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节水灌溉不是简单地减少灌溉用水量或限制灌溉用水,而是更科学地用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
10.5.1 渠道防渗工程
所谓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即为了减少输水渠道渠床的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其主要作用如下:①减少渠道渗漏损失,节省灌溉用水量,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②提高渠床的抗冲能力,防止渠坡坍塌,增加渠床的稳定性;③减小渠床糙率系数,加大渠道流速,提高渠道输水能力;④减少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和防治土壤盐碱化;⑤防止渠道长草,减少泥沙淤积,节省工程维修费用;⑥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效益。
10.5.1.1 渠道防渗工程分类
按照渠道防渗选用的材料,可将渠道防渗工程分为土料防渗渠道、水泥土防渗渠道、砌石防渗渠道、混凝土防渗渠道、沥青混凝土防渗渠道和膜料防渗渠道。
土料防渗一般是指用黏性土、黏沙混合土、灰土、三合土和四合土等为材料进行防渗,它是我国沿用已久的、实践经验丰富的防渗工程措施。土料防渗有如下的优点:①能就地取材,材料丰富;②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碾压机械设备;③技术比较简单;④造价低廉,投资少。但土料防渗也有一些缺点:①允许流速较低;②土料的防渗层的抗冻性能差。因此不适于流速较高或气候寒冷的地区。
水泥土防渗一般是指用为土料、水泥和水拌和而成的材料进行防渗。因其主要靠水泥与土料的胶结与硬化,故水泥土硬化后的强度类似于混凝土。水泥土防渗渠道的优点如下:①水泥土中的土料占50%~90%,而土料的来源丰富,能就地取材;②防渗效果较好,水泥土防渗渠道较土料防渗渠道的效果好,一般可减少渗漏量80%~90%;③技术比较简单;④投资少造价低;⑤可以利用现有的拌和机、碾压机等施工设备施工,能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然而,水泥有早期强度低,抗冻性差的缺点,阻碍其大面积推广。
砌石防渗按结构分护面式和挡土墙式两种。按材料及砌筑方法分有干砌卵石、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浆砌料石和浆砌石板等多种。砌石防渗有如下优点:①在沿山渠道和石料丰富的地区就地取材;②抗冲击流速大,耐磨能力强;③抗冻能力强;④具有一定的防渗效果;⑤具有较强的稳定渠道的作用。砌石防渗是我国采用最早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渠道防渗措施,但不宜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质量较难控制。
混凝土防渗渠道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渠道防渗形式,尤其适宜于大中型渠道的衬砌。混凝土衬砌有现场浇筑和预制装配两种施工方式。混凝土防渗有如下优点:①防渗效果好,一般能减少渗漏损失90%~95%以上;②耐久性好,正常情况下,混凝土防渗渠道可运行50年以上;③糙率小,可以减少沿程水头损失;④允许流速大,一般为3~5米/秒;⑤强度高,易管理。混凝土防渗的缺点是适应变形的能力差,在缺乏砂石料的地区造价较高。
沥青混凝土防渗是以沥青为胶结剂,与矿粉、矿物骨料经过加热、拌和、压实而成的防渗材料,又可分为热拌沥青混凝土、冷拌沥青混凝土和沥青预制件衬砌三种。它有如下的优点:①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防渗效果可达85%~95%;②具有适当的柔性和黏附性;③能适应较大的变形,抗冻能力强;④易修补。但沥青的资源不足,且施工工艺要求严格。
膜料防渗是指用不透水的土工膜做防渗材料来减少或防止渗漏损失的技术措施。土工膜是一种薄型、连续、柔软的防渗材料,具有如下优点:①防渗性能好;②适应变形的能力强;③质量轻,用量少,运输量小;④耐腐蚀性能强;⑤施工方便,工期短;⑥工程造价低。但土工膜在施工、运行管理中易刺破,影响防渗效果。
