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债务工具与债券发行有什么区别

债务工具与债券发行有什么区别

时间:2023-11-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指一国政府、企业、公司、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在另一国的债券市场上以该国货币为面值所发行的债券。这种债券的发行人属于一个国家,而债券面值和发行地点则属于另一个国家,必须经发行地金融当局的批准,受其影响,并遵守该国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例如,面值为美元的欧洲债券称为欧洲美元债券,它是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上发行的。

第三节 国际资本市场

一、国际中长期贷款

1.国际中长期贷款的特点

国际中长期贷款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到10年左右的贷款。国际中长期贷款的特点:

(1)必须签订贷款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贷款货币、贷款数量、利息率、费用增加的补偿、货币选择条款、提前偿还条款、违约条款、保证条款、司法权条款、交款地点、资金用途条款、税收条款和分阶段提取资金条款等;

(2)利率确定灵活。欧洲货币市场的放款利率通常以LIBOR为基础,再加上一个加息率(Margin或Spread)来计算;

(3)联合贷款,即银团贷款(辛迪加贷款)。往往由十余家甚至数十家银行联合起来提供贷款;

(4)有的贷款需要由借款方的官方机构或政府担保。

2.辛迪加贷款及其特点

辛迪加贷款指几家甚至几十家银行共同向某一客户提供贷款,由一家银行做牵头行,若干家银行做管理行,其余银行做参与行。对贷款银行来说,辛迪加贷款的优点是可以分散贷款风险,减少同业之间的竞争。对借款人来说,其优点是可以筹到独家银行所无法提供的数额大、期限长的资金。辛迪加贷款的特点是:

(1)贷款数额大,可高达几亿、几十亿美元;

(2)贷款期限长,一般为7—10年,有的可长达20年;

(3)贷款银行多,组成银团的银行可以是几家、十几家,甚至几十家;

(4)另外,借用辛迪加贷款的成本也比较高,利率通常是LIBOR加一定加息率,而且借款人还需承担其他借款费用。

3.欧洲银团贷款的主要创新形式

(1)期限贷款(Term Credits)。期限贷款的期限是固定的,在约定的期限内,借款人按约定逐步提取贷款资金,经过一段宽限期后,逐步偿还本金,并且采用浮动利率。利息通常是每三个月或半年支付一次,利率以LIBOR或其他约定的基础利率作为参考,即每三个月或半年付息的同时按当时市场利率调整贷款利率。

(2)转期循环贷款(Revolving Credits)。转期循环贷款则是银行同意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通过连续向借款客户提供一系列短期贷款发放中长期贷款的形式。

比如双方约定在3—10年内,由银行连续提供六个月期限贷款,新旧贷款首尾相接,旧的到期偿还后银行自动提供新的贷款,利率以当时的市场利率为准。借款人有权不提取新的贷款,但对未提取部分每年要付固定比率(大约0.5%)的手续费。这种贷款形式的产生使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的界线变得模糊,首尾相接的一系列短期贷款实际上形成了可变期限的中期或长期贷款。

(3)票据发行便利(NIFS,note issue facilities)又称票据发行融资安排,借款人通过循环发行短期票据,达到中期融资的效果。它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签订的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由银行以承购连续性短期票据的形式向借款人提供中期信贷资金的协议,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票据发行便利约定期限一般为3—5年,在期限内,短期票据以循环周转方式连续发行,票据的期限从7天到1年不等,但最常用的是3个月或6个月的。票据发行便利实际上是用短期票据借取了中期信贷。企业循环发行短期票据,银行连续性承购票据后可向二级市场销售,银行为企业连续提供资金。如果银行承购的短期票据不能以协定的最高利率在二级市场全部出售,承购银行必须自己购买这些未能售出的票据,或者向借款人提供等额银行贷款,但是,银行每年要收取一定费用。

