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沿海蝗区的发生演变历史

沿海蝗区的发生演变历史

时间:2023-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沿海蝗区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蝗区的大体分布范围基本相同,但蝗区面积、构成、分布和生态条件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20世纪50年代河北省沿海蝗区面积29.4万hm2,占河北省蝗区总面积的20.5%,主要分布在沧州、唐山、秦皇岛3个市的渤海沿岸。经过连续多年的大面积除治,2003年沿海蝗区东亚飞蝗发生密度和面积开始下降,连续大发生的势头得到初步扼制。

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沿海蝗区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时期。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时期。每个阶段蝗区的大体分布范围基本相同,但蝗区面积、构成、分布和生态条件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20世纪50年代河北省沿海蝗区面积29.4万hm2,占河北省蝗区总面积的20.5%,主要分布在沧州、唐山、秦皇岛3个市的渤海沿岸。其范围主要包括黄骅、海兴、丰南、滦南、乐亭、唐海、昌黎等县 (市、区)以及南大港、中捷、汉沽、芦台、塘沽等国有农场或管理区。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河北省持续多年采取了建盐场、养鱼、养苇、兴办滩涂养殖、垦荒种稻、兴修水利等蝗区改造措施,沿海蝗区面积大大下降,范围不断缩小。根据河北省1986~1988年蝗区勘查资料统计,河北省沿海蝗区由原来的29.1万hm2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8万hm2,主要蝗区涉及黄骅、海兴、丰南、滦南、乐亭、唐海6个县 (市、区)及南大港、中捷、汉沽、芦台4个国有农场或管理区,发生面积比原蝗区有了大幅度下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沿海地区连片开垦的土地变为土地分户承包经营,大规模蝗区改造终止,加之连年干旱,河北省沿海蝗区东亚飞蝗连续偏重发生,部分经过改造的老蝗区重新复发,宜蝗面积反弹。1995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东亚飞蝗大发生。在治蝗措施上则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推广以改种苜蓿、棉花、冬枣、香花槐、紫穗槐等蝗虫不喜食的经济作物的生态控制措施,结合微孢子虫和绿僵菌等生物治蝗农药的推广应用。经过连续多年的大面积除治,2003年沿海蝗区东亚飞蝗发生密度和面积开始下降,连续大发生的势头得到初步扼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