10.5.1.2 渠道断面形式
为了保证防渗渠道的稳定性,提高渠道过水能力,在选择渠道断面形式时,需要综合以下几个因素:水力条件好,抗冻膨胀性能好,输沙能力强,且投资小,施工方便。
防渗渠道常用的断面形式有矩形、梯形、弧形底梯形、弧形坡脚梯形、U形和复合形。U形断面适宜于小型渠道,弧形底梯形适用于中型渠道,弧形坡脚梯形适用于地下水埋深较浅地区的大、中型渠道。早期的渠道大多为梯形断面,此种渠道的特点是施工简单,便于渠道衬砌,但不符合最佳水力断面,水流条件不好,抗冻性能差,衬砌的工程量也较大。弧形坡脚梯形断面防渗渠道断面形式是梯形断面的改进形式,它较梯形断面水流分布均匀,近似最佳水力断面。由于渠底有一定的反拱作用,故可以减轻冻害,较少裂缝和错台现象,造价较低。U形渠目前采用底部为半圆形或弧形,上部有一定倾角的直线段的断面形式,近年来又改进为抛物线断面,此种断面比弧形坡脚梯形断面更接近于最优水力断面。比梯形渠道湿周短、流速快、裂缝少,因而输水损失小,U形混凝土渠道较梯形渠每公里输水损失小3.7%,较土渠可以减少渗漏损失97%。小型U形混凝土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可达0.97~0.98。水流条件好,流速快,渠道输水输沙能力强,不易产生淤积现象。下部混凝土为反拱,整体性好,抗外力和抗冻胀性能好。
10.5.2 低压管灌工程
低压管灌,即低压管输水灌溉,其管道系统的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2兆帕,是以低压管道代替明渠输水输水灌溉的一种工程形式。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可以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使输水效率达95%以上,比土渠、砌石渠道、混凝土板衬砌渠道分别多节水约30%、15%和7%。对于井灌区,由于减少了水的输送损失,使从井中抽取的水量大大减少,因而可减少能耗25%以上。另外,以管代渠,可以减少输水渠道占地,使土地利用率提高2%~3%,且具有管理方便、输水速度快、省工省时、便于机耕和养护等许多优点。
10.5.2.1 低压管灌工程组成
低压管灌工程由水源工程、输配水管网和田间灌水系统组成。水源可以是河流、湖泊、水库、塘坝、泉水、井水或渠道水。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输配水管网包括各级管道、管件、分水设施、保护装置和其他附属设施。在面积较大的灌区,管网可由干管、分干管、支管、分支管等多级管道组成。低压管灌输配水管道目前常用塑料管材。除应用薄壁聚乙烯管、薄壁聚氯乙烯管之外,还常使用双壁波纹管和低密度聚乙烯管。田间灌水系统主要指分水口以下的田间部分。目前,给水栓常按移动软管(小白龙)进行灌溉,面积较大或灌水小区较分散时,可在移动软管上接移动胶管进行灌溉。
10.5.2.2 低压管灌工程分类
低压管灌系统一般可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固定式低压管灌系统中,各级管道及分水设施均埋入地下,固定不动,给水栓或分水口直接分水进入田间沟、畦。具有运行管理方便,灌水均匀的优点,但由于其投资较大而对其广泛应用有所限制。半固定式低压管灌系统中,地下输水管道和给水栓是固定的,而地面软管是可以移动的,灌水时,移动软管接在给水栓上,利用移动软管进行灌溉。移动式低压管灌系统中,机泵和地面管道都是可以移动的。输水软管是用每节15~30米的塑料软管套接而成,拆装方便,灌溉面积较大时,可在塑料软管上分接2~4个移动胶管进行灌溉。移动式低压管灌系统具有一次性投资较低、适应性强、使用方便的优点,可一户和多户联合投资使用,尤其适用于农村现在的生产经营水平和分散的经营管理体制。
10.5.3 喷灌工程
喷灌是利用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将水通过压力管道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后形成细小的水滴 (近似于天然降水洒落在农田),从而灌溉农田的一种先进的灌水方法。
