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然历史博物馆概况

自然历史博物馆概况

时间:2023-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乃博物馆在筹建时期之情形,其与科学社生物所同在成贤街,相距不远。自然历史博物馆首先是一研究机构,内置动物、植物两组,以研究本土动植物之分布及类别为主要内容,每组暂聘技师一人主持之。此项展览功能,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时期,尽其所能,开辟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展厅,饲养活体动物,向市民开放。关于自然历史博物馆早期馆务,将在下节,以人物为主题,逐一记述。

一、馆址

1929年1月,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始筹备之时,即在南京成贤街购得46号一处地产,占地9亩余,随即将民房改建为博物馆办事处及陈列所,于6月完工。下半年又兴建两层洋房一所,专为办公和陈列标本之用。旧有平房6间,用作标本剥制、员工住居及储藏物品等。此乃博物馆在筹建时期之情形,其与科学社生物所同在成贤街,相距不远。

图4 1930年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馆址(采自《中央研究院院务月刊》)

博物馆设立之后,随着野外采集标本数量逐年增加。收藏标本之房屋面积需要扩大。野外采集也使可供陈列之标本随之增加,因之陈列室面积也需要增加。而员工的增加,办公、住宿之房舍也需要增加。先于1929年添建平房4间,1930年10月又建平房5间,以敷应用。要彻底解决房舍问题,非要建筑新的陈列室,而将先前之洋房专作办公室和研究室。此时中研院社会研究所民族组有颇多古代民族应用器具,拟在博物馆陈列,故在1930年底开始计划新建陈列室。翌年5月新陈列室开始动工,为钢筋水泥地板两层洋楼,房屋长63.5英尺,宽45.5英尺,每层面积约3千平方英尺,共计6千平方英尺。该幢建筑开工一月之后,南京发生水灾,致使地基在水中浸没,不得不停工;随后又遇上海“一·二八”战事,前后停工数月。至11月才开始复工,第二年六月始克竣工。至此,博物馆房舍更为宽敞。

博物馆陈列之动物标本中,还有活体动物,如同今之动物园,随着动物之增加,逐年还建造了一些动物房。其中野兽房均用铁栅防护,异常坚固,以防野兽逸出伤人。猴房和鸟房,每间前面均用铁丝网围成一小天井,使鸟兽在天井之内,上下翱翔,行走自如。各房间还安置火炉,以使禽兽在冬日严寒之时不致冻毙。

1932年出版之《自然历史博物馆二十年度报告》对其房舍之使用有这样记载:

两层洋房两所:向南一所,系民国十八年建筑。其第一层两大间,为动物标本鸟类陈列室;第二层右侧一大间为总办公室,左侧一大间为植物标本储藏室;左侧右侧一大间后,各有一小间,为植物组研究室;第二层之上,屋顶之下,有大房两间,为庋藏动物标本复本及本馆出版品与重要杂置用品之用。向北一所本年六月始克完工,其第一层两大间,现用为陈列哺乳类、鱼类、爬虫类等动物标本;第二层两大间,本院地质研究所移京后,拟借为陈列地质标本之用。第二层之上,屋顶之下,有大房三间,为动物组研究室。又小房两间,为庋置正研究之各类动物标本室。

平房共十九间:计会客室、动物标本剥制室、饭堂、木工场及杂物储藏室各一间,职员宿舍九间,又工役卧室及厨房各三间。

动物房共二十六间:计猴园、兽房各七间,鸟房二间,动物饲料储藏室一间。

此为博物馆在1934年改组为动植物研究所之前,房舍大致情形。其后,也只是增添或修补若干平房而已。

二、计划

自然历史博物馆首先是一研究机构,内置动物、植物两组,以研究本土动植物之分布及类别为主要内容,每组暂聘技师一人主持之。技师之上有常务委员会,综理全馆事务,博物馆主任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在博物馆成立之时,拟定研究计划,按其时动植物分类划分,动物组根据动物界分为十门,即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棘皮动物门、扁体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足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研究计划将此十门分为六部,原生、多孔、腔肠、棘皮合为一部,节足、软体各自成为一部、鱼类、两栖类、爬虫类共成一部,鸟类及哺乳类合成一部。此六部各聘一名技师担任研究工作。而植物组根据植物界分为四门,曰菌藻植物门、曰苔藓植物门、曰蕨类植物门、曰种子植物门(内分裸子植物纲、被子植物纲),研究工作即以此四门为范围,设置细菌、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五部,每部聘技师一人,研究其形态、组织、生理及进化等。此乃最初之基本设想,属纯粹科学范畴,甚为全面,其后即是在此架构下选聘人才,但民国时期,时局动荡,始终未曾将各学科人才配置齐全。随着形势变化,有时也从事应用方面研究,如植物组将林学、农学等学科也纳入其中。

技师职称相当于研究员,在中研院其他研究所皆称之为研究员,惟博物馆称为技师。其时,科学社生物所、静生生物调查所均称为技师,此也见出科学社生物所对博物馆影响之大。技师由博物馆主任负责聘定,而技师之下辅助人员或研究生由技师自己选定,根博物馆主任认可。而不是主任选定,强加给技师。此种人事体制,赋予技师为研究之主体,拥有相当自主权。

