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要饲料作物生产

主要饲料作物生产

时间:2024-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饲料作物中有许多是粮饲兼用、经饲兼用或草饲兼用,在不同生产领域都有专门化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经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一定量的芳香族化合物,具有酒香味,柔软多汁,可使奶牛、肉牛和肉羊食欲旺盛,稳定牛、羊生产性能,显著提高奶牛的牛奶产量。青贮玉米生育期一般在100天左右,比其他作物生育期短,便于种植粮食作物或为其他蔬菜安排茬口,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饲料作物中有许多是粮饲兼用、经饲兼用或草饲兼用,在不同生产领域都有专门化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这里重点介绍八大重点饲料作物的生产技术。

一、青贮玉米

玉米是我国三大作物之一,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而居第三位,总产量超过小麦居第二位。玉米适应性强,在我国广泛种植,东起台湾和沿海各省,西至新疆青藏高原,南自海南省南端以及云南西双版纳,北达黑龙江黑河附近。主要产区集中在从东北斜向西南狭长分布的玉米带,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依次为河北、山东、河南、吉林、黑龙江、辽宁、四川、云南。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年人均占有玉米90千克,其中约70%用作动物饲料原料,在畜禽配合饲料中玉米的比例占到60%,是配合饲料的主要能量饲料。发展玉米生产,对于增加饲料产量、推动畜牧业持续发展以及增加工业原料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畜牧业发展而言,有了玉米才能确保精饲料和粗饲料的供应,如果没有足够的饲料来源,则无法确保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和与现代农牧业良好结合。玉米不仅籽粒是优质的精饲料,而且茎叶也可作粗饲料。玉米新鲜茎叶富含维生素,是多汁的青饲料,特别是抽穗至乳熟期收获的新鲜茎叶营养价值最高。在玉米乳熟末期,将新鲜茎叶和果穗一起收获,并切碎、贮藏于青贮窖或青贮塔中,制作成青贮饲料,可以长期保持青绿饲料的优良品质,提高其营养价值,增加适口性,节省精饲料以及减少浪费,可以显著降低饲养奶牛、肉牛和肉羊等草食家畜的成本,并可调节青绿饲料的余缺,做到周年均衡供应。青贮玉米生产青贮饲料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一是适口性好,所含营养物质易消化吸收。青贮玉米绝大部分都是全株青贮,茎秆经贮藏发酵后,粗老的茎秆软化。经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一定量的芳香族化合物,具有酒香味,柔软多汁,可使奶牛、肉牛和肉羊食欲旺盛,稳定牛、羊生产性能,显著提高奶牛的牛奶产量。二是玉米青贮作为牛、羊全年常备饲料,四季均可供应。三是调制青贮玉米的方法和设备简单,贮藏青贮饲料占用的空间比干草小。四是青贮玉米种植管理方便,茬口轮作容易安排。青贮玉米生育期一般在100天左右,比其他作物生育期短,便于种植粮食作物或为其他蔬菜安排茬口,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1.概念与分类

青贮玉米也叫青饲玉米,是指收获玉米鲜嫩植株,或收获乳熟初期至蜡熟期的整株玉米;或蜡熟期先采摘果穗,然后再把含青绿茎叶的植株收获,经切碎加工后直接作畜禽饲料,或贮藏发酵后用作畜禽饲料。国内青贮玉米的品种类型主要分为三类。一类为普通青贮玉米,主要选用植株高大、生物产量高或多分枝耐刈割的杂交种或类玉米品种(中北410、科多4、科青8、墨西哥玉米等)。第二类为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农大108、中原单32、英红等),这种玉米不仅具有籽粒产量高、生物产量高和植株饲用品质好等优点,而且在生产上弹性大、风险小,当畜牧业对青贮玉米需求量大时,收获青贮玉米的比重可加大;反之,当畜牧业对青贮玉米需求量小时,收获青贮玉米的比重可适当减少,这样牧场与农户可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整。第三类为特种玉米,目前主要以高油玉米为主,如高油115等,这类玉米是一种新型的优质青贮玉米类型,籽粒的含油量一般在7%以上,比普通玉米高1倍以上,蛋白质含量也较高,具有营养全面、能量高等特点,使用此类青贮玉米可以提高养殖效率,改善肉、奶品质。种植青贮玉米,必须因地制宜选择抗病性、抗倒伏性、保绿性好,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

2.栽培与管理

(1)播前准备:整地和施基肥对麦茬青贮玉米产量影响显著。选地与整地方法与普通籽实用玉米相同,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有利于获得高产。要做到底墒充足,较好的底墒是保证青贮玉米出苗的基础,土壤墒情差的地块播前应浇水灌溉。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是青贮玉米持续高产的重要措施。青贮玉米的产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上升,特别是在连茬种植的地块,增施有机肥显得更为重要,有机肥施用量越多越好。抗倒伏、抗病性差的品种可通过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的途径,增加植株的抗逆性,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目的。

