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规律[1]
十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为什么要建立一门学科叫做人学,什么是人学,人学应包括什么内容,人学的科学体系应该怎样,已经议论得很多了,而且已有一些学者写出了人学的专著。但作为一门科学,人学应包括人的发展规律,而已发表的论著对此却谈得很少。我认为这是人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一块空白。我最近做了一点尝试,现在谈一谈,想引起有兴趣的学者们的关注,借以推动大家共同讨论,看能不能有所突破。
首先一个问题是:是否存在人的发展规律?唯物史观已经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人类社会就是由人构成的,还有不同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的发展规律吗?我认为是有的。人类社会是由许多人构成的,但人类社会不仅是个体的人的加和,而且是由人构成的有机体,正如生物体不仅是细胞的加和一样。人类社会与人不能相等。人类社会的规律与人的规律当然也不能相等。这两类规律的关系无疑至为密切,人类社会规律应该涵盖人的规律,但不能代替人的规律。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或停留在人类社会规律,而应在人类社会规律的指导之下揭示人的规律。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揭示人的发展规律?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揭示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只适用于一个人的短短的一生,即几十年,最多一百多年;二是揭示作为类的人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适用于自有人类以来的个体的人的发展,其时限有几十万年之久,甚至更长,但它又不等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当然,有的规律可能既适用于个体的人,又适用于作为类的人;既是人的发展规律,又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究竟怎样,应具体对待。
第三个问题是:人有哪些发展规律?我认为以下几条可以说是人的发展规律:
1.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过程,个体的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一个过程。初生婴儿只是一个自然人,其体力、实践力和智力是在人类社会的影响下逐渐成长,最后才能形成为人,即社会的人。一般把18周岁作为成人的标志。
2.人的实践力,即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我的能力,是不断增长的。对个体的人来说,人的实践力的增长由于体力和年龄的限制,总是有限的;对作为类的人来说,则是无限的,它只有一个限制,即不可能超越自然。
3.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的不断增长和人的实践力的不断增长,人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在日益缩短,从而使人的平均劳动时间日益缩短,人的自由时间在日益增加,当然人的平均劳动时间不会缩短为零。
4.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主体地位,从而人的主体性即自觉性,在日益增强,而自发性、盲目性在日益减弱。个体的人亦如此,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也是在日益增强,其自发性、盲目性在日益减弱,但不会减至零。
5.人的自然存在(人体)是人的意识的自然基础,但决定人的意识的内容的是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社会存在(实践活动、社会因素和各种社会关系),在此基础上的人的意识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即有其继承性和历史,并对存在发挥着或大或小的反作用。这个规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早已论述过。
6.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人民群众的作用的扩大与加强,杰出个人的作用在日益减弱。从根本上讲,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但在古代,历史更多地表现为英雄的历史,而愈到近、现代,历史愈多地表现为人民群众的历史。
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各地区交往的发展,人际关系在日益扩大、加深、多样化、复杂化,人与人更加相互依赖与相互作用,出现日益加强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人际关系网络。
这几条作为规律能成立吗?怎么论证?还有没有其他规律?这些都是要进一步研究的。
【注释】
[1]发表于《江海学刊》1997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