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效果是指政府收支变化使AD曲线变动,最终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当政府购买支出一个量时,是否导致总需求曲线同量右移呢?有两种情况会对总需求曲线右移的幅度产生影响:一种是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它使得总需求曲线右移量大于政府支出量;另一种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使得总需求曲线右移量小于政府支出量。为了说明财政政策效果,先要介绍财政政策的传递机制。
(一)财政政策传递机制
简单地说,传递机制是指一种政策(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在某一均衡市场(产品市场或货币市场)的出台对另一个均衡市场形成的影响机理。当我们考虑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情况下财政政策的传递机制时,就要考虑到财政政策对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这两个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影响产品市场的总需求,总需求影响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利率最后影响产品市场上的投资与总需求,这一过程可用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政府购买支出变化为例):
一是外生性变化。作为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外生变量,若政府支出G发生变化,会导致社会总需求AD发生变化,进而国民收入y也会发生变化。
图5-1 财政政策效果的传导机制
二是内生性变化。上述外生性变化通过总需求变化影响总产出变化,当总收入发生变化时,首先会改变用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进而导致利率发生变化,改变投资成本,从而投资需求变化,导致总需求水平及至总产出水平变化。其次会影响税收,使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变化,导致消费的变化,最终影响总需求、总产出的变化。内生性变化与外生性变化的共同作用对增加的国民收入有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
(二)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本书第三章讨论了诸多乘数,但讨论的前提条件只是基于产品市场的均衡。第四章引入了货币市场的均衡讨论后,以IS-LM双重均衡为条件,可以引出财政政策乘数讨论。
假设消费函数为:c=α+βyd,再假定边际税率τ=0,所以c=α+βyd;则储蓄函数为:
s=yd-c=-α+(1-β)yd
再假定投资为:i=e-dr,政府支出为g,所以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s+t)=(i+g)为
再设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为m,所以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
联立式(5.1)、式(5.2),可以求得
由乘数的概念可知,某个变量的乘数就是国民收入y关于其表达式中这个变量的导数。上式中假定m不变,而g为变量。对g求导可得:,此即为财政政策乘数,表示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支出的变化能使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比率,这个比率显然是大于1的。由于财政支出的一单位可以增加的总需求大于一单位,所以称财政支出对于总需求具有乘数效应。同理,假定g不变,而m为变量。对m求导可得:,此即为货币政策乘数,表示在IS曲线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能使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比率。
此处讨论的财政政策乘数与第三章讨论的政府支出乘数是不同的。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基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的比值(不考虑边际税率时);财政政策乘数则是基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的比值。
(2)政府支出乘数所衡量的是不考虑货币市场均衡、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量。在不考虑货币市场均衡、不考虑边际税率时,由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增加Δg,国民收入将增加kgΔg,不会引起利率的增加;由于不会引起利率的增加,所以不会使得投资减少,从而总收入也不会减少。而财政政策乘数衡量的是考虑货币市场均衡、利率变化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量。在考虑货币市场均衡、不考虑边际税率时,由财政政策乘数,政府支出增加Δg,会使得货币需求量上升,引起利率的增加,从而挤出部分私人投资和消费,形成挤出效应,挤出量为kg-kg(')Δg。因此在IS-LM模型下,乘数效果要比仅在IS简单模型中要小。
(三)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除了作为一种逆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在抵抗经济衰退时发挥有益的作用外,对于私人消费与投资还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也引起利率上升,使得私人投资或消费降低,最终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的现象。
图5-2 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IS和LM曲线的斜率变化对挤出效应的影响可通过图形来说明。如图5-2所示。在IS-LM模型中,假定政府购买支出增加Δg,假如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因而利率保持不变,IS曲线将从IS1移向IS2,其移动的正向距离为kgΔg,国民收入应由y1增加到y3,收入提高必然导致对实际货币的需求量提高。由于实际货币供给量并没有增加,政府支出增加并没有相应的税收增加,政府必然要通过出售政府债券来为增加的支出融资,从而会增加货币需求,利率必然从r1上升至r2。利率提高必然导致私人物品与劳务消费需求的减少,必然导致私人住宅固定投资与厂商经营类固定投资需求的减少,因此总产出下降。从图5-2中可以看出,实际的国民收入增加量仅由y1增加到y2,经济的均衡点从E3改为E2,y2-y3即为挤出效应。[3]
进一步分析可知,挤出效应是政府支出乘数效应与财政政策乘数效应之差。如前述,政府支出乘数kg描述的是当政府支出增加时,在不考虑货币市场均衡及利率变动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实际变动量。而财政政策乘数k'g描述的是当政府支出增加时,在考虑货币市场均衡及利率变动的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的实际变动量。根据两个乘数的表达式