与传统的地面灌水方法相比,喷灌具有明显的优点:①灌水均匀,用水量省。喷灌通常采用管道输、配水,输水损失很小。由于喷灌利用喷头直接将水比较均匀地喷洒到作业面上,田面各处的受水时间相同,只要设计正确和管理科学,不会产生明显的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其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水的利用率可达60%~85%,与地面灌溉相比,一般可以省水20%~40%;②作物产量高。由于喷灌能适时适量灌溉,可有效地调节土壤水分,使土壤中水、热、气、营养状况良好,并能调节田间小气候,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一般可增产10%~20%;③适应性强。喷灌对土地的平整性要求不高,可适应地形复杂的岗地、缓坡地,也可适应透水性较强的土壤 (如沙土),多数情况下无需为灌溉而平整土地和控制地面坡度。④可用于防止或减小灾害性天气对作物的影响。例如可以用喷灌防止霜冻、提高空气湿度、降低局部气温等。⑤省地省工。喷灌可节省田间渠系占地,一般可提高土地利用率7%~10%。喷灌的机械化程度高,适应性强,可大大减轻灌水的劳动强度,避免平整土地、修筑田埂和田间沟渠等重复劳动,从而提高作业效率。但喷灌也存在一些缺点:①受风的影响大。风的影响将加大水的飘移损失,使喷灌均匀度和水的利用系数大大降低。一般风力大于3级时,不宜进行喷洒作业。灌溉季节多风的地区应在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风的不利影响,如难以解决,则应考虑采用其他灌溉方法;②设备投资高。由于工作压力较高,喷灌系统对设备的耐压要求也较高,因而投资一般较大,是制约喷灌发展的主要因素;③耗能大。喷灌需要较高的工作压力,能耗较大,在能源紧张的情况下,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喷灌耗能大的问题正在促进喷灌向低压化方向发展,另外,在具备自然水头差的山地、丘陵区,应充分利用自然落差,大力发展自压喷灌。
10.5.3.1 喷灌工程组成
根据提供水压的方式,喷灌工程可分为自压式和机压式两种。自压式由位于高处的水源提供水压,系统由水源、管道系统、田间喷灌设备组成;机压式是在系统自然水头不满足喷灌所需压力时,采用机泵扬水加压进行喷灌,系统由水源、机泵、管道系统及田间喷灌设备组成。喷灌系统的水源可以是河流、湖泊、水库、塘坝、泉水、井水或渠道水。喷灌工程的投资较大,灌溉设计保证率一般要求不低于85%,水源应满足喷灌在水量和水质方面的要求。喷灌系统通常采用离心泵、潜水泵、深井泵、自吸泵等作为提水加压工具,其配备的动力可由电动机、柴油机、拖拉机等配套功率根据水泵配套要求而定。管道一般分为干管、支管两级。干管可采用钢管、PVC管、铸铁管、混凝土管等。地埋支管,其管材选用可与干管相同。地面移动支管,可选用薄壁铝管、薄壁钢管或涂塑软管等。田间喷灌设备包括喷头、竖管、支架等。喷头是喷灌专业设备,竖管是连接喷头与支管的专用管道,其高度要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支架主要用于支撑竖管、减少竖管及喷头的振动。对喷头的基本要求包括:使连续水流变为细小水滴,称为雾化;使水滴均匀地喷洒到地面的一定范围内,称为合理的水量分布;单位时间内喷洒到地面的水量应适应土壤入渗能力,不产生径流,称为适宜的喷灌强度。单喷头的喷洒范围很有限,水量分布难以达到均匀,故实际应用中通常是多喷头作业,称为喷头组合。作业中喷头边喷边移动时称为行走式喷洒 (简称行喷),作业中喷头不移动的称为定点喷洒 (简称定喷)。
10.5.3.2 喷灌工程分类
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种类各异。按系统获得压力的方式可分为机压式喷灌系统和自压式喷灌系统;按系统设备组成可分为管道式喷灌系统和机组式喷灌系统;按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是否移动和移动的程度可分为固定式、移动式和半固定式;按喷洒特征可分为定喷式喷灌系统和行喷式喷灌系统。
1.按系统获得压力的方式分类:机压喷灌系统是以机械加压的喷灌系统,一般使用各类水泵加压,动力机可采用电动机、柴油机或汽油机。这是喷灌获取压力最普遍的方式,也是最容易实现的形式,缺点是能源消耗大。水泵的流量应满足灌溉要求,其扬程除应保证喷头工作压力外,还要考虑克服管道沿程和局部损失,以及水源和喷头之间的水头差。