二、国际证券市场——债券市场

1.外国债券

它是指一国政府、企业、公司、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在另一国的债券市场上以该国货币为面值所发行的债券。这种债券的发行人属于一个国家,而债券面值和发行地点则属于另一个国家,必须经发行地金融当局的批准,受其影响,并遵守该国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外国债券的种类:扬基债券、武士债券和猛犬债券。外国人在美国发行的美元债券被称为“扬基债券”(Yankee Bond);在日本发行的日元债券被称为“武士债券”(Samurai Bond);在英国发行的英镑债券被称为“猛犬债券”(Bull-dog Bond)。

2.欧洲债券

(1)欧洲债券的含义。

欧洲债券是境外货币债券,它是指在某货币发行国以外,以欧洲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它不受面值货币所在国法律约束,也不要批准。例如,面值为美元的欧洲债券称为欧洲美元债券,它是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上发行的。

注意:欧洲债券和外国债券的区别,外国债券面值货币与债券发行地点同属于一个国家,而且要受债券发行地点所在国金融当局批准,受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

(2)欧洲债券市场的特点。

第一,市场容量大。1997年欧洲债券发行量已经达到7 351亿美元,超过当年国际银行贷款和外国债券发行额之和,后两者分别为4 105亿美元和965亿美元。这使得欧洲债券市场可以大宗地、经常地吸纳各种欧洲债券的发行,满足大量筹资者和投资者的需要。

第二,自由和灵活。欧洲债券的发行通常采用“出盘”(Placing)方式,即不经过申请批准的非正式的发行形式。在这个市场上发行债券不需要官方批准,因而可以回避一些限制,这在外国债券市场上是不可能的。而且,欧洲债券的发行由国际辛迪加承担,由各主要金融中心的金融机构组成,因此,不会由于某一国家的限制而影响债券的发行。

第三,发行费用和利息成本比较低。欧洲债券发行费用约为债券面值的2.5%,利息成本也较低。以美元债券为例,同期欧洲美元债券的利息成本要低于扬基债券的利息成本。另外,在欧洲债券的发行过程中由于竞争激烈,佣金的一部分往往被承销团转让给了购买债券的投资者,这对投资者十分有吸引力。

第四,免缴税款和不记名。欧洲债券的利息通常免除所得税,或者不预先扣除借款国家的税款。另外,欧洲债券以不记名的形式发行,并可以保存投资者在国外的所得,从而使投资者可逃避国内所得税。这两种情况,对于投资者具有很大吸引力。

第五,安全。欧洲债券市场的主要借款人是大型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国家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这些借款人一般来说都有较好的信誉,因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比较安全的。

第六,债券种类和货币选择性强。欧洲债券市场可以发行多种类型、期限、不同货币的债券。筹资人可以根据各种货币的汇率、利率和需要,选择发行适合的欧洲债券。

第七,流动性强,容易转手兑现。欧洲债券市场有一个发达而有效的二级市场,可以使债券持有人比较容易地转让债券取得现金。欧洲债券的清算和结算主要由两家清算体系执行,即设在布鲁塞尔的欧洲清算所(Eurclear)和设在卢森堡的塞德尔系统(Cedel)。

(3)欧洲债券的种类。

第一,固定利率债券(Straight Bonds)。

固定利率债券也称普通债券,其利率在债券发行确定后不再变更,利息按固定的利率每年支付一次。固定利率债券的主要优点是预先确定投资者的收益,在利率稳定时期较为流行。

固定利率债券是传统形式的债券,它在欧洲债券市场上占的比重最大。例如,在1991—1995年5年间欧洲债券发行总额中,固定利率债券发行额分别占到77.4%、77.4%、74.7%、65.3%和72.7%。

第二,浮动利率债券(Floating-Rate Notes)。

这是一种定期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利率的债券。通常是三个月或半年,按LIBOR或其他基准利率进行调整。由于利率适时调整,使投资者免受利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在利率动荡的时期特别有吸引力。

浮动利率债券自1970年问世以来,发行量增长很快,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固定利率债券的第二大类欧洲债券,在1991—1995年这5年间,浮动利率债券占整个欧洲债券的6.9%、15.5%、17.2%、25.6%和20.7%。

