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光温室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日光温室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时间:2024-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日光温室内建苗床,每亩需苗床约50立方米。采用靠接法的,在接口愈合后,及时剪断接穗的根。定植前20天,日光温室覆盖薄膜,扣膜后于10月中旬盖好草苫。深冬季节晴天时可保持较高温度,室内气温达30℃以上时放风。当夜间室外最低温度达15℃以上时,不再盖草苫,可昼夜放风。晴天,阳光照到采光屋面时及时揭开草苫,下午室温降至20℃左右时盖草苫。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霜霉病、灰霉病、疫病、白粉病、炭疽病、蔓枯病等。

一、栽培茬口

日光温室越冬茬栽培一般在9月上旬至9月下旬播种,11月开始采摘。

二、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抗逆性强、耐低温弱光、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如拉迪特、迷你等。

三、种子处理

将精选的种子投入50~55℃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浸泡3~4小时。将种子在清水中淘洗干净,置于28~30℃下催芽。将黑籽南瓜种子投入到70~80℃的热水中不断搅拌,水温降至30℃时,再于30℃温水中浸泡4~5小时,在28~30℃下催芽。种子出芽70%左右时即可播种,包衣种子直播即可。

四、育苗

1.苗床准备

在日光温室内建苗床,每亩需苗床约50立方米。苗床为平畦。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或纸袋中,密排在苗床上。

2.配制营养土

用肥沃的大田土6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份,混匀过筛。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尿素硫酸钾各0.5千克、磷酸二铵2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拌匀备用。

3.播种期

越冬茬黄瓜播种期为9月上旬至9月下旬。靠接法砧木较黄瓜晚播5~7天,插接法砧木比黄瓜早播4~5天。

4.嫁接前的管理

采用插接法时,在营养钵中播砧木种子,在育苗盘中播黄瓜种子。黄瓜种子需晚播4~5天;采用靠接法时,砧木和黄瓜种子均播在育苗盘中。播种后覆土1.0~1.5厘米,床面覆盖地膜。苗出土前苗床气温白天25~30℃,夜间16~20℃,地温20~25℃。幼苗出土时,揭去地膜。出苗后白天床温25~28℃,夜间15~18℃。

5.嫁接

嫁接在日光温室内进行,可采用插接法、靠接法。

6.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后3天内苗床不放风、不见光。苗床气温白天保持在25~28℃,夜间18~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3天后视苗情,以不萎蔫为度进行短时间少量放风,以后逐渐加大放风量。一周后接口愈合即可逐渐揭去草苫,并开始大放风,床温指标为白天22~26℃,夜间13~16℃,床温低于13℃则应加盖草苫。育苗期视苗情浇1~2次水。采用靠接法的,在接口愈合后,及时剪断接穗的根。

7.壮苗标准

子叶完好,茎粗壮,叶色浓绿,无病虫危害,4~5片真叶,株高15厘米左右,根系发达,苗龄20~25天。

五、整地、施肥

定植前15~20天,每亩施用腐熟的优质圈肥7~8立方米或5~6立方米畜禽粪便,与等量作物秸秆堆积发酵后施入,再施腐熟饼肥100~150千克、磷酸二铵30~50千克或复合肥(N-P-K=15-15-15)60~70千克。采用南北向双高垄。定植前20天,日光温室覆盖薄膜,扣膜后于10月中旬盖好草苫。扣膜后,开沟灌底水,将土壤灌透。

六、定植

选择晴天上午定植。先在垄上开沟,在沟内按每亩3千克用量均匀撒施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并与沟内土壤混合均匀。顺沟浇透水,趁水未渗下按28~31厘米的株距放苗,水渗下后封沟。温室土壤肥力较好时,黄瓜栽培的适宜密度为每亩3300~3600株。定植4~5天后,再在大垄及小垄沟内灌水。

七、田间管理

1.温湿度管理

(1)苗期,白天室温保持在28~30℃,夜间15~20℃。缓苗后至结瓜前,以锻炼植株为主,控制浇水,要多次中耕,白天室温25~28℃,夜间12~15℃,中午前后不要超过30℃。在此期间要加强放风散湿,夜间可在温室顶留放风口。

