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饲料作物养鹅是一种推广比较广的种养结合模式。
一、“饲料作物种植—养鹅”的种养结合模式
1.饲料作物的品种选择
根据鹅的采食习性和养殖方式,可以选择黑麦草、白三叶、苜蓿、羊茅等建立放牧鹅的草地,选择菊苣、苦荬菜等品种种植收获后调制饲喂。
2.鹅对草料的需求
每只育肥鹅从孵化到出栏需90天,每只鹅需要饲料(干物质)27千克,青绿饲料作物可占鹅日粮的80%~90%,每只鹅需要青绿饲料(干物质)23千克。
3.饲料作物种植与利用模式
①种植苜蓿、黑麦草和苦荬菜养鹅,即采用苜蓿+黑麦草+苦荬菜的生产模式,搭配比例为1∶1∶3,每只鹅需要供给苜蓿5千克、黑麦草5千克、苦荬菜15千克。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每1 000只鹅需要种植6~10亩苜蓿、4~6亩黑麦草和10~15亩的苦荬菜。②种植黑麦草和菊苣养鹅,即采用黑麦草+菊苣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青绿饲料占鹅日粮的70%~80%,每只鹅需要青绿饲料作物(干物质)20千克,黑麦草与菊苣的比例为2∶3,每只鹅需要黑麦草8千克、菊苣12千克。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每1 000只鹅需要种植6~10亩黑麦草和10~15亩的菊苣。③种植苦荬菜和菊苣养鹅,即菊苣+苦荬菜的生产模式。青绿饲料占鹅日粮的70%,每只鹅需要青绿饲料(干物质)19千克。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每1 000只鹅需要种植15~20亩的菊苣和苦荬菜。④种植苜蓿、白三叶等豆科牧草,晒制成干草养鹅,即豆科牧草干草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干草可占鹅日粮的10%~15%,每只鹅需要干草(干物质)4千克。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每1 000只鹅需要种植4~6亩苜蓿等豆科牧草。
二、“林间饲料作物种植—养鹅”的种养结合模式
1“. 林间饲料作物种植—养鹅”的好处
在林地间隙种植饲料作物喂养肉鹅的养殖模式,肉鹅生长周期短,一般80~90天可出栏。鹅排泄的粪便和吃剩的草渣混合后,被土壤吸收,可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构建起林地种草、以草养鹅、鹅粪肥林的循环型生态模式,实现了养鹅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以鹅粪育林,可加快林木生长速度,肥力不足的杨树生长8~10年成材,而鹅粪育林5~6年就能成材。林下养鹅模式适宜4~7米株行间距的林地,一年可以饲养肉鹅4批。
2.饲料作物品种选择
根据林地的光照程度选择饲料作物品种,遮阴度高的林地选择一些耐阴饲料作物品种,如白三叶、鸡脚草等,阳光充足的林地可选择黑麦草、菊苣、苜蓿等高产饲料作物品种。林下种植饲料作物要选择青绿期长、适口性好、鲜草产量高、营养丰富的品种,每年可多次收割;用于放牧时,要具有良好的耐践踏性和耐牧性。
3.林地选择与草地建植
林下养鹅的林地可以是落叶林,也可以是常绿林。落叶林可在每年秋季树叶稀疏时,在林间空地播种黑麦草,翌年3月开始养鹅,实行轮牧制。黑麦草季节过后,林间杂草又可作为鹅的饲料,鹅粪可提高土壤肥力。如果是常绿林,则主要以野生杂草为主,可适当播种一些耐阴牧草,以补充野杂草的不足。在幼林中养鹅可利用树木小、林间空地阳光充足的特点,大量种植黑麦草、菊苣、白三叶等,充分利用林间空地资源养鹅。
4.林下种草放牧养鹅的管理
林下放牧养鹅的密度一般为12只/100米2比较合理,太多易形成鹅多草少,不能满足鹅每天的采食需求,造成争食,导致出栏时鹅的体重大小不一。放牧鹅群一般100~200只一群为宜,由1人放牧。根据实际情况和鹅群大小将土地分成若干块,用网状物隔开,划区轮牧,保证放牧鹅有充裕的青饲料。
三、“果园饲料作物种植—养鹅”的种养结合模式
种植的水果品种不同,果园种植饲料作物养鹅的模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梨园套种苜蓿养鹅模式,苹果园套种鸭茅、白三叶养鹅模式,核桃树下套种黑麦草养鹅模式等。
1.场地的选择
根据养鹅的方式确定草地建植要求,刈割青饲料喂鹅时,为了减少运输工作量和费用,最好离鹅舍近一些。为防止水土流失,不要在坡度30°以上的地方建立刈割草地。建植果园放牧草地,要选择靠近清洁水源、地势平缓、通风良好、有遮阴设施的地方。草地周围没有疫情,没有被农药、化学物质、工业废物、油渍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没有碎玻璃等杂物;草地要远离公路、学校、工厂等嘈杂的地方,以免鹅群受惊吓;放牧场还应有小树林或大树,若没有则应在地势较高处搭建临时阴棚,供鹅休息、避风、避雨、避寒、避热。随着果树的生长,果园内的郁闭度增加,产草量减少。因此,建植果园草地应结合果树的更新,分别在幼果林、中龄果林、成熟果林建植草地,以便有充足的果园草地供长期利用。
