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田作物施肥现状调查
2008年,对任丘市石门桥镇、西环路办事处和议论堡乡几个村冬小麦—夏玉米农户施肥方法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分类进行整理汇总。调查结果表明:农户的施肥习惯方法多样,盲目施肥现象十分严重,普遍存在不施有机肥,氮磷肥施用量较高,钾肥用量相差悬殊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施肥种类较多、施肥方法及时期不当、施肥效果较差的问题。
(一)冬小麦施肥状况
将调查结果按基肥、追肥划分并归类,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得到任丘市冬小麦的施肥状况。
1.基肥基肥一般播种前地表撒施,随耕翻入土,耕作深度15~20cm。
(1)磷酸二铵型。此种施肥类型是沿用20世纪80~90年代的施肥技术,一般不施有机肥,亩施磷酸二铵25~35kg,折合纯氮4.5~6.3kg,五氧化二磷11.5~16.1kg,不施氧化钾。这种类型的习惯施肥占调查面积的58%。在基肥中,氮的施用量略偏低,磷的施用量偏高,并未施钾肥,磷肥偏高,造成浪费,未施钾肥,营养供应不平衡。
(2)复合肥+尿素型。此种施肥类型是对20世纪80~90年代施肥方法的改进,不施有机肥,一般亩施40%~50%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30kg,小麦种肥尿素10kg,此种类型占调查面积的20%。
(3)复合肥型。此类型接近于推广的配方肥型,一般亩施40%~50%的复合肥30~40kg,不施有机肥。这种类型的调查占总调查面积的20%,基肥中氮肥的施用量基本适宜,磷钾的施用量明显偏高,成本太高,主要原因是应用的复合肥配方不合理。
(4)其他施肥方法。占总调查面积的2%,主要是磷酸二铵+尿素或磷酸二铵+复合肥。
2.追肥
(1)返青期一次追施尿素或碳酸氢铵。在3月下至4月上旬小麦起身—拔节期每亩追尿素20~30kg,占总调查面积的65%;每亩追施碳铵75~100kg,占总调查面积的20.5%,这类施肥方法是一次性施肥量大,前期浪费严重,后期养分不足,尤其是沙质及沙壤质土壤,保肥保水性能差,后期脱肥现象更为明显,且追氮量偏高,易诱发病害。
(2)分次追施尿素。一般于4月上旬拔节期亩追施尿素10~15kg,5月上中旬再追尿素5~7.5kg,占调查总面积的14.5%,这类施肥方法比较适宜。
(二)夏玉米施肥调查
1.一次追肥型不施基肥,在玉米苗期或大喇叭口期亩追尿素25~35kg,这种类型的调查占总调查面积的22.8%。
2.不追肥型一次性施足底肥,不追肥。肥料随播种一次性施入,施肥品种有每亩施用40%~50%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30kg,占总调查面积的66.2%;或亩施磷酸二铵25~30kg,占总调查面积的11%。
二、施肥状况分析
一是肥料结构不够合理,钾肥比例偏小。随着化肥使用量的增加,任丘市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磷平衡已有20世纪80年代前的普遍亏缺转为部分盈余,尤其是磷元素,而同时钾素投入严重不足,钾肥投入增加量远低于氮磷肥增加量,钾肥投入不到合理比例的1/5。
二是肥料使用方法不科学,品种结构不合理。目前任丘市小麦的追肥以氮肥为主,方法主要为表层撒施后浇大水,造成氮素养分挥发、淋洗损失严重。另外单纯的施用氮肥,忽视了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投入,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对多种养分的需求。
三是施肥时间不太合理,施肥时期与作物的需肥高峰期错位。例如玉米施肥过程中,既要考虑适宜的施肥时期和方法,同时要考虑玉米营养特点,以及土壤水肥条件,以便及时有效地为玉米各生育期提供养分来源。
四是施用有机肥的量较少,大部分农户不施用有机肥,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影响和制约土壤通透性、保水保肥性能及各种养分的吸收利用,土地综合生产能力降低,耕地质量退化。
五是农民文化科学水平低,难以掌握复杂的施肥技术。目前从事农田生产的劳动力大部分是妇女和老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很难掌握复杂的施肥技术,限制了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