(2)播种质量:抓住季节,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对争取青贮玉米早苗、全苗、齐苗、壮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青贮玉米适宜的播种期应根据各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品种特性等因素确定,既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的生长季节,又要充分发挥品种的高产特性;既要夺取青贮玉米当季丰收,又要为后茬稳产高产创造条件。播种期一般在地表5~10厘米处的地温稳定在10~12℃比较适宜。青贮玉米在适宜的播种期内应尽量早播,早播可延长青贮玉米的生育期,特别是营养生长期的生长,为玉米生长发育、植株健壮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双重目的;早播玉米,由于苗期气温较低,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可使幼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茎干组织坚实,节间短密,增强了抗旱、抗倒伏能力;早播能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如早播的青贮玉米,在地老虎发生之前苗已长大,故能减轻缺苗断垄现象。各地青贮玉米的最迟播种期各有不同,但应掌握在玉米吐丝时的日平均温度不低于20℃,以确保青贮玉米高产优质。二是适宜的播种量。单秆大穗型青贮玉米品种亩播量应为3.5~4.0千克,保证每亩基本苗6 500~7 000株,比普通玉米的3 000~4 000株密度要大得多,行株距一般为45厘米×15厘米;分蘖多穗型青贮玉米品种具有分枝性,故应比单秆品种减少播种量,手播时1~2千克/亩,机播时0.75~1.00千克/亩,行株距一般为60厘米×25厘米,每亩基本苗4 000~5 000株。青贮玉米播种量最好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先做密度试验,然后再大面积种植。三是播种深度适宜,播种深度适宜、覆土厚薄均匀是保证全苗、齐苗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墒情好的情况下,一般播种沟深3厘米,覆土厚2厘米左右。若品种顶土能力强,考虑到播后可能出现春旱,可适当深播一些。

(3)肥料运筹:为确保青贮玉米苗壮、早发,除施足有机肥料外,还应把握好化肥底施和N、P、K的合理施用,施肥量也要有所增加,肥料配比要平衡,以保证其营养体正常发育。一般每亩可施用45%氮磷钾复合肥25~ 35千克作基肥,在播种的同时一次均匀底施;在7~8片叶时追施45%的尿素10~15千克,以满足青贮玉米的生长需求。增施氮肥会使青贮玉米植株明显增高,茎秆变粗,单株总叶片数、绿叶数、叶面积系数和单株鲜重增加,从而提高单产,具体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有机肥施用量进行统筹。磷肥在玉米营养中占有重要地位,磷肥能促进幼苗根系发育,提高青贮玉米的抗旱性。钾肥能提高玉米的抗旱性、抗倒能力,缺钾时玉米生长受阻、节间缩短、植株瘦弱、容易倒伏。

(4)苗期管理:播种后要力争青贮玉米苗“早、全、齐、匀、壮”,以保证合理密植和获得高产。发现地边、地头、机械漏播处、缺苗断垄处应及时补种或移苗补缺。

(5)中后期田间管理:一是施好肥。青贮玉米进入拔节阶段,由于气温逐渐升高,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雄穗雌穗开始分化,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所需水肥最多。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对氮素的吸收量只占其总需求量的14%,而至抽穗时其吸收量占53.3%左右。为争取壮秆、大穗,必须及时重施拔节长穗肥,以达到高产目的。如墨白1号等晚熟品种,其生物学产量的形成主要靠增加株高来实现,因而施用拔节长穗肥的增产效果极为明显。二是做好灌溉。玉米虽属耐旱作物,但由于茎秆高大粗壮、叶片肥厚,生育期产生大量有机物,需要消耗大量水分。青贮玉米的产量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玉米出苗后第10天灌第一水的产量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第20天、30天开始灌水的产量,说明提前灌水能增加产量。三是防止倒伏。青贮玉米发生倒伏以后,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对青贮玉米饲料的品质造成影响。防止青贮玉米倒伏,除选用本身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外,还可以通过适当深耕促进根系发育、蹲苗、培土壅根以及合理密植、合理水肥供应和合理搭配来实现。

3.收获与利用

(1)收获时期:青贮玉米的收获期对产量和质量影响显著,收获时间受到人力、天气降雨量机械设备等多种因素影响,青贮玉米用于制作青贮饲料时,要具有一定成熟度才能收获。一般在玉米生长至乳熟后期到蜡熟期之间进行收获,即籽粒乳线达到1/2~3/4时为最佳收获期,干物质含量达到35%以前结束刈割。这一时期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营养成分保持比较好,青贮适口性好、消化率高。

(2)刈割高度:由于青贮玉米在收获时茎秆靠近根部的部分含木质素较高,留茬高度太低会影响青贮饲料的质量,一般玉米青贮刈割高度通常在15厘米以上为好。距地面45厘米的高茬刈割比距地面10厘米的低茬刈割,所收获的玉米全株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降低8.7%,粗蛋白含量提高2%~3%,淀粉含量提高6.7%,产奶净能提高2.7%。

二、饲用高粱

高粱是畜牧业很好的饲料来源。高粱籽粒作为饲料的历史较长,在美国,所有高粱籽粒均用作饲料;在法国,有30%高粱籽粒用作饲料。近年来,我国配方饲料开始应用高粱籽粒,饲料中应用比例为5%~10%,我国高粱用途正在向饲用方向发展。

