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稻幼穗开始分化期的感光性
水稻光温生态研究协作组(1978)用全国最具代表性的157个水稻品种在天津进行试验,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选择适当时期解剖主茎,检查生长点,鉴定、分析其幼穗开始分化期及其与日长、温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幼穗开始分化日数,即营养生长日数为早稻品种26~60天,中稻品种50~89天,晚稻品种88~143天。这说明水稻品种幼穗开始分化日数是随着早稻、中稻、晚稻的早熟、中熟、迟熟而递增,有连续变异的规律性。
试验同时测定了水稻品种幼穗开始分化期的光照时间,结果显示早稻品种从播种到幼穗开始分化的日长表现为由13.37小时升至14.85小时,再变为14.76小时,中稻品种从播种到幼穗开始分化的日长表现为14.85小时变为13.63小时,晚稻品种从播种到幼穗开始分化的日长表现为13.97小时变为11.54小时。在这期间温度有较大变化,早稻品种从播种到幼穗开始分化的温度变化为从18.15℃变为27.15℃,中稻品种从播种到幼穗开始分化的温度变化为从18.15℃升至27.15℃,再降至25.88℃,晚稻品种从播种到幼穗开始分化的温度变化为从18.15℃升至27.15℃,再降至17.85℃。结果表明:早稻品种与中稻品种是在高温长日照时期开始进行幼穗分化的,晚稻则是在常温短日照时期开始幼穗分化的;中稻中熟、迟熟及晚熟品种由于分化过迟,且生长后期天津温度低导致不能抽穗。
此外水稻光温生态研究协作组选用了32个代表品种在全国8个试点分15个播期测定幼穗分化的时期,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幼穗开始分化日数,即营养生长日数为早稻品种29~56天,中稻品种66~79天,晚稻品种73~127天。它们幼穗开始分化期的最长日长时数是:早稻品种14.78~15.42小时,中稻品种13.99~14.78小时,晚稻品种12.71~13.94小时。结果显示早稻品种幼穗分化日数较少、日长最长;中稻品种幼穗分化日数较多、日长较短;晚稻品种幼穗分化日数最多、日长最短。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幼穗开始分化的感光性为早稻最弱、中稻中等、晚稻最强。
2. 水稻出穗期的感光性
水稻光温生态研究协作组利用157个全国代表性水稻品种在海南崖县早季(播期为1月27日,日长变化情况为从11.2小时升至13.19小时,然后降至11.51小时,温度为23.0~27.3℃)与江苏南京早季(播期为4月20日,日长变化情况为从13.25小时升至14.19小时,然后降至13.54小时,温度为24.0~24.1℃)种植,将二者的出穗日数进行对比,按下列公式计算出每个品种的出穗日数促进率。
出穗日数促进率=(南京早季出穗日数-崖县早季出穗日数)/南京早季出穗日数×100%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品种的出穗日数促进率幅度为-7.4%~67.1%。将这些数值按其大小分为9级,1~3级(出穗日数促进率小于10.0%)表现为弱感光性;4~6级(出穗日数促进率为10.1%~30.0%)表现为感光性中等;7~9级(出穗日数促进率为30.1%~67.1%)表现为强感光性。按早稻品种、中稻品种、晚稻品种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①早稻感光性弱。早籼稻的感光性为1~3级,包括华南早稻早熟籼稻、云贵早稻早熟籼稻、华中早籼稻、华北早籼稻。早粳稻的感光性为1~5级,包括云贵早粳稻、华中早粳稻、华北早熟粳稻、东北早熟粳稻、中熟粳稻、迟熟粳稻及西北早熟粳稻。早粳稻的感光性比早籼稻略强。
②中稻感光性弱至中等。中籼稻的感光性为1~5级,包括华南早稻中熟籼稻、迟熟籼稻;华南中籼稻;华南冬籼稻、云贵中熟籼稻和冬籼稻;华中中籼稻及华北中迟熟籼稻。中粳稻的感光性为2~7级,包括华南早稻迟熟粳稻、云贵中熟粳稻、华中中粳稻及华北中迟熟粳稻。中粳稻的感光性比中籼稻略强。
③晚稻感光性强。晚稻籼粳稻的感光性为7~9级,包括华南晚籼稻、华南一季粳稻、华南晚稻迟熟粳稻、云贵迟熟籼稻和粳稻及华中晚稻籼稻和粳稻。从水稻光温生态研究协作组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就水稻品种整体的感光性来说,晚稻最强,中稻次之,早稻最弱。
把晚稻品种中7级、8级、9级分开归类,使晚稻每一个品种的感光性在整体水平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3个等级,即7级为弱感光,8级为中等感光,9级为强感光。本书中探讨的弱感光及感光型杂交水稻实际上是指感光性为7级的弱感光型杂交水稻和感光性为8级、9级的感光型杂交水稻。
④水稻品种的感光性仅反映改变日长(延长或者缩短日长)对延长或缩短品种出穗日数的效应,并不能明确品种对日长的适应范围。
表2-1 水稻品种出穗临界日长(水稻光温生态研究协作组,1978)
续表
早稻和中稻没有一定的出穗临界日长,在短日照和长日照条件下都可以正常出穗,对光周期反应属中性类型;晚稻品种都是短日照促进出穗,长日照延迟出穗,除个别早熟、中熟籼稻在24小时连续光照条件下可以出穗外,都有严格的出穗和分化的临界日长,对光周期反应属短日性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