第三,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s)。

这是公司债券的一种,债券持有人可以在约定的期限,以约定的价格把债券转换成发行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可转换债券的优点是:对投资者来说这种债券的换股特权对投资者具有一定吸引力,可以得到股票溢价收益;其次是有利于解除公司的债务,当债务换成股票时,公司可以在只是增加股票数目而不发生支出的情况下解除债务。

第四,零息债券(Zero Coupon Bonds)。

这是欧洲债券市场80年代的创新,这种债券没有票面利率,自然也不分期偿付利息,而是到期一次还本,出售时以折价方式,类似美国国库券的发行。但它是长期的债券,由于出售时要打很大的折扣,到期有很大的增值,因此对投资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另外,这种债券的收益不是来自利息,而是债券的增值,并且是到期后实现,所以,这可能对资本增值不作为收入纳税国家的投资者带来抵税或避税的机会。

第五,全球债券(Global Bonds)。

这是国际债券市场出现的一种新型国际债券,它由世界银行于1989年5月首次发行。

全球债券被定义为在全世界各主要资本市场同时大量发行,并且可以在这些市场内部和市场之间自由交易的一种国际债券。全球债券的三个特点:一是全球发行。全球债券强调在全球范围内发行,一般是在一个以上的主要资本市场发行,往往能覆盖全球的主要资本市场;二是全球交易和高度流动性;三是借款人信用级别高而且多为政府机构。

全球债券自1989年首次发行以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已由最初的15亿美元猛增到1994年的90亿美元,5年间扩大了将近32倍,发展潜力很大。中国也于1994年初首次叩响全球债券市场大门,发行了1亿美元的全球债券。

三、国际信贷与拉美债务危机

1.外债与债务指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认为,外债是在既定的某一时点上,一国居民欠外国居民的、已使用而尚未偿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外债。从定义可以看出外债是某一时点上的外债余额,因此,它是个存量概念。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指标有:

(1)负债比率=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一般不超过10%;

(2)债务比率=外债余额/出口外汇收入,一般不超过100%;

(3)偿债比率=外债还本付息额/出口外汇收入,一般不超过20%。

上述指标可以作为一国外债负担的警戒线。当一国的外债规模达到或超过上述指标规定的临界值时,就说明其债务负担过重,随时有可能无力还本付息,蕴含着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2.拉美债务危机及其爆发的原因

拉美债务危机是指一系列发展中国家先后无力偿还国外银行贷款的长期的普遍性债务违约行为。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首先宣布它无力偿还1982—1983年到期的、欠1 400家商业银行的债务本息195亿美元,引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债务危机。到1983年底共有32个国家相继宣布其无力按期偿还外债本息,演化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慢性债务危机。导致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的原因主要有:

(1)发展中国家过度举债,外债增长异常。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欧洲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一新兴的市场举借外债,债务规模超过指标的临界值。从表2-1可以看出非产油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指标到80年代增长速度很快,都超过了警戒线。表2-2:部分国家1980—1981年浮动利率负债比率更加清楚地表明,几乎所有的拉美国家债务负担都极其沉重,随时可能爆发债务危机。

表2-1 非产油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指标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1988年4月。

表2-2 部分国家1980—1981年浮动利率负债比率

(续 表)

资料来源:费方域等翻译《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债务结构不合理。从理论上说,债务多并不意味着必然爆发债务危机,拉美国家债务结构有两个主要特征:

第一,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官方贷款比重较小。由于当时商业银行国际贷款业务还没有统一的监管标准《巴塞尔协议》,各个银行在“国家不会破产”的理念下不断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额度,没有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此外,一旦市场上的资金供求状况发生变化,银行立刻减少贷款,资金来源不太稳定,容易出现资金外逃而诱发危机。

第二,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利率上升使债务负担加重。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美元”流入国际金融市场,借贷资金利率很低,发展中国家举借了大量的浮动利率贷款。到了80年代,由于各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市场利率急剧攀升,债务负担迅速增加。同时,由于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外汇收入减少,债务偿还出现困难。