1.概念与分类

高粱作为饲料,根据利用部位和生产目标的差异,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籽粒饲用高粱、饲草高粱和青贮甜高粱。

(1)籽粒饲用高粱:高粱籽粒是一种优良饲料,高粱籽粒作饲料的平均可消化率为蛋白质62%、脂肪85%、粗纤维36%、无氮浸出物81%,可消化养分总量为70.46%,平均总淀粉含量为69.82%。这些营养品质指标表明,高粱籽粒适合作畜禽饲料,其饲用生产效能大于燕麦大麦,相当于玉米。猪饲料中应用高粱籽粒可提高猪的瘦肉比例。高粱籽粒中可消化蛋白质含量为5.47%,比玉米的4.53%高0.94%,而高粱籽粒粗脂肪含量比玉米低0.25%,不饱和脂肪酸也显著低于玉米。对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瘦肉型猪比脂肪型猪的反应敏感,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从12%提高到20%,瘦肉型猪的瘦肉率可从51%提高到58%,脂肪型猪的瘦肉率只能从45%提高到47%。由于高粱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比玉米高,用高粱籽粒作饲料可以显著提高猪的瘦肉率。高粱籽粒还可用作肉鸡、蛋鸡和火鸡等的饲料,高粱在配合饲料中完全可以代替玉米。用高粱籽粒饲喂幼禽可防治肠道疾病,提高成活率。

(2)饲草高粱:饲草高粱作为一种新的饲料作物,国内外都很重视,国外育成并引进我国种植的饲草高粱品种有先锋、标兵、海牛和长青等,国内选育的品种皖草2号、晋草1号和辽草1号等均表现出杂种优势强、生物产量高和抗逆性佳的特性。与粮用高粱一样,饲草高粱具有产量高、抗旱涝、耐盐碱、耐瘠薄、耐高温、耐寒冷等优良抗性,饲草营养价值较高,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比苏丹草分别高2.7%和0.26%,蛋白质含量比青贮玉米高2.45%。饲草高粱是利用高粱雄性不育系作母本、苏丹草作父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生产性能表现优异,生物学产量比栽培高粱和苏丹草增产5%~10%,鲜草产量为5~8吨/亩,一年可刈割3~5次,刈割后可直接饲喂畜禽,也可以青贮、制作干草;不仅可喂饲牛、羊和鹿,而且还可喂饲鹅、鱼等。

(3)青贮甜高粱:甜高粱茎秆富含糖分,被誉为“高能作物”。青贮用甜高粱同粒用高粱一样,为C4植物,光合效率高,具有多重抗逆性,抗旱、抗涝、耐盐碱和耐瘠薄,非常适合在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甜高粱生长速度快,除了能收获200~400千克/亩的籽粒外,还可同时获得3~4吨/亩的茎叶。甜高粱植株高大,茎秆汁液丰富,茎秆汁液含量高达60%;含糖量1.5%以上,含糖量是青贮玉米的2倍;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分别比玉米高64.2%和81.5%;粗纤维虽然比玉米多,但由于甜高粱干物质含量比玉米多41.4%,粗纤维占干物质的相对含量为30.3%,低于玉米的33.2%。甜高粱杂交种可在成熟时一次性收获进行青贮,也可分两次青刈进行青贮,第一次在乳熟期左右收割,第二次在秋后收割。甜高粱可以单贮,也可同玉米秸秆混贮,以弥补玉米秸秆水分和糖分的不足。青贮的质量比较好,营养丰富,畜禽喜食,易于消化吸收。用甜高粱青饲料喂养奶牛,每天可增加产奶量0.8~1.5千克/头,甜高粱茎叶还是养殖鹿、鸵鸟、马和鱼的良好饲料。甜高粱适合大型奶牛、肉牛和肉羊等养殖场种植。

2.栽培与管理

(1)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饲用高粱在旱地、涝洼地、瘠薄地均能种植。其种子较小,顶土能力较弱,要求精耕细耙,保障出苗。随整地施足底肥,每亩条施(沟底)复合肥30千克或尿素10千克。

(2)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全苗:夏播播期越早越好,播量一般每亩0.5千克左右。最好用免耕精量播种机播种,或者与大小相似的其他品种的种子炒熟后混合均匀。播深一般3~4厘米,不宜太深。

(3)适当密植,促进高产:每亩留苗6 000~8 000株,但不应超过1万株。在3~5叶期间定苗,一次完成,株行距(15~17)厘米×(60~70)厘米。青贮饲料生产不需除蘖,粮饲兼用则需要去除分蘖。

(4)中耕培土,统筹水肥:在饲用高粱生长到6叶期时,适度中耕培土,以10厘米为好,利于防倒伏、壮苗。夏播高粱只收一茬,施氮肥不宜过多,以免贪青徒长,影响茎秆中的糖分积累。株高70厘米左右时,每亩追施30千克尿素即可。旱地可根据雨情在雨前追肥,雨后中耕,苗期需水不多。拔节以后穗开始分化,缺水影响产量,孕穗期对缺水敏感,开花期为需水高峰期。

