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料颗粒是在饲料作物晒制干草、粉碎加工成草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加工的产品。
一、饲草料颗粒的好处
饲料作物的生长和利用受季节影响很大,冬季饲草枯黄,含营养素少,畜禽缺草吃;暖季饲草生长旺盛,营养丰富,草多畜禽吃不了。因此,为了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暖季饲草,可将饲草刈割、晒制、粉碎、加工成颗粒保存起来,以便冬季饲喂畜禽。
(1)饲草料颗粒可以提高畜禽的饲料转化率:在冬季饲喂饲草料颗粒,可用较少的饲草料生产更多的畜产品。
(2)饲草料颗粒体积小,便于运输和贮藏:饲草料颗粒只有原料干草体积的1/4左右,密度加大,体积变小,便于贮存和运输;饲草料颗粒粉尘少,在贮存和运输中损耗少,也有益于人畜健康;饲草料颗粒取用和饲喂方便,简化了饲养流程,为实现集约化、机械化畜牧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3)饲草料颗粒改善了饲草品质和适口性:饲草料颗粒生产过程中可以将饲料作物中一些有特殊气味和影响饲草料利用率的原料,如草木樨、苜蓿中的皂角素等进行改善或改变,提高畜禽的适口性和营养转化率。
(4)饲草料颗粒能扩大饲料来源:一些灌木类饲料作物如构树、饲料桑等,其枝条粗硬,畜禽利用率不高,但经粉碎后加工成饲草料颗粒,就成了畜禽喜食的饲草料,也可以将农作物的副产品、秕壳、秸秆等加工成饲草料颗粒用于畜禽养殖。
二、饲草料颗粒生产技术
饲草料颗粒生产,通常是将草粉用颗粒饲料轧粒机压制成颗粒。草粉在轧粒过程中受到搅拌和挤压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从筛孔刚出来的颗粒温度达80℃左右,从高温冷却至室温,含水量一般要降低3%~5%,故冷却后的颗粒的含水量不超过13%。由于含水量低,适合长期贮存而不会发霉变质。
饲草料颗粒生产最关键的是调节草粉原料的含水量。通过对原料进行测定,测出草粉原料的含水量,根据原料含水量的高低确定是加水还是脱水,通常是要加水。加水时,草粉与水搅拌均匀。一般地,用豆科饲料作物生产饲草料颗粒,最佳含水量为14%~16%;用禾本科饲料作物生产饲草料颗粒,最佳含水量为13%~15%。
饲草料颗粒可以调制成不同营养含量的颗粒饲料。根据畜禽的营养要求,配制成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饲草料颗粒,颗粒大小可根据养殖需要通过轧粒机孔径来调节。
根据营养需要,将草粉与精饲料组成配合饲料,搅拌均匀,制成全价饲草料颗粒,能显著提高牛、羊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育肥羊全价颗粒饲草料的参考配方:草粉50%~55%、精料(玉米、高粱、燕麦、麸皮等) 40%~45%、矿物质1.5%、微量元素和维生素1%、食盐0.5%、尿素1%,用颗粒饲料压粒机压制成颗粒饲草料。压制时每百千克料加水17千克,加浓度为37%的甲醛液100毫升,以提高其营养成分和消化率。据试验,用这种全价颗粒饲草料饲喂8月龄的羔羊,育肥50天,日增重平均达到190克,每增重1千克,消耗饲料6.4千克。
三、饲草料颗粒利用技术
饲草料颗粒在畜禽养殖中利用,为提高饲草料的采食量和饲草料转化率,要科学饲喂。
大量使用饲草料颗粒饲喂畜禽前,要有6~7天的过渡期,先少量饲喂,使畜禽逐渐习惯采食饲草料颗粒。
饲喂饲草料颗粒一般每日投料两次,任畜禽自由采食。饲喂牛、羊,在傍晚饲喂时,要补以少量青干草,以提高消化率。饲草料颗粒每日饲喂量以每天畜禽饲槽中有少量剩余为准,一般活重为30~40千克的羊只日喂量为1.5千克,活重为40~50千克的羊只日喂量为1.8千克。采食饲草料颗粒比草地放牧时需要的饮水量大,缺水时畜禽拒食,所以要定时饮水,日饮水不少于两次,有条件的装自动饮水器更为理想。
饲草料颗粒在饲喂中应尽量避免浸水,因为饲草料颗粒遇水会膨胀破碎,影响饲草料的采食率和利用率。饲草料颗粒要避免雨季在开放式圈舍中饲喂,一般在舍饲或放牧草地枯草期饲喂为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