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绿篱与色块的栽植

绿篱与色块的栽植

时间:2023-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确的运用绿篱可以为园林景观增添许多的情趣。根据功能与观赏要求不同,可分为常绿绿篱、花篱、蔓篱、观果篱、刺篱、落叶篱与编织绿篱等。色块是指用不同色彩的低矮灌木或草本花卉组成的成片种植的园林绿地。

3.5.1 绿篱的定义、功能及类型

3.5.1.1 定义

绿篱是用灌木或小乔木,以大致相等的株行距,单行或多行排列种植而构成的致密、整齐的带状绿化,也称植篱或生篱。选作绿篱的树种的性状是树体低矮、分枝低而多、树冠紧密、耐修剪、易造型、树势茂盛、四季均可修剪;经过修剪很快可以抽出新芽而不致枯死;外形保持稳定的时间较长等。常见的绿篱树种主要有桧柏、侧柏、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大叶女贞、小叶女贞、毛叶丁香、蚊母树、红叶小檗等。

3.5.1.2 功能

绿篱作为园林绿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园林绿地中的主要功能有:可以分隔空间和组织空间;用绿篱夹景,强调主题,起到屏俗收佳的作用;作为花境、雕像、喷泉以及其他园林小品的背景;可构成各种图案和纹样;可结合地形、地势、山石、水池以及道路的自由曲线及曲面,运用灵活的种植方式和整形技术,构成高低起伏、绵延不断的园林景观。正确的运用绿篱可以为园林景观增添许多的情趣。用绿篱作建筑物的基础栽植,或在道路边沿布置绿篱,或用矮绿篱组成图案,或用高绿篱进行空间分隔,都容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总之,在今天的园林绿化中,绿篱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

3.5.1.3 类型

1.按高度分类

(1)根据高度不同可分为树墙、高绿篱、中绿篱和矮绿篱。通常园林中最常用的类型是中绿篱。高度在160cm以上,常人的视线不能通过,主要起遮挡或屏蔽作用的绿篱,称为树墙;高度在120~160cm,人的视线可以通过,但一般人不能跳跃而过的绿篱,称为高绿篱,多作防范和划分空间用;高度在50~120cm,人们要比较费力才能跨越的绿篱,称为中绿篱;高度在50cm以下,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就跨过的绿篱,称为矮绿篱,多用宿根花卉或低矮小灌木栽植而成。

2.按功能和观赏要求分类

根据功能与观赏要求不同,可分为常绿绿篱、花篱、蔓篱、观果篱、刺篱、落叶篱与编织绿篱(简称“编篱”)等。

(1)常绿绿篱:俗称“叶篱”(见图3-24),由常绿树组成,为园林中常用的绿篱,常用的主要树种有侧柏、桧柏、大叶黄杨、雀舌黄杨、女贞、冬青等。

图3-24 叶篱

(2)花篱:由观花树木组成,为园林中比较精美的绿篱(见图3-25),常用的树种有榆叶梅、迎春、木槿、珍珠梅、绣线菊等。

图3-25 花篱

图3-26 蔓篱

(3)蔓篱:在园林或庭院绿化中,用藤本植物攀缘于篱棚或栅栏上面形成的绿篱(见图3-26),常用植物种类如金银花、五叶地锦、山葡萄等。

(4)观果篱:许多绿篱树木在果实长成时可以观赏,别具韵味,如枸骨、火棘、沙棘、红瑞木、枸杞等。

(5)刺篱:在园林中为了起防范作用,常用带刺的树木作绿篱,比过去的铅丝刺篱既经济又美观,常用的树种有沙枣、红叶小檗、黄刺梅、蔷薇等。

(6)落叶篱:由一般落叶树组成,华北地区大多用此类,主要树种有水腊、红叶小檗、金叶女贞、榆叶梅、榆树等。

(7)编篱:为了避免游人或动物穿行,有时把绿篱树木的枝条编织起来,做成网络状或条格状形式,常用的树木有木槿、紫穗槐、竹类等。

3.5.2 色块的定义与特点

色块是指用不同色彩的低矮灌木或草本花卉组成的成片种植的园林绿地。它们是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把各种彩色植物进行组合,艺术地处理成点、线、面的形式,体现出极强的象征性和装饰性,富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造型形式简洁大方、单纯明快又飘逸流畅,以表现丰富的色彩构图、明快流畅的线型,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形成色块的树木材料大多要经过修剪整形,有些要经过多年修剪才能达到设计的效果,这些树木材料一般密植且数量较多。色块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绚丽的图案:色块图案的形式各种各样,如带状、放射状、圆弧状、扇形、方形、波浪形(又称“S”形)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等。在园林设计中,色块图案形式的选择不是任意的,首先要考虑到与环境的轮廓走向相协调,如在宽阔的街道两边绿地设计中,多采用带状和波浪形的图案,在一个近似方形的绿地中,采用圆弧形和扇形、方形图案比较合适,也可采用不规则形状;其次,有些图案可能表达一定的主题和寓意,图案的主题应与环境的主题相吻合,如一些文字或数字图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次,图案的面积大小也要与环境协调,一味地追求大色块的设计方法是不可取的,面积过大会过于厚实,占用游从的活动空间,色块面积过小又显空乏,色彩对比效果不强。二是缤纷的色彩:整个色块可用单一的色彩,也可用两种或几种色彩的搭配组合,前者体现整齐划一的美,达到绿地景观的多样统一;后者体现色彩的变化多样,可实现对比与调和的艺术效果。