3.收获与利用

(1)适时刈割:饲用高粱最佳刈割期通常为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阶段。

(2)饲用高粱制作青贮饲料:用饲用高粱制成青贮饲料,青绿叶片中所含的氰糖甙会发生降解,不会发生氢氰酸中毒。制作干草时要注意避免在雨天刈割和晾晒,否则易造成糖分流失。饲用时与其他牧草搭配喂,有利于提高营养成分的利用率。

(3)饲用高粱直接青饲:直接刈割饲喂饲用高粱时,为避免青绿叶片和生长阶段植株中的氰糖甙被水解后产生有害物质氢氰酸,青刈饲喂时尽量使植株达到一定的高度。

三、饲用黑麦

饲用黑麦由于生物产量高、营养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和饲料加工利用形式灵活多样,已成为推动种植业与畜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作物。

1.概念与分类

饲用黑麦是可以用于饲草料生产的黑麦或黑麦杂交后代,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是用作饲草生产的黑麦品种,另一个是用作饲草生产的黑麦与小麦杂交的饲用小黑麦品种。

(1)饲用黑麦:饲用黑麦品种生产中推广应用较多的是“冬牧70”,是禾本科黑麦属冬黑麦一个亚种,是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冬牧70”由美国种子公司从1030黑麦中选育而成,在我国东经107°以东、北纬25°~27°均可种植。2001年从美国引进,经过几年多次试验示范种植已成功,具有抗寒、抗病、品质好、适应性好等特点,其耐盐性强,在0.87%以下的混合盐溶液内萌发正常,极限值为3.88%,在滨海地区含盐量4%的盐渍土壤上种植可以生长。幼苗期匍匐生长,春季起身后茎秆坚韧、不易倒伏;高150~180厘米;成熟后穗头稍垂,中上部茎叶青绿,可作饲草。“冬牧70”营养价值较高,拔节期青草粗蛋白含量28.32%,脂肪6.83%。“冬牧70”分蘖多,生长快,抗寒性强,鲜草产量高,品质好,适口性好,植株高大,产草量高,是牛、羊、兔、草鱼等草食性动物冬、春理想的青饲和青贮饲料。

(2)饲用小黑麦:饲用小黑麦是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及杂种染色体加倍培育的新物种。小黑麦不但保持了小麦的丰产性和优良品质,还具有黑麦的抗病性强、抗逆性好和繁茂性强的优点,并有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高于双亲的特点,而且适应性广,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高产优质的新饲料作物。小黑麦营养品质好,饲喂转化率高,可提高牛、羊日增重和牛奶产量、质量。目前适宜种植的粮饲兼用型和以饲用为主的小黑麦新品种有中饲1890、中新830、中饲237、中新1881等。中饲1890为冬性晚熟品种,生育期270天,抗寒性强,分蘖多,秸秆粗壮,株高150~160厘米,鲜草产量高,亩产可达3 600千克;中新830为冬性早熟品种,株高140~150厘米,抗倒伏性强。中饲237为冬性中熟品种,茎秆粗壮,株高150~170厘米;中新 1881为春性品种,生育期100~130天,生长繁茂,株高130~150厘米。

2.栽培与管理

(1)平衡施肥:饲用黑麦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种不同的土壤都能生长。但要获得高产,最适宜栽培小黑麦的是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土壤结构良好、养分充足、保水力强、透水性好的土壤。一般土壤推荐施肥量为:有机肥每亩 2 000千克左右,磷酸二铵20~25千克,尿素10千克左右,硫酸钾10千克左右。

(2)适期播种:播种前应做好种子发芽试验,最好用发芽率高于85%的种子播种。播前还应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冬性品种在“秋分”播种为宜,青贮和青饲时播种量每亩15千克,收获种子的每亩播8~10千克,进入“寒露”以后,每晚一天可增加0.5千克播种量。春性品种在3月上旬播种,每亩播种量15千克,播深3~5厘米,出苗后注意查苗补苗。

(3)田间管理:重点抓好越冬、拔节、孕穗期的肥水管理,若在分蘖到孕穗时多次收割鲜草,应在每次收割后浇水施肥,以促进茎叶生长。若以收获籽粒为目的,应注意拔节后期的肥水管理。

3.收获与利用

(1)收获期:根据需要确定收获期,作鲜草利用时,可在冬前分蘖盛期、翌年春天3月底至4月底孕穗前收割2~3次,在下茬播种前全部割完。用作青贮时,可在5月中旬开花后收割;用作留种时,则待成熟时收获。

(2)利用:饲用黑麦收获鲜草可作牛、羊、兔、鹿等饲养动物的青饲料,也可打浆喂猪。也可以收获后制作青贮饲料,鲜草利用不完时可晒成干草或粉碎做配合饲料。用作留种时,则待成熟时收获,脱粒后的秸秆可粉碎作粗饲料喂牛羊。

