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改饲”种植模式效益的提高,需要通过“把天拉长”“把地拓宽”实现,利用作物的多样性优化配置,增加饲草料产量,有效控制病虫草害对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的危害。为提高间作、套作和轮作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不同种植模式要符合以下要求:
(1)间作套种和轮作作物,植株应高矮搭配,有利于通风透光,使太阳光能得以充分利用,如玉米与苜蓿间作。
(2)间作套种和轮作作物,要对病虫害能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如红三叶套种玉米,可降低玉米菌核病的发病率。
(3)间作套种和轮作作物,根系应深浅不一。深根系作物与浅根系喜光作物搭配,在土壤中各取所需,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达到降耗增产的目的,如饲用黑麦和苜蓿间作。
(4)间作套种和轮作作物,圆叶形作物宜与尖叶形作物套作,这样可避免互相挡风遮光,提高光能利用率,如玉米与红三叶间作。
(5)间作套种和轮作作物,主副作物成熟时间要错开,这样晚收的作物在生长后期可充分吸收养分和光能,促进高产。同时错开收获期,可避免劳力紧张,且有利于套作下茬作物。如玉米间作饲用甜菜,主作物玉米先收,副作物饲用甜菜后收。
(6)间作套种和轮作作物,枝叶类型宜一横一纵。株形、枝叶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的作物间套作,可形成通风透光的复合群体,达到提高光合作用的目的,如玉米和饲用甜菜间作。
(7)间作套种和轮作作物,品种双方要一互一利。即利于双方发育生长、互利共生或有利于一方,但不损害另一方的生长。例如玉米套种苜蓿,苜蓿根瘤菌可为玉米提供氮肥,而玉米分泌的无氮酸类则是苜蓿根瘤菌所喜欢的基质。
(8)间作套种和轮作作物,种植行距要一宽一窄。一种作物种宽行,另一种作物种窄行,这样便于通风,保证增产优势。如甜高粱套种红三叶,红三叶窄行,甜高粱宽行。
(9)间作套种和轮作作物,缠绕型作物与秆型作物套作能节约架条、省工省钱。如墨西哥玉米和野生大豆间作,可用墨西哥玉米秸秆代替野生大豆架条,让野生大豆缠绕在墨西哥玉米秸上,还能减轻或抑制野生大豆枯叶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