目前在城市园林中色块的运用相当广泛,在城市广场、主要建筑物前、立交桥下和一些街头公共绿地、单位绿地中,到处可见大面积的色块(见图3-27),色块已成为城市绿化、美化的主力军之一。色块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而且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环境中,符合现代人追求俯视效果和动态观赏的最新要求。

图3-27 木本色块

3.5.3 绿篱、色块的栽植

3.5.3.1 定点放线

1.绿篱的定点放线

先按设计指定位置在地面放出种植沟挖掘线,若绿篱位于路边、墙体边,则在靠近建筑物一侧放出边线,向外量出设计宽度,再放出另一面挖掘线;如是在草坪中间或条带状不规则栽植,可用方格法进行放线,确定栽植范围并用白灰线标明。

2.色块的定点放线

根据图案的性质和面积大小,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图案整齐、线条规则的色块。图案线条要准确无误,故放线时要求极为严格。可用较粗的铁丝、铅线按设计图案的式样编好图案轮廓模型,图案较大时可分为几个部分,再按顺序进行组装。检查无误后,在绿地上轻轻压出清楚的线条轮廓。有些绿地的图案是连续和重复布置的,为保证图案的准确性、连续性,可用较厚的纸板或围帐布、大帆布等(不用时可卷起来便于携带运输),按设计图剪好图案模型,线条处留5cm左右宽度,便于撒白灰标线,放完一段,再放一段,这样就可以连续的完成定点放线。

(2)图案复杂的色块。对于地形较为开阔平坦,视线良好的大面积绿地,很多设计成图案复杂的模纹图案。由于面积较大,一般设计图上已画好方格线,按照比例放大到地面上即可。图案关键点应用木桩标记,同时模纹线要用铁锹、木棍画出线痕然后再撒上灰线。因面积较大,放线一般需较长时间,因此放线时最好订好木桩或画出痕迹,撒灰踏实,以防突如其来的雨水将辛辛苦苦画的线冲刷掉。

3.5.3.2 栽植时间

绿篱、色块的栽植时间以春秋两季为宜,具体的栽植季节与其他树木基本相同,可参考本书3.1.4部分。

3.5.3.3 选苗

栽植绿篱的苗木干径、冠径和株高应大体一致,阔叶苗木以2~3年生最为理想,针叶苗木以30~50cm高为宜。一般中矮篱选用速生树种,例如,女贞、小腊、水腊等,可将苗木于栽植时离地面10cm处剪去,促其分枝。如应用针叶树或慢长树,如桧柏、黄杨等,则需在苗圃先育出大苗。高篱及树墙,最好应用较大的、预先按绿篱要求修剪的树苗为宜。

作色块的苗木选择应考虑色彩搭配、季相特色、经济成本及养护管理条件等相关因素。常见的树木种类主要有红叶小檗、金叶女贞、金叶黄荆、金叶榆、红叶石楠、红花继木、南天竹、小叶黄杨、月季、芍药、金山绣线菊、小丑火棘等。

3.5.3.4 确定株距

绿篱的种植密度必须考虑各个植株个体生长的均衡性,包括植株根部营养竞争状况、采光透光条件及生长空间等,应尽可能使绿篱内部相邻植株之间的间距保持最大,从而降低相邻植株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如果为了使绿篱提前郁闭或增大其初始郁闭度,种植密度过大,就会导致绿篱内部通风透光差、病虫害滋生严重且相邻植株间的养分水分及生长空间争夺加剧,最后造成下部枝叶干枯或苗木死亡。这样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绿化效果也不好。一般情况下,绿篱种植的株距如下。

1.矮篱

一般多为单行直线或几何曲线,株距5~30cm,绿篱成型宽度15~40cm。

2.中篱

单行或双行,直线或曲线,株距30~50cm。单行绿篱成型宽度40~70cm,双行绿篱成型宽度50~100cm。

3.高篱

株距50~100cm。

4.树墙

株距70~150cm。

在绿地中常常将高篱和树墙沿围墙、堡坎、墙壁等建筑面种植。如果距离建筑面太近,常使靠近建筑面的枝条干枯死亡。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凡沿建筑面种植的绿篱,距离建筑面的行距最好不少于1.5m,株间距离初植1m,2~3年后再隔株去掉一株,即把株距扩大为2m左右。

3.5.3.5 定植

由于绿篱和色块的栽植密度大、根团小,因此定植前应当对主枝和侧枝进行重剪,以保持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平衡,同时也便于密植操作,修剪时应尽量把苗木的高矮和蓬径的大小调整一致。

定植绿篱前,先开挖一条笔直、50cm左右深的栽植沟,拉上测绳,沿着测绳按株距把苗木排放在栽植沟两侧,成双行交错定植(即品字形种植,如图3-29),覆土踩实后浇透水即可。若用丛生性很强的花灌木作花篱,则成单行栽植,株距一般保持在1m左右,不必开沟而根据根团的大小来进行穴栽。

图3-28 行列式种植

图3-29 品字形种植

色块定植时,应根据设计方案按不同品种分别栽植;规格相同但种类不同的树木,确保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色块的种植方式主要有行列式种植(见图3-28)和品字形种植(见图3-29),前者更方便种植操作,后者更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种植时先种植图案轮廓线,后种植内部填充部分,轮廓线种植密度应稍大于填充部分密度;填充部分的种植先从中央开始,再向四周扩散。每栽一株都应踩紧扶正、浇足透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