四、饲用燕麦

燕麦属于禾谷类作物,也是古老而传统的农作物, 2000多年前就有文字记载,主要种植于欧美、澳大利亚和中国等温带地区。在国外燕麦多为饲用,我国传统用于粮食,在19~20世纪上半叶,全世界燕麦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位居第四位。随着机械取代了畜力,其种植面积逐步下降。在20世纪后期,全世界的总产量为3 500万~4 500万吨,在农作物中位居第六。由于燕麦适应性强,干草和籽实营养价值均高,适于凉爽湿润的地区生长,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已成为主要的栽培饲用作物,在赛马、奶牛等饲养上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燕麦育种的突破,饲用燕麦在干旱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能够获得更高产量。

1.概念与分类

燕麦是一年生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燕麦属植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壳燕麦,亦称皮燕麦,主要用于生产籽实精饲料和饲草;另一类是无壳燕麦,亦称裸燕麦,可粮、饲料和饲草兼用。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燕麦品种分为春性和冬性品种:冬性燕麦生育期长,一般在200天左右,主要在冬季种植;春性燕麦生育期一般为85~120天,株高60~160厘米,有的可达200厘米。高秆品种产量高,在同等条件下其籽粒和饲草产量分别比矮秆品种高18%和29%,高产的同时也会带来植株倒伏,影响产量和品质,而矮秆品种即使加大播种量也不易倒伏。播种时期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在生长期短的地区宜早播种,并可加大播种量,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水热资源获得尽量多的生物产量,采用早熟品种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燕麦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对水分反应敏感,尤其是在开花和灌浆期。在抽穗前后要求相对湿度为57%~68%,其蒸腾系数为580~676,仅次于水稻,而高于其他禾谷类作物。中国北方旱作农区之所以适宜种植燕麦,原因是其生长发育盛期正值当地雨季,水热条件能满足燕麦生长发育的要求。在东北地区,水热资源相对青海和一些高原地区较高,植物生长期长,而且6~8月为雨季,有效积温也高,可以通过调整播种期,使燕麦出苗、分蘖拔节期处于气温高、雨量充沛的时期,使其抽穗期正值8月底9月初,雨季已结束,保证调制出高品质的干草。

2.栽培与管理

(1)播前种子处理:清除杂物,选出粒大饱满、整齐一致、发芽率高的种子。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晒2~3天,增强种皮的透气性,提高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杀死种子表面的细菌,减轻病害的发生。播种前用拌种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以防燕麦坚黑穗病。

(2)苗期田间管理:饲用燕麦苗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全苗,促壮苗。一是要及早中耕除草防旱保墒。饲用燕麦苗期生长迅速,耗水量大,加之苗期所处气候、土壤干旱,杂草与燕麦争夺早期水分、养分。因此,中耕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净”的原则,将杂草消灭在萌动初期,并保好墒情。从出苗到拔节初期视苗情进行2~3次,具体掌握干锄浅、湿锄深的原则。二是抓好肥料统筹。饲用燕麦分蘖早,分蘖力强,生长快,要视基肥和种肥的施用量情况,从4叶期开始酌情早施苗肥、分蘖肥1~2次,促进分蘖早生壮发,为提高燕麦成穗率奠定基础。苗期追肥应以氮肥为主,结合中耕除草每亩追施尿素5.0~7.5千克或追施氮磷复合肥10.0~12.5千克。

(3)拔节孕穗期田间管理:拔节孕穗期是饲用燕麦一生中生长发育变化最大的时期,对外界环境的养分、水分、温度和光照要求最为敏感。因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秆壮、穗大。一是统筹施肥。秋播饲用燕麦应在燕麦茎基部第一节间定长后,每亩增施尿素5.0~7.5千克或追施氮磷复合肥10.0~12.5千克。追施拔节孕穗肥的次数视苗情而定,壮苗可在基部第二节间基本定长时追施一次,弱苗可分别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各追施一次。拔节孕穗期追肥要以控为主,促控结合,要在基部第一节间定长后酌量轻施,切忌过量施用氮素化肥造成后期贪青倒伏。二是中耕培土,壮秆防倒。饲用燕麦拔节后到封垄前,要根据土壤墒情进行一次深中耕,中耕深度3~6厘米,并结合中耕适当培土。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深中耕结合追肥和浇水,先追肥后浇水,地面稍白时深中耕,以破除板结,减少水分蒸发。

(4)抽穗成熟期田间管理:从抽穗至成熟,是饲用燕麦开花授粉和籽粒形成时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叶片早衰,提高结实率,保证正常成熟。一是做好抗旱防涝,防早衰和贪青晚熟。饲用燕麦抽穗开花期可视干旱出现的时期和程度浇灌1~2次抽穗扬花水,做到以水养根,以根护叶防早衰,达到促叶保粒的目的。籽粒灌浆后期,如果雨水偏多,要注意排水,做到雨停田干,预防贪青晚熟和倒伏。二是追施叶面肥。籽粒形成期,视田间长势酌情追施叶面肥。叶面追肥可用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溶液等可溶性磷肥进行喷施,同时还应视田间植株长相适当配施氮素化肥。一般喷肥以抽穗开花前后每天下午或傍晚为宜。

