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时间:2024-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按投资水平和建造质量,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可分为简单外置式和标准外置式两种。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每次秸秆用量1000~1500千克、菌种3~4千克、麦麸60~80千克。将外置反应堆清理出的陈渣收集堆积起来,盖膜继续腐烂成粉状物,下茬育苗、定植时作为基质穴施、普施,不仅替代了化肥,而且对苗期生长、防治病虫害有显著作用。试验证明,反应堆陈渣可使作物增产15%~20%。秸秆生物反应堆中菌种活动需要大量氧气,必须保持气道通畅。

一、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

投资平和建造质量,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可分为简单外置式和标准外置式两种。简单外置式只需挖沟、铺设厚农膜,木棍、水泥杆、竹坯或树枝作隔离层,用砖、水泥砌垒通气道和交换机底座。特点是投资小,建造快,但农膜易破损,使用期为一茬。标准外置式需要挖沟,用水泥、砖和沙子建造储气池、通气道和交换机底座,用水泥杆、竹坯、纱网作隔离层。投资虽然大,但使用期长。此方式按建造位置又分棚外外置式和棚内外置式,低温季节建在棚内,高温季节建在棚外。棚外外置式上料方便,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每种方式建造工艺大同小异,要求定植或播种前建好,定植或出苗后上料、安机使用。

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每次秸秆用量1000~1500千克、菌种3~4千克、麦麸60~80千克。越冬茬作物全生育期加秸秆3~4次,秋延迟和早春茬加秸秆2~3次。作物从出苗至收获,全生育期内应用外置式生物反应堆均有增产作用,应用越早增产幅度越大,一般增产幅度50%以上。

二、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建造工艺

1.标准外置式

一般越冬茬和早春茬建在大棚进口的山墙内侧,距山墙60~80厘米,自北向南挖一条上口宽120~130厘米、深100厘米、下口宽90~100厘米、长6~7米(略短于大棚的宽度)的沟作为储气池。将挖出的土均匀放在沟上沿,摊成外高内低的坡形。用农膜铺设沟底(可减少沙子和水泥的用量)、四壁并延伸至沟上沿80~100厘米。从沟中间向棚内开挖一条宽65厘米、深50厘米、长100厘米的出气道,末端建造一个下口径为50厘米(内径)、上口内径为45厘米、高出地面20厘米的圆形交换底座。沟壁、出气道和上沿用砖砌垒,水泥抹面,沟底用沙子、水泥打底,厚6~8厘米。沟两头各建造一条长50厘米、宽20厘米、高20厘米的回气道,单砖砌垒或者用管材替代。待水泥硬化后,在沟上沿每隔40厘米横排一根水泥杆(20厘米宽,10厘米厚),在水泥杆上每隔10厘米纵向固定一根竹竿或竹坯,这样基础就建好了。基础建好后开始上料接种,每铺放40~50厘米厚的秸秆撒一层菌种,连续铺放三层,淋水浇湿秸秆,淋水量以下部沟中有一半积水为宜。最后用农膜覆盖保湿,覆盖不宜过严,当天安机抽气,以便气体循环,加速反应。

2.简单外置式

开沟、建造等工序同标准外置式,只是为节省成本,沟底、沟壁用农膜铺设。

三、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的使用与管理

外置式反应堆的使用与管理可以概括为“三用”和“三补”,上料加水当天要开机,不分阴天、晴天,坚持白天开机不间断。

(1)用气:苗期每天开机5~6小时,开花期7~8小时,结果期每天10小时以上,不论阴天、晴天都要开机,尤其是中午不能停机。研究证实,反应堆二氧化碳气体可使作物增产55%~60%。

(2)用液:上料加水后第二天就要及时将沟中的水抽出,循环浇淋于反应堆的秸秆上,每天一次,连续循环浇淋三次。如果沟中的水不足,还要额外补水。原因是通过向堆中浇水,会将堆上的菌种冲淋到沟中,若不及时循环,菌种长时间在水中会死亡。循环三次后的反应堆浸出液应立即取用,以后每次补水淋出的液体也要及时取用,原因是早期液体中酶、孢子的活性高,效果好。用法为:1份浸出液加2~3份水,灌根、喷叶,每月3~4次,也可结合浇水冲施。反应堆浸出液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矿质元素、抗病孢子,既能增加植物的营养,又可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试验证明,反应堆液体可使作物增产20%~25%。

(3)用渣:秸秆在反应堆中转化成大量二氧化碳的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矿质元素,除溶解于浸出液中外,也积留在陈渣中,它是蔬菜所需有机和无机养料的混合体。将外置反应堆清理出的陈渣收集堆积起来,盖膜继续腐烂成粉状物,下茬育苗、定植时作为基质穴施、普施,不仅替代了化肥,而且对苗期生长、防治病虫害有显著作用。试验证明,反应堆陈渣可使作物增产15%~20%。

(4)补水:补水是反应堆反应的重要条件之一。除建堆加水外,以后每隔7~8天向反应堆补一次水。如不及时补水,会降低反应堆的效能,致使反应堆中途停止。

(5)补气:氧气是反应堆产生二氧化碳的先决条件。秸秆生物反应堆中菌种活动需要大量氧气,必须保持气道通畅。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堆越来越结实,通气状况越来越差,反应就越慢。中后期堆上盖膜不宜过严,靠山墙处留出10厘米宽的缝隙,每隔20天揭开盖膜,用木棍或者钢筋打孔通气,每平方米5~6个孔。

(6)补料:外置反应堆一般使用50天左右,秸秆消耗量在60%以上。应及时补充秸秆和菌种,一次补充秸秆1200~1500千克,菌种3~4千克,浇水湿透后,用直径10厘米的尖头木棍打孔通气,然后盖膜,一般越冬茬作物补料3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