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装备制造业的组织技术特征及其学习和创新模式

装备制造业的组织技术特征及其学习和创新模式

时间:2023-1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装备制造业的组装性、集成性非常强,其生产过程和技术工艺是以分解为不同的环节和模块,在统一的系统下,具有相对独立的角色。装备制造业的这种组装性和集成性决定了技术的复杂性、系统性和关联性。例如,装备制造业中的汽车工业是一个在技术上具有高度连续性和复杂性的工业。基于内外部知识源特殊性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或导向)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

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其产业范围包括机械工业(含航空、航天、船舶和兵器等制造行业)和电子工业中的投资类产品。其组织特征和技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张保胜,2006):

装备制造业厂商的制造模式不同于一般工业中的生活消费品制造企业和大规模原材料生产制造企业,它具有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单件小批或按单订制的特点,其产品与服务的设计、生产和交付具有典型的临时性和独特性特点,创新性活动普遍存在。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要求生产的开放、柔性和注重环境三个方面(刘国靖等,2004)。另外,这种制造模式还要求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将产品开发、设计、制造以及交付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整理,形成组织内部的知识。经过长期的不同类型产品的开发设计中的知识积累,增强厂商的创新能力。在这里,良好的知识管理是企业创新的关键。

装备工业的产品特点是每一单台或套产品都是由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零件组成的,每个零件要求的材质、加工工艺、质量标准都不尽相同。因此,各零部件质量的一致性,各零部件加工技术水平的同步性要求很高,这就决定了产品质量、性能的改善,以及装备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多个环节共同改进、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装备制造业的组装性、集成性非常强,其生产过程和技术工艺是以分解为不同的环节和模块,在统一的系统下,具有相对独立的角色。再如,汽轮机制造业,燃气轮机的生产,除了设计单位和总装制造单位外,还包括电机、锅炉、仪器仪表、阀门、汽轮机等配套燃气轮机的相关部门,产品最终要由总装厂将各个部分组装和集成到一起,形成最终产品。所以,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最终产品来讲其技术是非常复杂的,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零部件之间的技术关联性和可分解性都很强。装备制造业的这种组装性和集成性决定了技术的复杂性、系统性和关联性。

例如,装备制造业中的汽车工业是一个在技术上具有高度连续性和复杂性的工业。自从汽车产品的主导设计(内燃机、金属结构和外壳、四轮、橡胶轮胎等)在20世纪初确定以后,结构没有根本性改变。因此,在汽车产品上集成了自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最后25年到20世纪初)以来的大量技术,涉及冶金、石油、机械、金属加工、化工、橡胶、塑料、仪器仪表、电器、电子(芯片、软件、视听、全球定位系统等)各个领域。汽车工业是世界工业强国的一个重要工业门类,彼得·德鲁克曾经把汽车工业称为“工业中的工业”。所以,装备制造业主导设计技术的高度连续性决定了厂商创新的可能性较小。也就是主导技术设计创新的活跃程度较低。

装备制造业绝大多数行业的资产专用都较强。特别是像专用设备制造业(如冶金、矿山、机电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化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制造业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如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如通信设备制造业、雷达制造业、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等),它们的资产专用性都比较强。同时,由于装备制造业本身对分工协作的内生要求,导致分工协作厂商之间的专用性投资特别是互惠性投资的比重要远高于其他的产业。

装备产品创新所需技术的广度和深度均超过一般产品,少数几项技术的缺失就会导致整个产品创新难以实现,即出现所谓的“木桶效应”。这就是说,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之间技术关联性非常强,某一个行业技术薄弱环节的出现都会对另一个行业的生产产生影响。所以,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表明,加强合作与跨组织的知识集成,对于项目的成功与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张米尔等,2006)。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复杂性、集成性和主导技术的连续性以及行业内技术的关联性决定了普通技术知识基础的重要性。由于普通技术知识涵盖了一个学科领域中的范围较广的基础科学,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同门类的相互交叉和相互补充,需要科研机构、高校等提供基础知识的传播,也需要政府对基础知识学科给予支持。

根据前面对知识源、学习与创新的关系以及装备制造业技术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给出与知识源相对应的装备制造业技术(或组织)特征以及创新模式(或创新导向)。如表5.1所示,装备制造业生产活动的复杂性和集成性决定了技术创新网络组织模式的有效性;资本设备主导技术的稳定性决定了短期的渐进增量创新的可行性;组织模式的柔性和开放性适用于使用柔性的制造模式,其组织制度也适用于项目管理的方式;厂商的研发活动应该侧重于某一技术的长期攻关,为行业的技术创新作为其努力的方向;创新厂商与上下游厂商的技术关联性决定了跨组织合作的重要性;与竞争厂商技术的同质性促使厂商进行同一技术的深度开发,进行技术升级的竞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提供的行业共性技术知识为厂商的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提高打下了基础。

表5.1 装备制造业厂商学习和创新的基本模式

基于内外部知识源特殊性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或导向)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如图5.1所示,基础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提高是整个厂商创新的基础,厂商内部创新的网络组织和柔性制造需要有与技术特点相适应的组织制度保证,同时产业链中厂商之间的跨组织合作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同时在技术创新导向上可以进行短期的渐进性增量创新和长期的技术升级(或跨越)相结合的方式。

图5.1 装备制造业创新模式和创新导向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