3.收获与利用

(1)收获期:饲用燕麦是圆锥花序,开花顺序存在差异,致使全穗籽粒成熟过程不一致,一般从穗的上部小穗开始成熟,逐渐向下。在成熟过程中,穗部颜色颇不一致,一般当穗部已有3/4的小穗成熟、下部小穗的籽粒进入黄熟、茎叶变黄时,应及时收获,晒干入仓,以免因落铃(小穗)、落粒造成减产。作青饲料或青贮料原料的饲用燕麦,收获时期以产草量最高、质量最佳的抽穗开花期最为适宜。

(2)利用:饲用燕麦营养价值高,其籽实蛋白质含量14%~15%,最高可达19%,高于小麦和水稻。青刈燕麦茎秆柔软,叶量丰富,适口性好,各种家畜喜食,尤其是大家畜喜食,干物质消化率达75%。春播饲用燕麦,一年可刈两茬,每亩鲜草产量3.0~4.5吨,干草产量为0.75~0.875吨;生产籽实,主要用于粮食和饲料,每亩籽实产量为250~450千克。品种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高产品种可以提高干草产量20%以上,而且茎叶比也不同,产量越高,叶量越丰富,其干草产量和品质均高。饲用燕麦,一是利用籽实。饲用燕麦籽实蛋白质含量高于小麦和玉米,并且脂肪含量也高,是各类家畜的优质精料,特别适合饲喂赛马,能量高且不易长膘。过去将燕麦籽实的能量作为衡量精饲料能量的标准单位,即燕麦单位。由于燕麦早熟,完成生育期所需的积温少,在高寒、生长期短的地区,积温不能满足玉米籽实成熟的需要,精料主要通过种植燕麦来解决。二是调制干草。燕麦干草最佳刈割期为抽穗期,在平原干旱地区,可以提早播种,一年可以刈割两茬。刈割成条带,晾晒,也可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机械翻晒,3~5天后水分降至16%左右即可以打捆,运回仓库进行储藏,或在库房进行草捆二次加压,便于长途运输。燕麦干草可制成草粉、草颗粒、草块、草砖、草饼,供家畜食用。三是青贮利用。饲用燕麦可以在乳熟期至蜡熟期刈割用于青贮。制作全株青贮时,可以推迟至完熟期刈割;用拉伸缠绕膜生产裹包青贮时,宜在乳熟期刈割。

五、饲用大麦

大麦属禾本科大麦属谷类植物,分为有稃大麦和裸大麦两类:有稃大麦亦称皮大麦,其特征是稃壳和籽粒粘连;裸大麦的稃壳和籽粒分离,称为裸麦。大麦中有经济价值的普通大麦种中有两个亚种,即二棱大麦亚种和多棱大麦亚种。多棱大麦亦称为六棱大麦。二棱大麦,穗轴每节片上的三联小穗仅中间小穗结实,侧小穗发育不全或退化,不能结实。二棱大麦穗粒数少,籽粒大而均匀。六棱大麦,穗轴每节片上的三联小穗全部结实。一般中间小穗发育早于侧小穗,中间小穗的籽粒较侧小穗的籽粒稍大。由于穗轴上的三联小穗着生的密度不同,分稀(4厘米内着生7~14个)、密(4厘米内着生15~19个)、极密(4厘米内超过19个)三种类型。其中三联小穗着生稀的类型,穗的横截面有4个角,人们称之为四棱大麦,实际是稀六棱大麦。大麦按用途分,分为啤酒大麦、饲用大麦和食用大麦三种类型。根据生育期,大麦又分为冬性型和春性型,春大麦生育期为65~140天,冬大麦160~250天。大麦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0~3℃,最适18~25℃,一般苗期耐寒性较弱。分蘖的适宜温度为13~15℃,最低为3℃。越冬期间平均气温为5~10℃,有利于幼苗越冬和形成大穗。生长期间平均以16℃为宜,成熟期应不低于17℃,但高于25℃易引起早衰。主茎叶片数7~17片,主茎叶片与分蘖发生具有同伸关系。分蘖发生越早,叶片数越多,具独立根系,成穗率高,穗大粒多;分蘖晚的成穗率低,茎秆柔弱易倒伏,但背地性强。

1.概念和分类

根据用作饲料的部位和方式,大麦分为籽粒饲用和全株饲用。大麦饲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收获籽粒作为精饲料原料,二是收获全株作为青绿饲料或青贮饲料的原料。

大麦籽粒是优质精饲料的原料,饲用价值相当于玉米。世界上大麦总产的80%~90%用作饲料,中国用作饲料的达70%。大麦干物质中总能量17.6~18.4兆焦/千克,消化能(猪)13.72~15.23兆焦/千克,代谢能(鸡) 10.63~14.23兆焦/千克,可消化蛋白质(猪)78~114克/千克,赖氨酸0.12%~0.20%,蛋氨酸0.14%~0.21%,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也十分丰富。猪育肥后期掺喂大麦,可提高瘦肉率,以幼嫩植株作饲草或制成干草饲料,适口性好,易消化。