(3)未能利用所借资金促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外债一般是用外币计价的,外债的偿还必须要有出口的增长为条件。然而,几乎所有的拉美国家都没有达到出口增长的预期目标。墨西哥把筹集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阿根廷实施的“进口替代”战略,试图通过工业化减少进口。但是,由于投资项目管理不善、经营效益低下,导致这些国家难以形成稳定的偿债资金来源。

(4)外在冲击进一步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不仅未能因利用外国资金而获得显著改善,而且还出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一是1979年石油价格第二次上升,使非产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支出大幅度增加;二是1980年开始的世界经济衰退,使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原材料价格与数量都大幅度下降。以上冲击导致发展中国家外债增加约401亿美元[4]

3.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

由于债务国的外债主要是从西方商业银行获得的,债务不能按期偿还立刻使这些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出现困难,并直接威胁到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债务危机中受害最大的还是债务国自己。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还本付息的压力,基本上丧失了进一步融资的能力,经济面临全面衰退和紧缩。因此,有效而合理的解决债务危机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课题。

(1)1982—1984年——债务重新安排,即修改原贷款协议,延长偿还期。这一计划的前提是将债务危机视为发展中国家暂时出现的流动性困难,核心内容是采取措施使他们克服外汇资金紧缺的状况。该方案要求债务国实行紧缩的国内政策,以保证利息的支付,没有从本质上减轻其偿债负担。

“债务重新安排”计划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债权方和债务方的合作,改变偿债的条件,例如,延长债务期限和偿债宽限期等;二是对债务国进行融资,缓解其短期的偿债压力。官方间债务的重新安排一般通过“巴黎俱乐部”按照一套程序进行,而欠商业银行的债务则由IMF牵头组织。

(2)1985—1992年——债务危机解决的新方案

“债务重新安排”的失败使大家意识到债务国现有的经济状况根本不具有清偿能力,危机的解决必须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相结合。

贝克计划(1985—1988)。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部长詹姆斯·贝克在韩国汉城召开的IMF和世界银行第40届年会上提出了“美国关于发展中国家持续增长的计划”。主要是通过对债务国新增贷款,将原有债务的期限延长等措施来促进债务国的经济增长,同时要求债务国调整国内政策,这些措施被称为“贝克计划”。但是,该计划同样收效甚微。

债务资本化——债券或者股权换债务(1988年后)。1987年,美国摩根保证信托银行提出了“债券换债务”计划,得到了美国和墨西哥政府的认可。墨西哥政府用20亿美元现金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20年期无息票债券。墨西哥政府以以上债券为担保,发行本金100亿美元、20年期的债券,并在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向国际债权银行出售,债权银行以债务本金50%的折扣获得新债券(200亿美元旧债可以换100亿新债券)。这一计划未能从根本上减轻债务负担,但是,它为今后债务危机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后来出现债务回购、债务—股本互换等。

布雷迪计划(1989年以后)。美国财政部长布雷迪1989年制定了新的债务对策,承认现有债务额还是大大超过了债务国的偿债能力,因此,要在自愿的、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对原有债务采取各种形式的减免。

在IMF等国际组织的主持下,债务国与债权银行开始磋商减免债务的具体方案,并对减免后的债务偿还进行担保。通过该计划使债务国的债务削减了32%左右。布雷迪计划不仅减轻了债务国的债务负担,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债务国的信用,增加了市场对这些国家的信心。布雷迪计划执行之后,债务危机到1992年基本宣告结束。

小结和学习重点

1.国际货币市场的构成与特点

2.国际资本市场的构成与特点

3.国际资金流动的含义与特点

4.货币危机的含义及成因

5.拉美债务危机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本章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与特点,以及与之有关的金融业务。接着从国际资金流动的角度分析国际货币市场飞速发展带来的货币危机问题。最后从国际信贷的角度分析拉美国家发生债务危机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