)外植体选择

取芋茎尖及微芽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将芋茎尖或微芽切下,经肥皂水洗净后用自来水冲洗,置于70%的酒精表面灭菌10~15 s,剥下芽的3~4层鳞片,再在0.1%的HgCl2溶液中消毒10~12 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取约0.5 cm的茎尖或微芽作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条件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芽诱导培养基为①MS+KT 3.0 mg/L+NAA 1.0 mg/L,②MS+KT 1.0 mg/L+NAA 0.5 mg/L;生根培养基为③MS+KT 1.0 mg/L+NAA 0.5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琼脂0.6%;①、②号培养基加蔗糖3%,pH为6.0;③号培养基加蔗糖1%,pH为6.0。培养温度为(25±1) °C,光照时间为8~10 h/d,光照度为1 500~2 000 lx。

(四)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灭过菌的茎尖或微芽接种到培养基①中,4~6 d后,体积膨大1倍,并开始转绿,13 d左右伸出2片叶子,其基部有少量愈伤组织长出,体积逐渐膨大。20 d后,外植体最外层的鳞片基部膨裂,其鳞片基部厚度是原来的3~4倍,并从基部内侧膨大部分长出许多绿色小突点。再培养40 d左右,小突点长高约1 cm,其基部膨大,周围又长满了绿色小突点。将其置于继代培养基①中,10 d左右,小芽长高约1.5 cm,其基部周围小突点长成许多丛芽,高1 cm左右。将丛芽切割继代,每隔25~30 d继代1次,芽长至6~7 cm,且有大量的根生出,增殖系数为20以上。

将再生植株继代,部分植株基部膨大,形成小芋头,小芋头平均单个重0.6 g,根系发达。此过程约需40~60 d。

微芽接种到培养基②中,7 d左右开始转绿,20 d左右伸长,出现2~3片鳞片;30 d左右,外植体周围陆续长出3~5个淡黄色小突起。每隔30 d继代1次,增殖系数5~6倍,培养基②中小植株诱导微型芋的比率高于培养基①。

(五)生根移栽

把1.5 cm左右高的再生植株接种到培养基③中,15 d左右植株平均高度长到5~7 cm,长出许多白色新根,长的可达10 cm左右。新根为白色,老根为紫褐色,且不断有新根长出。移栽时,先打开瓶盖炼苗8~10 d,冬天放于温室沙、土比为13∶的苗床中,浇水盖膜,10 d左右可成活,成活率为84%,小芋头的成活率为100%。4~5月,可将试管苗直接移栽到大田并浇水保湿,白天盖膜,夜间揭膜,7 d左右移栽成活率达95%。

七、草莓的组织培养技术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见图7-15)又名凤梨草莓、红莓、洋莓、地莓等,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原产南美洲,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中国的河北省、山东省和很多南方省市都有草莓的种植。欧洲草莓产量最高,年产量达1 000 000 t;北美居第二位,年产量为780 000 t;亚洲年产量为513 000 t。目前,中国草莓种植面积达66 700 hm2,年产草莓900 000 t,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草莓品种繁多,外观呈浆果状圆体或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酸甜可口,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是水果中难得的色、香、味俱佳者,属于高档水果,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因此有“水果皇后”的美誉。

图7-15 草莓

(一)外植体选择

取草莓茎尖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于10月初从田间取材(当年繁殖的匍匐茎顶端),先用1%的洗衣粉清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并置于70%的酒精表面灭菌10~15 s,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在0.1%的HgCl2溶液中消毒10~12 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取匍匐茎尖约0.5 cm、带有2~4个叶原基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三)培养条件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茎尖分化培养基为①MS+6-BA 0.5~1.0 mg/L;增殖培养基为②MS+6-BA 0.2 mg/L;生根培养基为③1/2MS+IAA 0.1 mg/L。

