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三节“粮改饲”的历程

第三节“粮改饲”的历程

时间:2024-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粮改饲”的过程实际上是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过程。第一次调整,重点是“压粮扩经”。第三次调整,重点是“铺路WTO”。20世纪90年代末,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有三年产量超过5亿吨,“卖粮难”再次出现,国家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面积大幅调减。而饲草需求加大,进口量猛增,牛奶供应也与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扩大粮改饲试点规模,以养带种,农牧结合,促进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

“粮改饲”的过程实际上是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四次种植业结构调整,每次调整都有其特定背景、特色内容和鲜明特点。

一、四次种植业结构调整

第一次调整,重点是“压粮扩经”。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出现了相对过剩,但棉油糖、果菜茶等非粮食产品较为短缺,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压粮扩经”,以蔬菜种植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种植迅速扩大,丰富了菜篮子。这次调整从山东省寿光市种植的5万亩左右大田菜和少量大棚蔬菜开始, 1984年建立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促进了满足消费需求的经济作物生产快速发展,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得到优化和调整。同期,全国种草也出现热潮,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发出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号召,促进了饲草产业发展。山东从1984年开始,在无棣县大力发展苜蓿种植,该县成立了专门的苜蓿加工机构,同时成立了多家加工企业开展苜蓿贸易。1986~1987年,全县苜蓿种植面积规模最大时达到18万亩,经营苜蓿的企业数家。

第二次调整,重点是“两高一优”。20世纪90年代初期,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普遍提高,1991年出现了以南方早籼稻为主的“卖粮难”现象,但优质农产品价格较高、销路较好,这轮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无棣县素有种植紫花苜蓿的传统,早在1991年该县就把8月4日定为“种草节”,将紫花苜蓿定为“县草”,1993年优良的地方紫花苜蓿品种“无棣苜蓿”通过了国家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国家有关部门评定为“优良地方牧草品种”,1992年“无棣紫花牌”苜蓿系列产品唯一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牌。

第三次调整,重点是“铺路WTO”。20世纪90年代末,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1998年达到5.123亿吨),有三年产量超过5亿吨,“卖粮难”再次出现,国家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面积大幅调减。1998~2003年,五年间粮食面积从17.1亿亩降至14.9亿亩,减少2.2亿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面积减幅最大的一次,也是影响最深的一次。山东省滨州市开始实施百万亩草地工程,东营开始种草,提出了“草—畜—乳一体化”的发展理念。

第四次调整,重点是“改粮增饲”。从2005年开始,农业“十二连增”,出现了总产、库存和进口量齐增的局面,粮食价格下滑,与进口价格相比价格偏高的问题突出。而饲草需求加大,进口量猛增,牛奶供应也与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二、“粮改饲”调整的特点

2015年开始的“粮改饲”结构调整,与前三轮结构调整的步伐、节奏和重点有所不同。

形势不同:这次调整基于三大主粮稻谷平衡略余、小麦基本平衡、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粮食年产达到6.2亿吨,进口粮食达到1.2亿吨。

重点不同:这次调整对“玉米做减法”,玉米增产超过了需求增长,对玉米调减种植面积,调减玉米库存;对“牛奶和饲草做加法”,增加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质量、信誉要求的牛奶生产,增加市场需求的大豆、杂粮杂豆、马铃薯、优质饲草等产品生产。不仅是在农产品数量上作努力,更是在改善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上下功夫。

方向不同:这次调整的理念先进,一个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着力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种植业发展格局;另一个是技术路径的引领,明确饲草种植与利用的方向、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目标不同:这次调整立足国情、农情和粮情,在作物结构上,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首次把饲草纳入种植业结构调整统筹考虑。在品种结构上,提出发展优质农产品、专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在区域布局上,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分类施策、分区推进,提升主产区,建立功能区和保护区。在产业融合上,推进农牧结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农业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模式不同:这次调整开展耕地轮作试点,推广粮豆轮作、粮经轮作、粮饲轮作等种植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粮改饲试点规模,以养带种,农牧结合,促进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

布局不同:饲草作物要以养带种、多元发展,根据养殖生产的布局和规模,重点发展青贮玉米,因地制宜发展优质苜蓿、饲用燕麦、黑麦草、饲用油菜等优质饲草饲料,逐步建立粮、经、饲三元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