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作为历史观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作为历史观

时间:2023-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不能用人道主义来取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道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作为一个伦理原则,是应该吸收的。对于作为历史观的人道主义,阿尔都塞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作为历史观_人学的足迹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作为历史观 的人道主义的态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流派用人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异化这一套理论来说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他们的观点可以说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历史观。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本质丧失了,人都成为片面的人、单面的人、畸形的人、不符合于人的本质的人。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本质被扭曲了,被歪曲了,被摧残了。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恢复人的本性,恢复人的本质,就是要造成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一句话,符合人的本质的人,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一定要出现的根据。所以他们认为,要搞整体革命,不是首先推翻资本主义政权,进行经济制度的改革,而且即使是这样做了,也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要通过教育,通过文化革命,通过意识形态、思想的作用,去形成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个观点基本上就是人道主义的历史观,就是用人的本质的丧失和人的本质的恢复,也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

这种人道主义历史观跟过去的说法当然不一样,但是它的基本逻辑是一样的,跟18世纪、19世纪人道主义的逻辑是一样的。人道主义的逻辑是:人的本质是好的,后来发生了异化,变坏了,所以人的本质应该恢复。文艺复兴时候的人本主义就是这样。他们认为希腊罗马时期人的精神得到充分体现,而在中世纪人的本质丧失了,人让位给神了,所以,文艺复兴就要恢复人的本性,恢复人的精神。费尔巴哈的逻辑也是这样:宗教、基督教是人的本质的丧失,即人的本质的异化,所以人类的历史就应该扬弃基督教,但他不要消灭宗教,而是要建立新的宗教,即人的宗教,符合于人的本质的宗教。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也是这样:他把理想化的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后来劳动异化了,也就是剥削阶级社会。共产主义就是异化的扬弃,就是人的本质的恢复,即消灭私有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基本上也是这个逻辑。

所以,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同唯物史观是对立的。我们不能用人道主义来取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道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我们反对这种观点,并不是反对人道主义。人道主义作为一个伦理原则,是应该吸收的。我们可以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从无产阶级的立场,从革命的立场、人民的立场,来吸收作为伦理原则的人道主义。简单地讲,也就是这个观点:要把人当人看;承认每个人都有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地位。胡乔木同志的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在理论上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他把这两种人道主义区别开了,把作为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和作为伦理原则的人道主义区别开了。在过去的讨论里,有许多同志认为应该作这样的区别,但是没有像胡乔木同志这篇文章那样明确地提出来。人道主义是否只能作为伦理原则是可以探索的,但作为历史观,它同唯物史观确实是对立的。

我们一方面反对用人道主义来代替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对于作为伦理原则的人道主义,我们认为确实应该很好地研究,而且应该很好地宣传,很好地执行。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除了人道主义这种历史观外,阿尔都塞的历史观则不是人道主义的。对于作为历史观的人道主义,阿尔都塞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他把他的历史观叫做超决定论。他对人类社会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是一种结构,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因素组成。他承认经济起最后的决定作用。所以,阿尔都塞的历史观,应该说基本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但是,阿尔都塞认为唯物史观是一元决定论,他明确反对一元决定论,主张多元决定论,即超决定论。他认为应把社会看做一个整体,它是由各个因素决定的。他的理论本身不是很一致的,这种多元决定论的提法也是不正确的。

关于历史观就谈这些。人道主义问题,在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讨论,对有些观点我是不赞成的。但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研究得不够,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人的问题很不够,这方面的工作要进一步开展。

【注释】

[1]发表于《当代西方思潮评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