青饲大麦主要利用大麦中前期全株营养体,并兼顾利用籽粒,一季双收。青饲大麦主要特点:①产草量高,草质优良,兼收籽粒。青饲大麦刈割4次,亩鲜草产量2 917千克、籽粒75千克;刈割3次,亩鲜草产量2 323千克、籽粒154.5千克;刈割2次,亩鲜草产量1 219千克、籽粒228.1千克。刈割2~3次的青饲大麦能兼顾粮草产量。②出苗生长快,分蘖和再生力强,因而产草快,割草周期短。③熟期早,比小麦一般早熟5~7天。④青饲大麦全株营养价值和营养物质含量高,青饲大麦全株收获粗蛋白质含量23.25%,籽粒13.33%;全株收获每亩粗蛋白质产量62.97千克,而收获籽粒每亩粗蛋白质产量为34.04千克,全株收获比籽粒每亩可多收获28.93千克粗蛋白质,即相当于每亩多收获籽粒217.1千克。不同生长时期青饲大麦全株(干)的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差异大,苗期最高,抽穗初期次之,再次为灌浆初期,籽粒成熟期最低。

2.栽培与管理

提高饲用大麦的产量和品质,栽培与管理是关键。

(1)选用良种,合理密植:选用粒大、壳薄、色淡、饱满均匀、适应性好的优良品种,播前对种子进行精选,暴晒1~2天,并于播种前用种子量0.3%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种子量0.3%的辛硫磷拌种,以防黑穗病和地下害虫。拌种时加入适量水,充分拌匀,切记焖种,不要随拌随种。饲用大麦播种季节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宜,每亩播种量10~15千克,基本苗在15万株以上。

(2)合理肥料运筹:饲用大麦以主茎成穗为主,前期生长量小,根系吸收率低,中后期出叶速度快,生长量较大。在肥料投入上适当降低前期用肥量,增加中后期用肥量。适期播种的饲用大麦每亩需投入纯氮18~19千克,纯氮与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之比为1∶0.45∶0.5,氮肥中基肥、壮蘖肥、返青拔节肥、倒二叶肥分别占53.5%、24.5%、12%、10%。晚播饲用大麦每亩需施用15千克纯氮,氮肥中基肥、壮蘖肥、返青拔节肥、倒二叶肥分别占40%、19%、16%和25%,其中磷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根据饲用大麦的生长发育规律,每亩施土杂肥1 500~2 000千克、磷酸二铵14千克、尿素8千克、氯化钾12千克。

(3)田间管理:一是用好冬前肥水。播种时底墒充足,在达到冬前壮苗的前提下,冬前一般不要浇水。若播期比较干旱,底肥不足,冬前群体、个体达不到壮苗标准,可结合追肥浇一次越冬水,促进茎蘖数增加。二是抓好苗期和返青期除草。返青和拔节期发现饲用大麦田有猪殃等双子叶杂草时,可选用除草剂及时防除。三是病虫害防治。饲用大麦的病害主要有散黑穗病、根腐病、条纹病等,虫害主要有黏虫、蚜虫、红蜘蛛等,要及时进行防治。

3.收获与利用

(1)饲用大麦收获籽粒时,收获前,在田间去杂去劣。当茎、叶、鞘失绿变黄,穗部淡黄呈白色,穗头半弯时,应及时收获,收后晾晒、储藏,保证大麦籽粒的质量。饲用时,按照畜禽营养需要配制使用。

(2)青饲大麦是优良的青绿多汁饲料,生长期短、分蘖力强,再生力强,一般在孕穗至开花期收获饲喂。开花期后植株会老化,全株品质下降。

六、饲用油菜

饲用油菜一般选用甘蓝型雄性不育系杂交种,具有杂种优势、高产、优质和低温生长能力强的特点。

1.饲用油菜的特性

饲用油菜叶色浓绿,上有少量蜡粉;茎半直立,茎粗0.3~1.0厘米,种子红褐色,千粒重3.3克;耐寒性强,能在4~5℃较低的温度范围内形成生物学产量,子叶期能耐0℃左右的低温,适合周年种植。苗期生长旺盛,出苗后两个月即形成足够大的营养体,从出苗到现蕾叶片量可达总量的50%。饲用油菜一般亩产鲜草2 500~ 3 000千克。

2.栽培种植

(1)整地与施肥:饲用油菜可在小麦、玉米收获后种植,前茬小麦、玉米收获后清除田中秸秆,浅耙2遍。播种时亩施尿素1千克作种肥,在生长发育至5~6叶期时追肥,亩追施尿素7.0千克。

(2)播种:播种前灌一次水,达到所需墒情,将地浅耙2遍后,将种子均匀撒入田中,耱地后覆盖种子,播种量1千克/亩。为了提高鲜草产量,可根据土壤墒情,适期适时早播,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3)间苗除草:饲用油菜出苗后适当间苗,亩保苗数控制在10万~12万株。

(4)灌溉:饲用油菜全生育期一般灌3次水,播前1~2天灌第一水(出苗水),出苗后15天灌第二水(保苗水),生长发育至6~7片叶、苗高20厘米左右时灌第三水(促进生长水)。

(5)病虫害防治:禁止使用对家畜有毒害作用的农药和高残留农药。苗期以防治菜青虫为主,用16%菜虫一次净2 000倍液或50%农哈哈1 000倍液喷雾防治,连喷2~3次。