研究方向确定之后,所需研究材料则是自行采集,或以采集所得与人交换。植物采集方法分为远地长期采集和附近短期采集两种。远地采集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八到十个月,由技师及采集员率领练习生组成自然科学考察团,以动植物种类丰富之偏远地区为目的地。此前广西采集即是第一次,其后贵州、云南、四川、江西采集均属此类,只是前往有些地区之时,受其时其地治安环境限制,没有达到预计之规模。之所以计划两年举行一次,乃是以一年为采集、以一年为整理鉴定,如此循环,研究工作可以从容进行。附近短期采集,是由技师及采集员率领练习生就南京本地附近进行,视地域之大小,植物种类之丰歉,大约以一日至一月为期。其后,此类采集经常举行,且不计其数。

自然历史博物馆筹建之时,即有编辑出版刊物计划。其时,中央研究院各所、中国生物学各研究机构均有自己刊物,博物馆初设,规模虽小,但在编辑出版刊物却不甘人后。因为拥有自己刊物,发表本馆研究结果及重要采集发现,与国内外生物学机构交换,一以增进中国学术在国际上之声誉,一以增加生物学之知识。为便于交流,融于国际学界,刊物主要以英文为主,仅附中文提要。其后,机构屡次变动,各个时期均有各个时期之刊物,未曾中断。即使在经济最困难时期,也复如此。

博物馆旨趣除学术研究外,还有向民众传播生物学知识之功能,动植物标本经研究鉴定,按照生物进化之程序,作清晰陈列;每种动植物,又附以明晰说明,俾参观者获得相当之知识,增广其见闻,引发热爱自然之兴趣。此项展览功能,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时期,尽其所能,开辟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展厅,饲养活体动物,向市民开放。其后,机构变动,此展览功能有所削弱,甚至消失。在博物馆时期,还曾有动物园、植物园建设计划,动物园设于钦天山、植物园设于清凉山,其计划甚为庞大,而现实无论物力、人力均不具备,难以实现。在博物馆时期,还计划选择适当标本,按照生物进化程序,组成一体,廉价售于国内各学校,以为生物学教材之用,此项计划也未付诸实现。

三、几则早期史料

关于自然历史博物馆早期馆务,将在下节,以人物为主题,逐一记述。在所见材料中,尚有超出人物之外者,然与馆务有关,先摘录在此。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惠赠标本 本馆承本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北平历史博物馆惠赠动植矿标本十三箱。内计:矿物标本二百十五件,植物标本一百十件,鸟一百十七只,哺乳类动物十一头,猫骨标本一具、鱼一百九十三件,其他药水浸制动物标本五十件,共计六百九十六件。该馆热心赞助,至为可感。刻本馆已加整理,从新装置,以备陈列及研究之用云。

与国外学术交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农学院院长,麦拉尔[9]博士(Dr.E.D.Merrill)来函,已将该院植物室所藏植物标本八百三十二份寄来,内中一部分为(Dr.Maire)于一九一〇年在云南采集者,一部分为菲律宾群岛植物,其余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植物。同月又接到丹麦国京师大学植物馆馆长克利生博士(Dr.C.Christensen)送来云南及安南蕨类植物标本五十六份。本馆当候广西植物标本整理就绪后,即选择若干,寄往该机关等,以为交换云。美国华府国立植物标本室愿以其所余之中国标本与本馆交换广西植物标本。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植物标本室管理员雷德博士(Dr.A.Rehder)来函,谓欲得本馆广西木本植物标本全部,并愿以该园出版之The Journal of Arnold Arboretum,按期寄来,与本馆出版之Sinensia相交换。按阿诺德植物园在世界素负盛名,今愿以名贵之著作,与本馆出版物交换,至可喜也。

商务印书馆赠送鳄鱼 本馆自筹备以来,蒙各界赠送各种珍奇动物,热心赞助,至可感纫。本月又由商务印书馆杭州分馆,赠送鳄鱼一尾。该鱼身长五呎八吋,重三十三镑。据云系得自钱塘江中者,性贪食,善捕鱼,形貌凶恶,其鼻孔之缘隆起,吐气时其声呼呼,骤闻之未有不骇走者,且鼻孔能自由通塞,故善泳,全体被硬皮及厚鳞,闻其皮可张鼓,麟可供药用,现由本馆暂养洋铁池中,明春再建筑洋灰小池,以为永久之计,而便观客之浏览云。本馆现有动物,除鳄鱼外,尚有猴、豹、狼、鹿、蠔、猪、刺猬、骆驼、雉鸡、鹦鹉及蟒蛇等,均陈列园中以供众览。

来馆参观人数 本馆自十一月一号起正式开放以来,每日参观者,络绎不绝。据十一月份统计,是月共有四千九百十六人。内计学界一千六百九十二人,工界一千二百七十人,商界九百七十七人,军界三百六十八人,政界三百二十八人,农界七十九人,新闻记者二十八人,党务人员十五人,医生四人、僧道四人,未详者一百五十七人。

这些均刊载于1929年各期《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务月报》,从中不仅可悉当时情形之一二,阅之亦甚有趣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