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大白菜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选用冬性强、耐先期抽薹、生长期短、耐低温的品种。
2.直播
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平畦或起垄均可,株行距为40~60厘米,每亩2600~2800株(穴播),播种后覆盖地膜。
3.育苗
(1)育苗时间:室外气温稳定在5℃以上,棚内昼温达20℃以上、夜均温度不低于13℃即可育苗。
(2)育苗设施:可在塑料大棚内建畦并扣小拱棚,选用8厘米× 8厘米或8厘米×10厘米的营养钵育苗。
(3)营养土配制:将7份过筛的园土和3份腐熟的厩肥充分混匀,配置好营养土。
(4)播种:营养钵装土大半后,将其整齐排放于苗床内,浇透底水,每钵播1~2粒种子,再均匀覆盖厚度为1厘米左右的细土。
(5)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间苗,30天左右培育出具有4~6片真叶的壮苗。移栽前5~7天停止浇水,避免定植时破坨伤根而影响缓苗生长。
4.整地
选择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冬前深翻耕晒垡。早春土壤解冻后,每亩撒施5000千克腐熟的粪肥作基肥,再浅翻耕一遍,使粪肥与浅土混匀。播种前5~7天整畦造墒,平畦或起垄均可。一般在3月底至4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3℃以上时定植。坐水栽苗或定植后浇水,株行距为40~60厘米,每亩定植2600~2800株。
5.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原则是前期提温促早成,后期控水防腐烂。
(1)定苗:若出苗后(子叶完全膨大)遇晴天,应及时破膜将幼苗放出;若放苗期遇倒春寒,可等寒流过后再破膜放苗,但不可放苗过晚,以免叶片发黄、营养生长衰弱,6~8片真叶期定苗。4月中下旬,气温稳定回升后,及时去膜。
(2)浇水:浇水应掌握“前控、中促、后控”的原则,苗期控制浇水,以提高地温、促根、壮苗;进入莲座期不可缺水,应保持菜田见干见湿;结球期减少浇水量,以免发生软腐病。
(3)追肥:在叶球形成前加强肥水管理。定苗后,每亩追施尿素30千克或磷酸二铵25~30千克,然后培垄浇透水。
6.采收
根据市场要求,在叶球包心70%时,陆续采收上市。
二、夏大白菜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夏白菜栽培主要选择生长期短、耐热、抗病的品种。
2.整地
选择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每亩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3000~4000千克,深耕细耙整平,做成行距50厘米的小高垄,垄高15~20厘米,垄宽20~30厘米。做垄前在垄下带状施入磷酸二铵50千克、硫酸钾25千克或饼肥100千克,浅中耕,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3.播种
6月上旬至7月上旬,土壤墒情较好时,在小高垄上按株距35~40厘米开深2~3厘米的穴,适量浇水,待水渗下后,将4~6粒种子均匀点播于穴中,覆盖1厘米厚的过筛细土;土壤墒情较差时,可在垄上按35~40厘米的间距开浅沟,在沟内播4~6粒种子,上面覆盖1厘米厚的细土,之后在垄底沟内浇透水,注意不要让水漫过垄顶。
4.田间管理
大白菜“拉十字”和3~4片真叶期各间苗一次,5~6片真叶时及时定苗。在管理上以促为主,不需蹲苗。苗出齐后顺沟浇一次水,苗期保持地面湿润,宜小水勤浇。莲座期后,白菜进入生长旺盛阶段,应每5~7天浇一次水,雨季应及时排涝。分别在定苗期、莲座期、结球初期按照前少后多的原则各追施一次速效肥,每亩施尿素10~20千克或充分腐熟的人粪尿1000~1500千克。
5.采收
夏大白菜生长50~60天,叶球基本长成后,根据市场需求及时陆续收获上市。
三、秋大白菜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秋大白菜生产应选用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
2.整地
大白菜前茬以小麦为好,不宜为十字花科作物。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圈肥5000千克,撒匀后翻耕、做垄,垄距55~60厘米,垄高15~20厘米,并将垄背摊平,以备直播。
3.播种育苗
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播种,多采用直播。在垄背上早熟品种按40~45厘米、中晚熟品种按50~60厘米的株距开穴,穴内浇水后播3~5粒种子。
4.定苗
播后7~8天间苗,4叶期进行第二次间苗,每穴留2~3株。6~8片叶时定苗,每穴留一株壮苗。
5.田间管理
(1)中耕蹲苗:间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和培土,植株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中耕时前浅后深,不要伤根。若莲座后期叶片生长过旺,可进行蹲苗。
(2)浇水:浇水结合追肥进行,结球前期土壤见干见湿,结球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浇水时不宜大水漫灌,以防软腐病害。
(3)追肥:底肥用量少时,宜在苗期追施一次肥,每亩施尿素10千克。在莲座期、结球初期和中期各追施一次肥,每次每亩施尿素15~20千克或腐熟的人粪尿。莲座期和结球期喷施1%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溶液,或其他叶面肥。
6.采收
早熟品种包心70%时陆续上市。中晚熟品种,尤其是进行储藏时,宜尽量延长生长期,但应在霜冻前采收,一般在11月中下旬收获完毕。
7.储藏
收获后及时晾晒、储藏、销售,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专库储藏。
四、大白菜病虫害防治
大白菜的主要病虫害是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菜青虫、蚜虫、白粉虱等。生产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避免重茬连作,清洁田园,选用抗病品种,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
(1)病毒病:首先要杀灭蚜虫,勤浇水降温,可使用遮阳网降温。药剂防治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
(2)霜霉病:莲座期每亩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喷雾防治,或用68.5%氟吡菌胺·双霉威盐酸盐(银发利)悬浮剂1000~1500倍液、50%烯酰吗啉(安克)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3)软腐病: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每亩用50%苏云金杆菌乳剂10克对水喷雾防治。
(4)黑斑病:发病初期,每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克,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克,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150~200克,对水喷雾防治。
(5)黑腐病:每亩用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150~200克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30~50克对水喷雾防治。
(6)菜青虫: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每亩10毫升对水喷雾防治。
(7)蚜虫、白粉虱:可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000倍液,或5%氟啶脲(抑太保)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8)小菜蛾:每亩用5%氟虫氰(锐劲特)悬浮剂15~20克对水喷雾防治。也可在卵孵化盛期至1~2龄幼虫盛发期,用5%氟啶脲(抑太保)乳油2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
(9)地下害虫:每亩用90%敌百虫晶体100克加少量水溶解后,拌入37.5千克炒香的麦麸中做成毒饵,于傍晚均匀撒于种植田内,可防治蝼蛄、地老虎、蟋蟀等地下害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