有:在不考虑边际税率τ时,挤出量。
由此公式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挤出效应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挤出效应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变化:
(1)支出乘数的大小。若支出乘数中的β减小,支出乘数越小,政府支出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越少,但利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越少,即挤出效应也越小;反之,若支出乘数中的β增大,支出乘数越大,挤出效应也越大。
(2)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由L=ky-hr可知,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就是货币需求函数中的k。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LM曲线越陡峭,说明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越敏感,一定的国民收入增加所引起的货币需求的增加也大,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需求越大,利率上升得越高,私人投资和总需求减少得越多,国民收入增加得越少,即挤出效应越大。反之,k越小,则挤出效应越小。
(3)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由L=ky-hr可知,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就是货币需求函数中的h。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说明货币需求对利率越不敏感,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需要利率上升很多,才能保持L=m,此时投资和总需求减少得就多,国民收入也就减少得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反之,k越大,则挤出效应就越小。
(4)投资的利率弹性。由i=e-dr可知,投资的利率弹性就是投资函数中的d。d越大,说明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一定的利率变动所引起的投资变动也就越大,使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d越小,则挤出效应也越小。
在这些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是比较稳定的,同时税率也不会轻易变动。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支付习惯和制度,一般也认为其比较稳定。因此,“挤出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可总结如表5-1。
表5-1 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及其传导机制
(四)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模型分析
从IS-LM图形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变动对于均衡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显然,这种影响的大小,随着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具体包括一般情况和特例。
1.财政政策效果的一般分析
所谓一般分析,是指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都为正常的斜线时的情形,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在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国民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图5-3中,LM曲线斜率不变,并且IS-LM求解的初始总需求亦即均衡收入y和利率r均为r0和y0。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它可以是增加政府支出,也可以是减少税收,现在假定是增加同样一笔支出为Δg,假如不考虑LM均衡,利率保持不变,则会使IS1和IS2右移相同的距离E0 E3,IS均衡下的国民收入相应从y0增加到y3,y0 y3=kgΔg。但实际上考虑IS-LM同时均衡时,实际国民收入不可能增加到y3,因为如果收入要增加到y3,则必须假定利率r0不变。可是,扩张性财政政策趋动IS向右上方移动时,国民收入增加了,因而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了,但实际货币供给未变动(LM未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就要求利率上升。因此,当IS1右移E0 E3距离时,与LM相交形成新的均衡点E1,均衡利率上升到r1,IS2右移E0 E3时,与LM相交形成新的均衡点E2,均衡利率上升到r2,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形成挤出效应,均衡收入不可能从y0增加到y3,而分别只能增加到y1和y2。
图5-3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斜率而异
从图形可见,y0 y1<y0 y2,就是说IS1右移E0 E3的政策效果小于IS2右移相同距离的效果,原因在于图中IS1曲线比较平坦,而IS2曲线较陡峭。根据第四章第三节的讨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比较稳定,IS斜率绝对值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系数d所决定。IS越平坦,表示投资的利率弹性d值越大,由i=e-dr可知,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反向的变动幅度就越大,政策效果越小。反之,IS曲线越陡峭,表示投资的利率弹性d值越小,由i=e-dr可知,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反向幅度就越小,政策效果越大。
(2)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在图5-4中,IS曲线斜率相同。并且起初的IS-LM均衡收入y和利率r均为r0和y0。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它可以是增加政府支出,也可以是减少税收,现在假定是增加同样一笔支出为Δg,假如不考虑LM均衡,利率保持不变,则会使IS1和IS2右移相同的正向距离E0 E3,IS均衡下的国民收入相应从y0增加到y3,y0 y3=kgΔg。现考虑LM同时均衡,因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而由IS1移动到IS2,在LM曲线斜率不同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效果是不同的。可以看出,在LM较陡峭时(LM1),财政政策效果小,国民收入只增加了y0 y1,而在LM曲线较平坦时(LM2),财政政策效果大,国民收入增加了y0 y2。显然,y0 y2大于y0 y1。