(6)收获期:对饲用油菜营养成分动态含量变化研究表明,产量最高和营养最佳的收获期为抽薹现蕾期。

3.收获与利用

(1)饲用油菜可以作青饲料:饲用油菜的青苗中纤维素含量低,消化率为75%~80%,超过豆类和谷类作物。例如,豌豆消化率为69%~80%,三叶草为65%~70%,黑麦草为75%~77%,玉米为60%~68%,可以直接作为青饲料饲喂畜禽。

(2)饲用油菜可制作青贮饲料:饲用油菜的无氮浸出物含量高,其中主要是糖分,制作青贮饲料质量好。饲用油菜制作的青贮料中有机酸含量达1.05%,其中乳酸0.78%,乙酸0.12%和油酸0.1%;干物质含量10.2%,灰分1.85%,无氮浸出物3.2%,可消化蛋白质1.4%。

(3)饲用油菜可制作干草粉:饲用油菜制作的干草粉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可以达到干物质86.2%,粗蛋白质18%,脂肪2.8%,纤维素15.3%,无氮浸出物39.9%,灰分9.2%,可消化蛋白质87克/千克。

七、饲用甜菜

甜菜是藜科甜菜属二年生植物,具有作为多汁饲料的潜力。

1.饲用甜菜的特性

甜菜主要有糖用甜菜和饲用甜菜,饲用甜菜又分为叶用甜菜(又称牛皮菜或厚皮菜)和饲料甜菜。饲用甜菜播种当年块根和叶簇生长,第二年抽薹开花。根肥大,肉质根,形状、大小不一,叶片大,具长柄,茎生叶较小,具短柄或无。饲用甜菜为喜温耐寒的长日照作物,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6~8℃,幼苗早期即子叶期不耐冻,幼苗期后抗寒力增强,可耐-5~-6℃的霜冻。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要求光照时数14小时以上,光照不足14小时不能正常抽薹开花。整个生活周期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营养生长为播种第一年,可分为子叶期、幼苗期、繁茂期和根成熟期,125~150天;生殖生长为第2年,可分为叶丛期、抽薹期、开花期和种子形成期,生殖生长期110天左右。饲用甜菜的肉质根、茎和叶粗蛋白质含量均在14%以上,饲用甜菜地上和地下生物产量高,每亩可产茎叶1 000~1 500千克,肉质根6 000~7 000千克。

2.栽培种植

(1)选地与轮作:饲用甜菜是高产作物,且主产品为肉质根,根大叶茂,所以要选择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块种植。饲用甜菜忌连作,重茬种植会减产,病虫害增加,一般每隔3~4年或4~5年进行轮种。

(2)整地与播种:饲用甜菜需深耕细作,整地质量要高。秋耕,深耕20~30厘米。由于甜菜种球较大,种子甚小,萌发时种球需吸收其本身重量120%~170%的水分才能萌发,故播种时土壤墒情要好。播种前对种子的处理:①严格精选。要求种子的发芽率不低于75%,净度不低于97%;②甜菜种球具有木质化花萼,不光滑,为便于下种,可用碾子或石滚碾压种子;③为防治病虫害,可进行药剂拌种。

(3)播期与播量:饲用甜菜春播,一般在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播种方法有条播和点播两种,行距45~60厘米,播种量1.5~2.0千克,播种深度2~4厘米,播后镇压。

(4)田间管理:饲用甜菜苗齐以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同时疏苗;2~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同时间苗,一般每隔7~8厘米留苗1株;7~8片叶时第三次中耕除草,同时定苗。饲用甜菜株距35~40厘米,每亩保苗5 000~6 000株。

(5)培土与施肥:饲用甜菜中耕之后要培土,土埋根颈。饲用甜菜喜肥喜水,除施足底肥外,在繁茂期和肉质根肥大生长期要及时追肥和灌水,每次每亩追施硫酸铵10~15千克,或施尿素7.0~8.5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根旁深施,施后灌水。

3.收获与利用

饲用甜菜的叶和肉质根都是良好的青绿多汁饲料,要集中收获饲喂。

(1)收获时期:饲用甜菜以肉质块根为主产品,根重和根中糖分达到最高水平时收获,此时饲用甜菜表现为外围变黄,生长趋于停止,株丛疏散,块根发脆。块根没有完成生物成熟时不能采叶,否则影响块根生产,产量和含糖量会降低。

(2)叶片的利用:饲用甜菜叶柔嫩多计,香甜适口,要现收现喂或青贮,一般不提倡晒干饲喂,是猪、禽的上好饲料。

(3)块根的利用:饲用甜菜块根可鲜喂,也可青贮。鲜喂要进行鲜储,储藏的方法与胡萝卜相同,室温为5~-2℃时,可室内贮存,经常检查,以防伤热腐烂。也可以青贮,青贮前晾晒1~2天,并将土清理干净,以利于提高青贮品质。青贮料适宜喂猪、牛、羊,饲喂时可与糠麸等混拌,要适量,过量会引起腹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