(2)进入结瓜期,8~13时,室内气温控制在25~30℃,超过28℃放风;13~17时,25~20℃;17~24时,20~15℃;0~8时, 15~12℃。深冬季节晴天时可保持较高温度,室内气温达30℃以上时放风。深冬季节可在晴天揭苫后或中午前后短时放风。

(3)2月下旬后气温回升,黄瓜进入结瓜盛期,要重视放风,调节室内温湿度,使室内温度白天达到28~30℃,夜间13~18℃,温度过高时可通腰风和前后窗放风。当夜间室外最低温度达15℃以上时,不再盖草苫,可昼夜放风。

2.肥水管理

(1)从定植至结瓜前不追肥,但可结合喷药,用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或0.3%三元复合肥(N-P-K=15-15-15)叶面喷施。当植株有8~10片叶、第一瓜长10厘米时,每亩开浅沟追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30~35千克,扶平垄面,覆盖地膜,于膜下浇水。冬季前,每15~20天追肥一次,三元复合(N-P-K=15-15-15,每亩15~20千克)与腐熟的畜禽粪便(每亩300千克)交替施用,施肥后浇水。水分管理上,除结合追肥浇水外,从定植到深冬季节,以控为主,如黄瓜植株表现缺水现象,可在膜下浇小水,下午提前盖苫,次日及以后几天加强放风。

(2)2月下旬后,黄瓜需肥需水量增加,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结合浇水每10~15天冲施一次化肥,以尿素和三元复合肥为主,每次每亩用尿素15~2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20~30千克;也可用尿素20~30千克,与300千克鸡粪交替施用。后期可用0.2%~0.3%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以壮秧防早衰。

3.不透明覆盖物的管理

上午揭草苫的时间,以揭开草苫后室内气温无明显下降为准。晴天,阳光照到采光屋面时及时揭开草苫,下午室温降至20℃左右时盖草苫。深冬季节,草苫可适当晚揭早盖。大雪天,可在雪停清扫积雪后于中午短时揭开或随揭随盖。连续阴天时,可于午前揭开草苫,午后早盖。久阴乍晴时,要陆续间隔揭开草苫。揭开草苫后若植株叶片发生萎蔫,应及时盖草苫。待植株恢复正常,再间隔揭开草苫。

4.光照条件调节

采用无滴膜覆盖,注意合理密植和植株调整,经常清扫薄膜上的碎草和尘土。

5.植株调整

7~8节以下不留瓜,以促植株生长健壮。用尼龙绳或塑料绳吊蔓,“S”形绑蔓,使龙头离地面始终保持在1.5~1.7米。绑蔓时将卷须、雄花及下部的侧枝去掉。深冬季节,瓜码密、易坐瓜的品种,适当疏掉部分幼瓜或雌花。黄瓜生长期内,每株留12~15片叶,底部的老黄叶片和病叶要及时去掉,并适时落蔓。

八、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霜霉病、灰霉病、疫病、白粉病、炭疽病、蔓枯病等。主要害虫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及地块连茬种植情况,选用有针对性的高抗多抗品种。

(2)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采用嫁接法育苗,培育适龄壮苗,提高其抗逆性;通过放风、增加覆盖、辅助加温等措施,控制各生育期的温湿度,避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清洁田园(棚室),降低病虫基数;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集中销毁。

2.物理防治

通风口处增设防虫网,以40目防虫网为宜。棚内悬挂黄色诱杀板,诱杀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对黄色有趋向性的害虫,每亩30~40块。

3.化学防治

(1)枯萎病:发生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防治一次,每株灌0.25千克药液。

(2)霜霉病:可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一次。

(3)灰霉病: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一次。

(4)疫病和炭疽病:可用25%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一次。

(5)白粉病: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一次。

(6)蔓枯病: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一次。

(7)蚜虫: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克,对水稀释后喷雾防治一次。

(8)白粉虱: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每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10~20克对水喷雾防治一次。

九、采收

果实成熟时,在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前提下,及时采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