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工作,对于重大危险性检疫性害虫尤为重要,它是了解害虫的发生、规律、制定封锁控制和防治措施的主要科学依据。
一、未发生区和可能发生区的监测
稻水象甲未发生区和可能发生区的监测任务是看是否有稻水象甲发生,因此以普查为主,采用为害状识别法先确定是否有危害状出现,再在出现危害状的地方寻找稻水象甲成虫。主要在以下时间进行调查。
1. 4月至6月中旬
水稻秧苗揭膜后,越冬幼虫便迁入秧田或直接迁入大田,这一时期的稻水象甲成虫因刚渡过越冬滞育期,需大量取食水稻幼嫩部位,危害较为集中,且多在埂边危害,而此时水稻植株较小,便于观察,是进行普查的最好时期。此时期可沿稻田田埂进行巡查,用肉眼观察水稻叶片上是否有稻水象甲取食斑,如发现取食斑后,在叶片上寻找稻水象甲成虫,记录成虫数,同时调查其危害株率。
2. 7月下旬至9月上旬
此时期为新一代成虫发生期,新羽化的成虫要在稻田或田边杂草上进行短暂取食,获得营养后便迁到越冬场所。此时期要同时调查水稻和田边埂上、沟渠杂草,田边杂草叶片较水稻叶片更为幼嫩,稻水象甲更喜取食。水稻生长茂盛,要仔细调查稻株幼嫩叶片。发现取食斑后,在稻丛基部、周围杂草上寻找稻水象甲成虫。
未发生区和可能发生区一旦发现稻水象甲成虫,要捕捉成虫,样本送相关部门进行鉴定,并将虫情逐级上报。
二、发生区的监测
稻水象甲发生区要分别对越冬成虫、卵、幼虫、蛹及第一代成虫进行调查,掌握其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发生消长趋势,为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1.越冬成虫的监测
在稻水象甲发生区,于10月至次年3月,每月调查1次,在田埂可能隐藏稻水象甲成虫越冬的草丛根基部,定期随机采集沟埂表层不同深度的土样(土层深度≤3cm、3cm<土层深度≤5cm、土层深度>5cm)各5~10个,每点取0.1m2,用筛孔(5目)大于虫体的粗筛除去落叶、石块等杂物,检查并记录每平方米内越冬成虫数。
2.秧田成虫监测
于4月上旬(秧田揭膜后)到5月上旬(移栽前),选取稻水象甲发生田块3块,大五点取样,每点查0.1m2,每7天调查1次,目测秧苗上成虫数量及被害秧苗数。同时观察成虫在田间的生活习性、取食情况以及水稻的被害情况等。
3.稻田成虫监测
于水稻移栽后(5月上旬)至收获前(9月中下旬),选3块稻水象甲为害田,每7天调一次,采用大五点取样,每点查20丛水稻,共查100丛,分别目测并记录稻丛上的成虫数量及被害丛数。
4.幼虫和蛹监测
于6月上旬至9月中旬,选3块稻水象甲为害田,每7天调查一次,每块田拔取5丛水稻,带土置于筛子内,用水清洗后,调查根部和土壤中幼虫和蛹的数量。
5.卵监测
于秧苗期和水稻移栽后分别取水稻植株30株,带回室内,将样株清洗干净,剪去露出水面的植株部分,由外向内依次剥取叶片,置于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划破表皮进行调查,调查第一、第二、第三叶鞘的产卵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