自压喷灌系统多建在山丘区,当水源位置高于田面,且有足够的落差时,利用水源具有的自然水头,用管道将水引至喷灌区,把位能转变为压力水头,实现喷灌。自压喷灌无需消耗二次能源,大大减少了系统运行的费用,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方式。自压喷灌依赖于地形条件,反过来,复杂的地形条件也给自压喷灌带来了一些特殊的问题。如系统压力随高程变化而变化,往往相差悬殊,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压力分区、减压和调压的问题等。
2.按系统设备组成分类:管道式喷灌系统以管道为主要材料,通过工程措施形成完整的灌溉系统。管道式喷灌系统具有明显的工程特征,其组成取决于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选择余地大,影响系统性能和质量的因素也多。为适应不同的要求,管道式喷灌系统常分为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和移动管道式喷灌系统。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指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除喷头外,在整个灌溉季节,甚至常年都是固定不动的。水泵和动力机组成固定的泵站,干管和支管埋入地下,进行轮灌,这种喷灌系统称为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的优点是使用操作方便,易于管理和保养,生产效率高,运行费用低,工程占地少。缺点是工程投资大,设备利用率低,同时固定在田间的竖管对机耕有一定的妨碍。因此,一般只在灌水频繁、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及经济作物区采用。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的动力、水泵和干管是固定的,干管上装有许多给水栓,支管和喷头是移动的。支管在一个位置上与给水栓连接进行喷洒,喷洒完毕,即可移至下一个位置与下一个给水栓连接。这样的喷灌系统比固定式喷灌系统设备利用率高,投资也较省,操作起来比移动式喷灌系统劳动强度低,生产率也高一些。为便于移动支管,管材多选用轻型管材,如薄壁铝管、薄壁镀锌钢管,并且配有各类快速接头和轻便的连接件、给水栓。根据支管移动的方式可分为人工移动支管和机械移动支管。人工移动支管操作比较可靠,但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机械移动支管的形式很多,主要有滚移式、端拖式、绞盘式、时针式和平移式等几类,与喷灌机组类似。移动管道式喷灌系统是指在田间仅有固定的水源 (塘、井或渠道),而水泵、动力、管道及喷头都是移动的。这样在一个灌溉季节里,一套设备可以在不同的地块上轮流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单位面积设备的投资。若将移动部分安装在一起,省去干管、支管,构成一个整体则称为喷灌机。这种形式的喷灌系统使用灵活,但管理、劳动强度大,路渠占地较多。
机组式喷灌系统以喷灌机 (机组)为主要设备构成。喷灌机具有集成度高、配套完整、移动性好、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国家往往采用这种系统。喷灌机必须与水源和必要的供水设施等组成喷灌系统才能正常工作,而且为了充分发挥其效率,对田间工程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采用机组式喷灌系统时,除应选好喷灌机的机型外,还应按喷灌机的使用要求搞好配套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一般将喷灌机按运行方式分为定喷式和行喷式两类,同时按配用动力的大小又包括大、中、小、轻等多种规格品种。定喷式喷灌机是指喷灌机停在一个位置上进行喷洒,一个位置喷完后,喷灌机按设计要求移动到下一个位置后再进行喷灌作业,直至全部控制面积上都喷灌完毕,如手提式、手抬式、手推式喷灌机、拖拉机悬挂式喷灌机和滚移式喷灌机等。行喷式喷灌机是指一边移动一边进行喷洒作业的喷灌机,如绞盘式喷灌机、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平移式喷灌机和平移回转式喷灌机等。我国应用最多的是轻、小型喷灌机,此外电动圆形喷灌机、平移式喷灌机、滚移式喷灌机和软管牵引卷盘式喷灌机等大中型喷灌机也有一定范围的应用。
