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甘肃(礼县、西和、成县、徽县、两当、武都、文县、宕昌)及天水地区;陕西、四川等省。该虫主要以幼虫危害花椒复叶叶柄及果穗梗,造成叶柄和穗梗枯死,被害椒树常常收获甚微或绝收。成虫也可危害叶片,咬成缺刻或孔状。据文县资料报道,一般减产20%~50%,严重时可高达75%。
形态特征
成虫:卵圆形,体长3~3.5mm,古铜色,带紫色闪光。体复面,足和触都呈棕红色,触角丝状,长约为体长之半,第2、3、4节细,光亮,彼此长度约等,自第5节起向端部逐渐加粗。鞘翅刻点较前胸背板的要粗。排列整齐。本种与红胫花椒跳甲相似,但主要不同点红胫花椒跳甲成虫体略小,翠绿色,各足胫节,跗节棕红色,雄虫腹部末节凹窝深而暗,密生白毛。
图4 铜色花椒跳甲
1.成虫 2.卵 3.幼虫
卵:长卵圆形,长0.6~0.7mm,宽0.3~0.35mm,初产时为金黄色,后变为黄白色。
幼虫:初孵幼虫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6~6.5mm,体略扁,黄白色,头、足、前胸背板和臀板均为黑褐色。
蛹:初为白色,渐变为黄白色,最后呈淡黄褐色。
生活习性
此虫在文县、武都每年发生1代,成虫在椒树下3~5cm深的松土层内越冬,也有少数在椒树翘皮内以及树冠下杂草、枯树落叶里越冬的。翌年4月中旬,即椒树萌芽时,陆续出蛰上树活动,4月下旬盛期。出土的越冬成虫,其寿命一般为30天左右,雌虫寿命较长。在田间一般于4月下旬开始产卵,4月底5月初为产卵盛期。卵经6~7天孵出幼虫,5月初为幼虫发生和危害期,5月上、中旬为盛期,5月下旬至6月初为末期。幼虫经半月左右入土化蛹,蛹经12天左右羽化为成虫,6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此代成虫大多在椒树中、下部叶片背面活动危害,秋季陆续蛰伏越冬。成虫善于跳跃,昼夜在叶背活动,进行交配、产卵。成虫具假死性,常将卵散产在芽、花序、花梗或羽状复叶叶柄基部。雌虫一生可与雄虫多次交配,产卵量达200粒左右。卵散产,一般每处只产1粒。幼虫孵出后直接潜入花梗或叶柄,被害处有胶计流出,致使花序和复叶萎蔫变褐下垂,继而变黑焦枯,故有“折花虫”和“霜杀”之称。
防治措施
(1)在椒树萌芽成虫出蛰盛期,用50%锌硫磷或敌敌畏乳油600倍~800倍液、20%杀灭菊酯4000倍~5000倍液、40%氧化乐果、50%钉螟松1000倍~1500倍液喷洒叶背,消灭越冬以后上树的成虫。
(2)加强椒园管理,及时清除萎蔫的花朵和复叶,消灭其中的幼虫。在化蛹期间进行中耕灭蛹,冬季刮除翘皮,消灭部分越冬成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