图5-4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斜率而异
为什么政府增加同样大一笔支出,在LM曲线斜率不同时财政政策的效果不同?这是因为,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由LM曲线可知,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和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但由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一般比较稳定,所以LM曲线的斜率主要由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决定。当LM曲线斜率较大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较小,L对r的反应较不敏感;当y增加并引发对L的需求增加时,L的增加需要r较多地上升;又由i=e-dr可知,r上升得越多,对i挤占得就越多,“挤出效应”越大,导致了财政政策效果越小。相反,当LM曲线斜率较小即曲线较平坦时,有h较大,政府由于增加支出推动y提高,即使向私人部门借了很多钱(通过出售公债券)而影响货币需求,也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2.财政政策效果的特例
如前所述,在IS-LM模型中,当LM曲线越平坦,或IS曲线越陡峭时,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反之则反。这就出现了财政政策的凯恩斯主义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两种特殊情况。
(1)凯恩斯主义极端。LM曲线呈水平状态时,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最大,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
如图5-5所示,当LM曲线在凯恩斯区域时,斜率为零,由LM曲线代数表达式及i=e-dr可知;有IS越垂直,d越小,直至d→0,i越不随r变动而变动,r变化对于i进而对y越不会产生反向影响。当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IS曲线向右移动只会影响产出与就业,不会引起利率的上升,从而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政府支出的增加对均衡收入水平会产生充分的乘数效应。所以,财政政策效果最大,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为y1 y2。
(2)古典主义极端。LM曲线呈垂直状态时,挤出效应最大,财政政策效果为零,称为古典主义极端。
如图5-6所示,LM曲线在古典区域为垂线,斜率无穷大,由LM曲线代数表达式及L=ky-hr可知,有h→0,当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由IS1移至IS2时,均衡点由E1移至E2点,均衡利率上升为r2,r变化对于i进而对y会产生完全反向影响。均衡收入不变,仍为y0。在这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财政政策效果为零。
图5-5 凯恩斯主义极端
图5-6 古典主义极端
(五)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需要说明的是,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比货币政策迅速得多。当然,量化性的分析需要借助于宏观计量模型来进行。但在实践中,其效果还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制约。
1.经济形势难以准确判断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要能正确实施,政策当局及其消费者家庭都必须依赖对未来总需求变动的准确判断。未来是繁荣还是衰退,何时开始变化,政策当局要判断准确,才能相机抉择;减税与公共支出是暂时还是长期,消费者家庭也要判断清楚,才能调节好自己的支出。然而,总需求的变动通过财政政策作用达到预期目标具体需要多长时间往往要一段时间以后才可以从统计资料加以判断,因而财政政策具有局限性。
2.时滞
政府要相机抉择使用财政政策。但是,从经济冲击开始出现,到决策者对这种冲击产生认识,再到由决策者形成决策;从决策出台到组织实施,到影响总支出并最终对总收入产生影响,都有一个时滞的问题。前者称为内在时滞,后者称为外在时滞。因此,很可能衰退或膨胀已经发生,而政策尚未实施或者实施的政策还没有产生效果,等到政策推出或政策产生效果时,也许经济形势已经逆转,那将使经济产生更大的波动。比如,某一时消费支出下降到厂商产生正确认识,厂商正确认识到正确应对(调整库存、调整产量、调整结构等)都会产生判断时滞;政府为消除经济衰退而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出现政策的内、外在时滞,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内在时滞要长于外在时滞,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时滞要长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滞。当扩张的财政政策推出或产生效果时,很可能经济已经转入繁荣,结果就可能加剧通货膨胀。反之,为消除通货膨胀而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由于政策滞后,很可能经济已转入衰退,紧缩的财政政策实施结果反而使经济衰退更甚。另外,如上文所述,财政政策还存在“挤出效应”问题,影响政策效果。
3.政府支出乘数
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来达到政策效果的。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会通过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导致需求或收入成倍变动。在IS-LM双重均衡条件下,则是通过财政政策乘数导致需求或收入的倍增变动。因此,财政政策的力度到底多大,取决于人们对政府支出乘数对经济运行影响力的准确估计。但政府支出乘数具有变动性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难以准确估计性,这给财政政策的制定带来困难。
4.社会阻力
任何一项财政政策措施都可能遇到政治因素和某些利益集团的反对。例如,对外发动战争导致政府支出增加;增加税收会引起社会的普遍反对;削减转移支出会受到低收入阶层的反对;减少政府购买会遇到垄断资本的反对;增加购买支出会被认为是滥用纳税人的钱等等,有时甚至政府的诚信、政策的威信都受到质疑,这在每一个国家都能找到案例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