10.5.4 微灌工程
所谓微灌,是指按照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利用专门设备或自然水头加压,再通过系统末级毛管上的孔口或灌水器,将有压水流变成细小的水流或水滴,直接送到作物根区附近,均匀、适量地施于作物根层所在部分土壤的灌水方法。因其只湿润主根层所在的耕层土壤,所以微灌又称为 “局部灌水方法”。微灌技术是当前世界上诸多节水灌溉技术中省水率最高的一种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微灌不仅具有以补充降雨不足为目的的灌水功能,同时还特别适合为作物输送液态化肥、除草剂等化学药剂,且便于实现自动控制。但是微灌系统的运行管理、规划设计和安装调试以及对水质的要求都较高。
与传统地面灌水方法 (沟、畦灌等)和喷灌相比,微灌的最大特点是局部湿润土壤,具有灌水量小、灌水质量较高等特点,主要有如下优点:①省水。微灌系统全部由管道输水,很少有沿程渗漏和蒸发损失。微灌属局部灌溉,灌水时一般只湿润作物根部附近的部分土壤,灌水流量小,不易发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另外,微灌能适时适量地按作物生长需要供水,相比其他灌水方法,水的利用率高。因此,一般比地面灌溉省水1/3~1/2,比喷灌省水15%~25%;②节能。微灌的灌水器在低压条件下运行,工作压力为比喷灌低;③灌水均匀。微灌系统能够做到有效地控制每个灌水器的出水量,灌水均匀度高,一般可达80%~90%;④增产。微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有的还可调节棵间的温度和湿度,湿润区土壤水、热、气、养分状况良好,不会造成土壤板结,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而有利于实现高产稳产,提高产品质量;⑤适应性强。微灌系统的灌水速度可快可慢,对于入渗率很低的黏性土壤和入渗率很高的沙质土,均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且不一定要求地形平坦;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咸水资源。微灌可以使作物根系层土壤经常保持较高含水状态,因而局部的土壤溶液浓度较低,从而使得作物根系可以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而不受盐碱危害;⑦节省劳动力和耕地,利于自动控制。微灌系统不需平整土地、筑渠和开沟打畦,还可实行自动控制,大大减少了田间灌水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微灌也存在一些缺点:①易于堵塞。灌水器的堵塞是当前微灌应用中最主要的问题,严重时会使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报废。引起堵塞的原因有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化学因素。如水中的泥沙、有机物质或微生物及化学沉淀物等。因此,微灌对水质要求较严,一般均应经过过滤,必要时还需经过沉淀和化学处理;②可能引起盐分积累。当在含盐量高的土壤上进行微灌或是利用咸水微灌时,盐分会积累在湿润区的边缘。在没有充分冲洗条件的地方或是秋季无充足降雨的地方,不要在高含盐量的土壤上进行微灌或利用咸水微灌;③可能限制根系的发展。由于微灌只湿润部分土壤,加之作物的根系有向水性,这样就会引起作物根系集中向湿润区生长;④造价一般较高。微灌需要大量设备、管材和灌水器,所以造价较高。
10.5.4.1 微灌工程组成
微灌工程系统通常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组成。河流、湖泊、塘堰、沟渠和井泉等,只要水质符合微灌要求,均可作为微灌的水源,否则将使水质净化设备过于复杂,甚至引起微灌系统的堵塞。为了充分利用各种水源进行灌溉,往往需要修建引水、蓄水和提水工程,以及相应的输配电工程。这些通称为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包括水泵、动力机、肥料和化学药品注入设备、过滤设备、控制阀、进排气阀、压力及流量量测仪表等,其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增压并将其处理成符合微灌要求的水流送到系统中去。微灌常用的水泵有潜水泵、深井泵和离心泵等。动力机可以是柴油机、电动机等,在有足够自然水头的地方可以直接利用水头落差。对于供水量需要调蓄或含沙量很大的水源,常要修建蓄水池和沉淀池。
