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饲料作物生产与养鸡的种养结合模式

饲料作物生产与养鸡的种养结合模式

时间:2024-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粮改饲”开展的饲料作物种植和饲草料生产与养鸡生产相结合,构建起“饲料作物种植—养鸡生产”相结合的种养模式。“粮改饲”开展籽粒玉米生产转变为青贮玉米生产,青贮玉米直接收获加工饲喂畜禽,构建起“青贮玉米地—放牧养鸡”的种养模式。青贮玉米地网围养鸡投入少见效快,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出的产品为土鸡和青贮玉米,且不含激素和农药,商品价格和销量远远大于同类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生产效益可观。

“粮改饲”开展的饲料作物种植和饲草料生产与养鸡生产相结合,构建起“饲料作物种植—养鸡生产”相结合的种养模式。

一、“饲料作物种植—放牧养鸡”的种养结合模式

选择饲料作物中的多年生品种,建立多年生饲草料基地,可以开展草地放牧养鸡生产,建立“饲料作物种植—放牧养鸡”的种养结合模式。

1.饲料作物品种选择与草地建植

草地放牧养鸡模式,首先要建植草地,草地建植应选择多年生饲料作物;其次,建立的放牧型草地应考虑鸡的食性、草地的耐践踏和持久性。品种上选用分枝分蘖多、再生性强、适应性强、适口性好的品种,选用较多的有豆科的白三叶、苜蓿,禾本科的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等。在种植方式上可采用豆科牧草60%与禾本科牧草40%的混播方式。

2.鸡品种选择

所选择的品种应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以肉用、蛋用的地方品种或杂交鸡为好;也要考虑鸡羽毛的色泽与市场需求,关注鸡肉的风味与嫩度。

3.草地放牧养鸡的管理

①育雏日。准备放牧养殖的鸡1~28日龄(夏天25日龄,冬天30日龄)集中育雏,使用全价饲料饲养,采用平养或网上平养的方式。②育成鸡的饲养。完成育雏的鸡,一般30~100日龄开始在草地放牧散养。为保证鸡有充足的牧草采食和宽敞的牧地活动,降低养殖成本,避免过度放牧造成草地损坏和土壤板结,一般适宜密度为300~400只/公顷,鸡舍密度为1~2只/米2。草地牧草覆盖率达到90%时,可分小区轮牧,5~7天换一个小区,20~30天轮牧一次,轮牧时应采取诱导方式将鸡引诱到放牧地点。每出栏一批鸡要搬迁一次,避免草地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增殖导致鸡群发病增加;同时利于草地对鸡粪的吸收,利于草地保养和恢复,及时补种牧草,以利于再次使用。为提高放牧鸡群的生产效率,需对放牧鸡群进行补饲,补饲精料,每天早、中、晚各补饲一次,30~70日龄每天按日粮的50%~60%补饲精料。早、中补饲精料的40%,让鸡产生饥饿感,到牧地觅食活动,以利于鸡肉品质风味的提高;晚上补饲精料的60%,以利于鸡的生长发育;出栏前30天左右补足精料,以保证出栏重量。补饲要定时、定量、定声音,让鸡形成条件反射,到预定地点补饲。③鸡舍主要供鸡群夜晚休息和恶劣天气使用,因此修建可以相对简便,降低建设成本。

4.放牧养鸡的好处

草地放牧养鸡,饲养环境好,鸡的活动多,疾病少,生产的鸡肉安全、鲜嫩、风味好,受消费者欢迎。

5.草地放牧养鸡的环境要求

草地放牧养鸡的周围环境应禁止喷洒农药,防止鸡中毒,要建立一定的防护设施,防止野兽及其他动物对鸡群的侵害。放牧养鸡的草地要建在环境好、无污染源、隔离条件好、饲料和鸡产品运输方便的地方,选择果园地、经济林地和生态林地更为经济。

二、“青贮玉米地—放牧养鸡”的种养结合模式

“粮改饲”开展籽粒玉米生产转变为青贮玉米生产,青贮玉米直接收获加工饲喂畜禽,构建起“青贮玉米地—放牧养鸡”的种养模式。

1.青贮玉米地的种植模式

为了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农田中种植两季青贮玉米。具体方法是:3月中下旬,选择高产早熟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实行双膜覆盖,6月上旬乳熟期收贮,亩收2.5~3.0吨,收购价260元/吨,亩经济效益为650~800元。6月上旬再夏播青贮玉米,9月底至10月初收贮,亩收2.5~3.5吨,收购价260元/吨,亩经济效益为650~800元。

2.鸡的品种选择

主要依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大多数选择当地土种鸡,汶上芦花鸡、莱芜黑鸡等地方品种较好,符合当地人的爱好,肉质鲜美、价高质优、供不应求。另外,根据不同季节饲养不同性别的土种鸡,经济效益更高。如在中秋节出售,可饲养本地土种公鸡;而在冬季和春节出售,可饲养本地土种母鸡,原因是当地中秋节人们喜好宰杀公鸡或作为礼品赠送亲友,冬季和春节主要用母鸡炖汤作为滋补营养品。

