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甘肃(文县、武都、成县、康县、灰县、两当、宕昌)、陕西等省。在甘肃陇南海拔820~1800m的产区发生较重。以幼虫在瘿内越冬,翌年春季花椒萌芽后继续危害,并在虫瘿内化蛹。成虫羽化时导致羽化孔流胶,随后被害枝萎蔫枯死。据近几年调查,被害株率为92.2%~98.0%,被害枝的流胶枝率为96.5%,枝条萎蔫枯死率88.4%,相接造成产量损失60%以上,严重影响椒农的经济收入。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3.2~3.5mm,密被黑色细毛;头球形,复眼大,黑色;下颚须3节;触角14~16节,念珠状,淡黄色。触角端部第一、二节较短,呈椭圆球状,第一节比第二节短。雄虫体长2.4~2.6mm,触角与雌虫相似,唯鞭节各节有环状毛。前胸背板淡黑色,两侧色稍淡。翅透明,无横脉,亚缘脉1/4处有1刺,翅面上有细毛,具纵脉三条。腹部10节,橘红色,第8节狭窄,为第7节的1/4,臀板呈球状突起,半透明。雄虫腹末两侧着生1对鬼握器。
卵:纺锤形,0.5~1.0mm,宽0.2~0.3mm,无色半透明。
图15 花椒波瘿蚊成虫
幼虫:身体向背面弯曲成C状,一、二龄幼虫乳白色,略透明,除胸部第一节外,共余各节腹面和侧面均可看到鲜黄色云状脂肪斑,中胸背面有两个黑色眼点。老熟幼虫体长2.2~2.6mm,宽0.7~0.8mm。
蛹:体长2.2~2.5mm,宽0.8~0.9mm,初期鲜黄色,后期复眼和翅芽弯成红褐色,肩角各有一长刺,腹部气门突出体外。
生活史及习性
在甘肃文县一年2代,世代重叠,以幼龄幼虫在花椒被害膨大的虫瘿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幼虫开始继续危害,4月中、下旬为越冬代幼虫危害第二个盛期,5月中、下旬进入蛹期,并有成虫开始羽化,高峰期在6月上、中旬、羽化后不久即交尾产卵,卵期15天左右;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产卵结束,产卵期2个月左右,直至8月中旬四个虫态都能见到,这说明该虫的世代重叠,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为越冬代幼虫第一个危害盛期。成虫全天均可羽化,羽化时成虫直立朝上,头先钻出羽化孔,身体不断摆动,向羽化孔外脱。初羽化成虫淡黄色,不久头及前胸背板变成淡黑色,2~3小时后即可开始交尾,产卵,产卵时雌虫用产卵管将花椒枝的表皮刺破,将卵产于其中。每只雌虫怀卵量66~328粒,卵散产,卵期15天左右。6月下旬至7月上旬形成虫瘿。
防治措施
1.加强椒园管理 每年花椒采收完后,冬季进行一次修剪,剪除虫瘿并将其填埋或烧毁。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
2.保护利用天敌昆虫 据观察寄生瘿蚊幼虫及蛹的小峰有4种:即瘿蚊扁股小峰Elasmus sp.瘿蚊广肩小峰Eurytoma sp.瘿蚊旋小峰Eupelmus sp.瘿蚊黄脊啮小蜂Signiphorayingwenae。
3.药剂防治 成虫出现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50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1500倍液,于6月上、中旬各喷1次,防效可达85%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