输配水管网包括干、支管和毛管三级管道,其作用是将首部枢纽处理过的水按要求输配到每个灌水单元和灌水器。毛管是微灌系统的最末一级管道,其上安装或连接灌水器。灌水器,又称配水器,是微灌设备中最关键的部件,是直接向作物施水的设备,其作用是消减压力,将水流变为水滴、细流或喷洒状水雾以湿润土壤,包括微喷头、滴头、涌水器和滴灌带等多种形式。微灌的灌水器安装在毛管上或通过连接小管与毛管连接,或置于地表,或埋入地下。灌水器大多用塑料注塑成型。灌水器的结构不同,水流的出流形式也不同,有滴水式、漫射式、喷水式和涌泉式等。
10.5.4.2 微灌工程分类
根据配水管道在灌水季节中是否移动,微灌系统可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等;按灌水器种类的不同,微灌可分为滴灌、微喷灌、渗灌、涌灌和雾灌等。
1.按配水管道在灌水季节中是否移动分类:固定式微灌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整个灌水季节都是固定不动的,干管、支管一般埋在地下,毛管有的埋在地下,有的放在地表或悬挂在离地面几十厘米高的支架上。固定式微灌系统常用于灌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半固定式微灌系统的首部枢纽及干、支管是固定的,毛管和其上的灌水器是可以移动的。根据设计要求,一条毛管可在多个位置工作。移动式微灌系统各组成部分都可移动。在灌溉周期内按计划移动安装在灌区内不同的位置进行灌溉。半固定式和移动式微灌系统提高了微灌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单位面积的投资,常用于大田作物。但操作管理比较麻烦,适合在干旱缺水、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使用。
2.按灌水器种类的不同分类:滴灌即滴水灌溉,是利用塑料管道和孔口非常小的滴水器 (滴头或滴灌带等),降低水的动能,使水一滴一滴缓慢而均匀地滴在作物根区土壤中进行局部灌溉的灌水形式。按管道的固定程度,滴灌可分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类型。固定式滴灌操作简便、省工、省时,灌水效率高、效果好。移动式滴灌系统设备简单,亩投资较低,但用工较多。结合我国劳动力多、资金缺乏的具体情况而研究开发的半固定式、移动式滴灌系统,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为滴灌在大田作物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微喷灌又称微型喷洒灌溉,是利用塑料管道输水,通过很小的喷头 (微喷头)将水喷洒在土壤或作物表面进行局部灌溉的一种灌溉方式。与一般的喷灌相比,微喷头的工作压力明显下降,有利于节约能源、节省设备投资,同时具有调节田间小气候的优点,又可结合灌溉为作物施肥,提高肥效,可使作物增产。与滴灌相比,微喷头的工作压力与滴头相近,不同的是微喷头可以充分利用水中能量,将水喷到空中,在空气中消杀能量;且微喷头不仅比滴头湿润面积大,流量和出流孔口都较大,水流速度也明显加快,大大减小了堵塞的可能性。微喷灌主要用于果树、经济作物、花卉、草坪和温室大棚等的灌溉。
渗灌又称地表下灌溉或地表下滴灌,是通过埋在地下作物根系活动层 (20~50厘米)的滴灌带上的滴头或渗头将水灌入土中的灌水方式。它具有蒸发损失少、省水、省电、省肥、省工和增产效益显著等优点,而且不会妨碍耕作,果树、棉花和粮食作物等均可采用。其缺点是堵塞不易发现也不便于维护,当管道间距较大时灌水不够均匀,在土壤渗透性很大或地面坡度较陡的地方不宜使用。
涌灌又称为涌泉灌溉、小管灌溉,是通过从开口小管涌出的小水流将水灌入土壤的灌水方式。与其他微灌方式相比,由于涌灌灌水流量较大,有时需在地表筑沟埂来控制灌水。此灌水方式的工作压力很低,不易堵塞,但田间工程量较大,适合地形较平坦地区果树的灌溉。
雾灌又称弥雾灌溉,与微喷相似,只是工作压力较高 (可达200~400千帕),喷出的水滴极细 (直径0.1~0.5毫米),灌水时形成水雾以调节田间空气湿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