3.鸡场选择和建设

一般选择离村庄较远、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取水排水方便的田块,面积一般不低于1 000平方米,鸡场的建设视养鸡规模而定。在青贮玉米地里养鸡,要搭建一个塑料大棚,供育雏、防雨雪、防晒并作为鸡的休息场所。以饲养1 000只土鸡为例,需搭建一个长10米、宽5米的大棚。大棚一般两层塑料膜、一层草帘和50根小竹竿,投资在300元左右。在棚的外围围上长50~100米、宽10~15米的网子,占地面积约667平方米,网高2米左右,严防鸡跑出田块。在养鸡场内装上3~4盏高压汞灯诱虫和照明,在地头建10平方米左右的活动板房,作为养鸡户看鸡、喂料的休息场所。

4.青贮玉米地养鸡的管理

①鸡的年饲养批次和数量及时间安排。青贮玉米地网围养鸡,年饲养3批,每批1 000只最好,即第一批鸡3月上旬至6月中旬、第二批鸡7月上旬至10月上旬、第三批鸡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每批鸡饲养周期,公鸡100天左右,母鸡150天左右。如果条件许可,常年均可饲养。在每批鸡的饲养周期中注意对鸡舍、鸡场的消毒,尽量减少病源。避免密度过大造成鸡生存环境变差、成活率降低,感病,密度过小易造成浪费。②雏鸡一般在20日龄前,为了增强其抵抗力,喂一些精细颗粒料。30~50日龄能适应外界环境后,改喂自配饲料,自配饲料一般是5%添加剂、20%豆饼、70%玉米和5%的其他原料。50~100日龄后可以在田间放养,采食田间鲜草、昆虫等食物,适当补喂玉米、麸皮等即可。③鸡饲养的温度控制。环境温度的调控与雏鸡的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呼吸及饲料的消化吸收等有关。育雏第一天、第二天育雏室温度要稍高些,在36~37℃。随着雏鸡日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一般每周降低3℃左右。育雏室温度与室外相同时,停止育雏器给温,开始放养。放养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做好幼鸡的保温和防暑降温。④常见鸡病的防治。鸡马立克氏病,在1日龄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进行预防。鸡新城疫,雏鸡7天首免,21天二免, 40天三免,滴鼻、点眼或饮水,70天后可用1系肌肉注射。传染性法氏囊病,可用法氏囊疫苗免疫,一般雏鸡15天首免、30天二免,用弱毒苗饮水免疫。鸡白痢,将0.04%呋喃唑酮和0.1%~0.2%氯霉素混入饲料,连续喂5~7天。鸡球虫病,一般发生在45日龄,可用磺胺类药、呋喃类药等防治。

5.鸡的放养时间

青贮玉米地放牧养鸡,一般在玉米生长到大喇叭口期后再在地里放养,避免影响青贮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6.青贮玉米地养鸡的好处

青贮玉米地网围养鸡投入少见效快,技术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出的产品为土鸡和青贮玉米,且不含激素和农药,商品价格和销量远远大于同类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生产效益可观。以每亩年养鸡2批为例,其经济效益为5 000~10 000元。同时鸡粪可以肥地,减少肥料投入和环境污染,使农牧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三、“冬闲田种草—养鸡”的种养结合模式

在棉田、烟田和春播作物种植地等冬季无占地作物的地块种植饲料作物,如一年生黑麦草、饲用黑麦和冬牧70黑麦,黑麦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可以刈割饲喂舍饲的鸡群,也可以放牧养鸡。

选择达到育成年龄的鸡进行冬闲田养殖,以42日龄以上的优质地方鸡品种为好,密度100只/亩,可以获得最大增重,料肉比较低、鸡胸肉剪切力值最低、肌苷酸含量最高。

冬闲田种草养鸡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壤肥力,降低饲料成本,改善肉质,增加经济效益。

四、“青饲料种植—收获调制后养鸡”的种养结合模式

在笼养、圈养、散养等养鸡方式中,通过种植青绿饲料,收获调制后用来养鸡,是饲料作物种植和养鸡相结合的种养新模式。

1.饲料作物的品种选择

不论蛋鸡还是肉鸡,都可以利用一部分牧草,但不宜大量饲喂。农户小规模养鸡,可在夏秋季节适量饲喂一些茎叶类饲料作物的叶片,品种可选择菊苣、苦荬菜、俄菜、饲用小白菜、饲用甜菜等。这些饲料作物叶片铡碎后与精饲料搭配喂鸡,可促使营养均衡吸收和鸡生长。

2.饲料作物的种植安排

春季选择叶菜类饲料作物,如饲用油菜、苦荬菜等,采用特早熟栽培,6月上旬收获后切碎与玉米面等搅拌作为鸡的日粮;接着抢种一茬小白菜,收获切碎后与玉米面等搅拌均匀作为鸡的日粮,11月上中旬出售肉鸡;以后将鸡粪堆置腐熟,土壤深耕晒垡1个月后,每亩施腐熟鸡粪1 000千克,接着种植菊苣等秋季饲料作物,翌年收获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