2.饲料作物品种的选择
饲料作物品种决定青绿饲料的产量和质量,而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鹅的营养需要和生长发育。随着果树的生长,其覆盖度增大,对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选择种植的饲料作物品种鹅要喜食;耐阴性强,能在果树下较好生长;高度要适中,一般选择株型低矮、根系发达、覆盖度高、生物量大的品种;多年生,再生能力强,耐践踏;须根系,没有发达的主根,少与果树争夺水分和养分;与果树没有共生病虫害,能栖宿果树害虫的天敌更好;能充分利用果树冬眠期的光能和热能。
3.果园饲料作物的种植
果园地在饲料作物播种前要进行地面清理,去除杂草,松土,施基肥(20~30吨/公顷厩舍肥)。可春播,也可秋播,一般采用秋播,根据果园地势、果树品种、地区、季节、气候、土壤肥力、种子纯度和质量等酌情播种。播种方法:一般采取条播,行距20~30厘米不等,也可以撒播或穴播,或苗圃育苗移栽。播种深度宜浅不宜深,一般为2厘米,撒种后稍耙即可。播种时,凡种子较硬实的,应提前一天用水适当浸泡,以促进种子萌发。豆科牧草播种时应拌根瘤菌。
4.果园饲料作物的田间管理
防除杂草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饲料作物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应及时清除。灌溉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在干旱季节和地区应及时灌溉,以促进生长,增加产量。饲料作物无论收割还是用于放牧,每年都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继而影响产量。为了保证稳产高产,施肥是关键,除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外,每次刈割和放牧后都要追肥。多年生饲料作物一般第1年长势较弱,第2~3年才进入高产期,应加强苗期管理,及时防除杂草、施肥和灌溉,培育壮苗。匍匐生长或低矮的饲料作物,生长到30~40厘米高时应刈割利用,比较高大的生长到50厘米左右刈割利用。如进行放牧利用,高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应尽量鲜用,以减少晒制过程中的营养损失。在给种植饲料作物的果园果树用药时,一定要掌握好用药的种类和用药的时间,尽量使用高效、低毒、有效期短的农药,把用药时间与划区轮牧的周期有机结合起来,防止鹅误食发生中毒现象。
5.果园饲料作物种植—养鹅的管理
果园饲料作物种植—养鹅的方式分为刈割利用和放牧利用两种方式。
(1)刈割养鹅:饲料作物生长到30~50厘米时刈割,刈割后切成2~3厘米喂鹅,用于舍饲养鹅或圈养养鹅。饲料作物刈割的高度根据品种确定,一般为5厘米。越冬前最后一次刈割留茬应高些,为7~8厘米,这样能保持根部的营养,有利于越冬。在确定最适刈割时间时,必须根据生育期内地上部产量的增长和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来决定,不同品种、不同的地域,刈割时间是不同的,要灵活掌握。刈割过早,虽然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有所提高,但产草量低;刈割过迟,虽然产草量有所提高,但纤维成分增加,营养价值和品质降低。
(2)放牧养鹅:放牧养鹅是经济有效的饲养方式,饲料作物生长到30厘米左右进行鹅的放牧利用。由于鹅的采食和践踏,放牧对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繁殖、产量、植物种类和土壤等有影响,适宜的利用率一般情况下为60%~70%,分区轮牧利用率可以提高到80%左右。分区围栏轮牧,应根据草地地形、产量和鹅群的大小等确定分区的数量、面积的大小、轮牧周期的长短等。在饲料作物生长迅速的季节,10天为一个轮牧周期,在生长慢的季节15天或20天为一个轮牧周期。要随着果园郁闭度的增加、产草量减少,减少载鹅量。
放牧鹅群的适宜规模要根据放牧场地的大小、饲料作物生长情况、草质、水源、放牧人员数量、人员技术水平及经验、鹅群体质状况等确定,放牧鹅群以500只左右为宜。如果放牧场地开阔、面积大,有一定的水面,则每群鹅可扩大到600~1 000只,鹅群太大不好管理控制。放牧的鹅群从小加强训练,建立起相应的条件反射,调教鹅的出牧、归牧、下水、休息、采食等行为。同时,选择、培养和调教好“头鹅”,依靠头鹅的作用控制鹅群,达到管理好放牧鹅群的目的。在果园草地能满足鹅群生长发育营养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少补或不补精料;在草地牧草营养不能满足鹅群生长发育需要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精料量,补饲要视草情和鹅情而定,以满足鹅的营养需要为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