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生型变的主要因素

产生型变的主要因素

时间:2024-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东亚飞蝗在自然和室内饲养条件下,不同生态型的蝗虫在体色、体型、生理特征、发育、生活习性和生理机能上都有显著差异。在两型之间尚有一系列过渡变化的中间型,称转变型或过渡型,实际上还存在一种半分化成型的原始型。引起变型的主要原因是蝗虫密度的变化。两种不同型的东亚飞蝗又可以在不同的密度下互相转变,由群居型转向散居型的中间型或由散居型转向群居型的中间型。

东亚飞蝗在自然和室内饲养条件下,不同生态型的蝗虫在体色、体型、生理特征、发育、生活习性和生理机能上都有显著差异。在两型之间尚有一系列过渡变化的中间型,称转变型或过渡型,实际上还存在一种半分化成型的原始型。在调查监测的实践中,通常可以看到在同一个蝗群里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体,这说明它们处在生态型的转变之中。引起变型的主要原因是蝗虫密度的变化。试验证明,在高密度条件下多出现群居型,在低密度下则出现散居型。同一世代蝗蝻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减,也可影响到成虫的形态变化。两种不同型的东亚飞蝗又可以在不同的密度下互相转变,由群居型转向散居型的中间型或由散居型转向群居型的中间型。一般情况下,群居型的幼蝻从1龄、2龄起降低虫口密度到羽化成虫后,有85%以上失去群居型特征。散居型的幼蝻增加虫口密度,在蜕皮两次后即会出现群居型的形态特征。散居型初羽化的成虫和5龄蝗蝻增加密度后,虽然形态上改变不明显,但经过一两天后就可表现出群聚习性。飞蝗的这种群聚习性,是由于高密度状态的接触活动,使蝗虫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发生群聚性的条件反射,从而实现互相靠拢、互相伴随跳跃,以至成群迁移。

在蝗总科昆虫中,不仅飞蝗有这一特点,而且沙漠蝗、红蝗、摩洛哥蝗、褐蝗、澳大利亚蝗、平原蝗、黑蝗等皆有变型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