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弱感光型杂交水稻

弱感光型杂交水稻

时间:2023-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华南感光型杂交水稻的遗传实质与感光性来自感光型父母本的传统感光型晚籼品种不同,其父母本都表现为明显的感温性,而配组后杂种F1代则表现出典型的感光性,这是感温型父母本杂交后遗传基因互作的表现。因此,我们把这种父母本为感温型、杂交后代(F1代)为感光型的杂交水稻组合归属于弱感光型杂交水稻。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华南感光型杂交水稻的遗传实质与感光性来自感光型父母本的传统感光型晚籼品种不同,其父母本(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都表现为明显的感温性,而配组后杂种F1代则表现出典型的感光性,这是感温型父母本杂交后遗传基因互作的表现。因此,我们把这种父母本为感温型、杂交后代(F1代)为感光型的杂交水稻组合归属于弱感光型杂交水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单独评价某一个杂交水稻组合感光性的强弱,以此区分出弱感光型杂交水稻和感光型杂交水稻。由此可见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是杂交水稻育种和生产应用中一个特殊的遗传群体,其亲本均能在华南稻区南部早季种植繁种和制种,不育系与不同的恢复系配组,因亲本对象不同也有可能配制出感温型杂交水稻,这类感温型杂交水稻在晚季生产应用带有明显的翻秋性质。而这些不育系(博A、珍汕97A)与另外的恢复系(30选、桂168、桂44、桂99、测253等)配组制种出现的杂交组合,在华南稻区早季种植抽穗很迟,甚至不能正常抽穗,需要经过短日照处理才能实现幼穗分化,抽穗结实。其在华南稻区晚季生产应用,不表现感温型组合的翻秋性质,而表现为在高温短日照生态条件下抽穗的感光型杂交水稻的性质。

综上所述,弱感光型杂交水稻可以定义为:遗传特性属于感光型晚籼水稻品种的杂交水稻。由于其父母本均为感温型,能够在华南南部稻作区早季生长繁殖,因而可以早季制种,杂交种子(F1代)在晚季生产应用,其并不适宜在早季生产应用。这些杂交水稻(F1代)具有与感光型晚籼水稻品种相似的感光特性,需要经过高温短日照条件的锻炼,才能正常抽穗结实。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比强感光型晚籼品种提前2~5天抽穗。如在广西容县种植弱感光型杂交水稻,其会在10月5日前抽穗,最晚不会超过10月7日。弱感光型杂交水稻在华南23°N以南地区早季种植生育期会延长,甚至不能抽穗,不宜早季生产种植,向北引种可做中造种植。弱感光型杂交水稻的出穗促进率在30.1%以上。可在这个范畴内根据出穗促进率的大小进一步分出弱感光型杂交水稻和感光型杂交水稻,出穗促进率在35.1%以上的定义为感光型杂交水稻,出穗促进率在30.1%~35.0%的定义为弱感光型杂交水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