上述培养基均加琼脂0.6%,加蔗糖3%,pH为6.0。培养温度为(25 ±1) °C,光照时间为14 h/d,光照度为2 000~3 000 lx。

(四)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灭过菌的茎尖接种到培养基①中,先暗培养7 d后转为光培养,15 d后愈伤组织逐渐形成,然后从愈伤组织上分化出芽丛。有的直接从茎尖分化出小芽。愈伤组织和小芽起初呈淡黄色,见光后小芽很快变为绿色,并继续分化为多芽的小芽丛。将芽丛分割接种到培养基②中,每隔45 d继代1次,增殖系数达8.8以上。

(五)生根移栽

把生长健壮的无根苗接种到培养基③中,15 d左右,生根率达100%,且试管苗生长良好,根系发达,25 d后即可炼苗移栽。移栽前,先在室外散光下炼苗3~4 d,然后取出试管苗,移栽温室内掺有少量有机质的疏松沙土中,并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移栽后15~25 d,逐渐揭膜。试管苗驯化60 d后可移栽于大田。

八、南瓜的组织培养技术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esne.,见图7-16)别名倭瓜、番瓜、饭瓜、番南瓜、北瓜,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葫芦目、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南瓜起源于美洲大陆,包括两个起源中心地带,一个是墨西哥和中南美洲,其种类包括美洲南瓜、墨西哥南瓜、黑籽南瓜等;另一个是南美洲,为印度南瓜的起源地。南瓜明代传入我国,现南北各地广泛种植。南瓜味甘,性寒,可消炎止痛、强肝助肾、降低血压、产妇催乳。多吃南瓜可有效防治糖尿病和高血压,对治大便秘结有很好的作用。南瓜籽中含有瓜氨酸,南瓜籽能有效驱除蛔虫、绦虫、姜片虫和血吸虫,为驱虫的爽口良药;南瓜籽还可治膀胱炎和前列腺炎。南瓜还可治烫伤、久咳、慢性支气管炎等,疗效迅速。

(一)外植体的选择

取南瓜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

(二)无菌外植体的获得

将南瓜种子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先用70%的酒精表面灭菌3 min,再用饱和漂白粉溶液浸泡2 h,用无菌水冲洗4~5次,取种胚接种于培养基①中培养30 d,可获得无菌苗。将无菌苗切成1 cm左右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以供接种用。

图7-16 南瓜

(三)培养条件及温光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种子萌发培养基为①MS;分化、增殖培养基为②MS+6-BA 1.0 mg/L+IAA 0.1~0.5 mg/L;壮苗培养基为③MS+6-BA 0.5 mg/L+PP333 0.1~0.3 mg/L;生根培养基为④1/2MS。

上述培养基均加蔗糖3%,琼脂0.5%,pH为5.8。培养温度为(24±2) °C,光照时间为12 h/d,光照度为2 000 lx。

(四)芽的诱导与增殖

将无菌的茎段接种到培养基①中,25~30 d后,逐渐形成丛生芽,芽的增殖系数稳定在8~10,每继代1次需要30 d左右,并且试管苗生长健壮。根据需要可反复在培养基②、③进行增殖培养,30 d左右,成活率达100%,且试管苗表现为矮化健壮,叶片厚、叶色深,株高2~3 cm,8~10片叶片。

(五)生根移栽

将培养的壮苗切成单株,转入生根培养基④中,生根快,3 d就有肉眼可见的不定根突起,10~15 d即可驯化移栽,生根率达90%,且根质量好,根数为2~3条,根长3 cm以上。将生根苗开瓶炼苗2~3 d后,移栽于盛有细沙、腐殖土、河沙(111∶∶)分层基质的营养钵中(上层细沙、中层腐殖土、下层河沙),浇透1/2MS营养液,保湿培养7 d左右,试管苗即可恢复生长,随后逐渐降低湿度,驯化培养20~30 d,试管苗成活率高达90%以上,即可定植于大田,定植后无生长停滞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