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移民与农民收入

生态移民与农民收入

时间:2023-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移民与农民收入——基于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的实证分析东 梅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容提要:生态脆弱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生态移民是配合国家扶贫、改善生态环境而进行的一种积极尝试。我国的生态移民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学界对其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
生态移民与农民收入_基于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的实证分析_责任与使命——宁夏博士研究成果集萃

生态移民与农民收入(1)——基于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的实证分析

东 梅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生态脆弱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生态移民是配合国家扶贫、改善生态环境而进行的一种积极尝试。本研究以宁夏最大的扶贫开发移民区——红寺堡为研究背景,对比分析了该地区搬迁农户在其搬迁前后的生产、生活水平的变化,并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这种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生态移民能够明显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但从长远看,单纯依靠农业收入不可能大幅度改善其生活水平,因而,需要从其他角度(如通过外出务工)着眼来提高其总体收入水平。

关键词:生态移民 农民收入 固定效应模型 一阶差分模型 红寺堡移民开发区

Abstract:Environment degradation is known to be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chronicle poverty for the rural population in the west region in China. So,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y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the war against poverty in the region.Using Fixed effect model and First-difference Model, the article estimates the income and life standard changing of emigrants’ , and then draws some conclusions that eco-migration can improve rural households’ income in a short run, but in a long run their income can not be improved constantly if only depending on farming, other methods such as offfarming should be tried.

Keywords: Ecological Emigration;Rural Households’ Income;Fixed Effect Model;First-difference Model;Hongsipu Migration region.

生态脆弱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而生态脆弱又与经济贫困有着很强的耦合关系,因此在西部地区推行生态保护措施可能是使其摆脱贫困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在西部地区轰轰烈烈进行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就是这样的措施。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大规模的封山禁牧以达到恢复自然植被的效果,退耕还林工程是通过退出陡坡耕地种植林草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这些措施的实施必然会对农民现行的耕作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约束。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当地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在工程结束之后,国家将通过怎样的措施才能来保证自己巨额投入的成果不被破坏,国家又将通过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监督数以百万计的农民为了生存而实施的破坏行为。

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西部的贫困非一日而就,西部严重的土地超载也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这些单纯的生态工程所能解决。如果不能寻找到一条适合当地实际情况、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任何生态保护措施将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本研究的目标在于探讨生态移民是否是一项配合如上生态保护工程顺利推进的有效措施。

一、生态移民及文献回顾

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是指在生态系统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自然资源的枯竭,导致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激化,人类为了生存而主动调整其自身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保持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相对平衡所进行的人口迁移。它包括三个层面内容:①在生态环境变迁作用挤压下的被动人口迁移;②在一定区域内单纯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人口迁移;③在一定区域内为促使生态系统诸要素协调发展的主动人口迁移。

我国的生态移民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学界对其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自然地理、政治、法律、经济、民族政策等领域;从研究方法看,以宏观层次、定性研究为主;从研究的区域看,以西部地区的生态移民研究为最多。

方兵、彭志光(2002)认为,西部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和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紧迫性产生了生态移民的需求,并提出从“两高原” (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向“两平原” (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易地移民思路。侯东民(2002)从人口安置、移民治理的资金使用效率及搬迁后移民政策调整等方面论证了在草原地区实施大规模诱导式生态移民是可行的。东日布(2000)、刘学敏(2002)则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对生态移民后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做了调查,得出了肯定的答案。但也有学者在调查之后发现了隐忧。徐红罡(2001)通过对阿拉善盟的考察和分析,提出生态移民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首先,草原牧民人口密度的减小,会导致从甘肃等地到草原上挖甘草、搂发菜的流动人口增多,对草地的破坏将更加严重。其次,从熟练的牧民向熟练的农民的转变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前期工作不能及时到位,许多转移出去的牧民难以安心生活和生产,就会出现移民返迁的问题。刘学敏(2002)还提出了在生态移民中存在法律介入不足的问题等。

从文献回顾中我们可以发现,生态移民作为一个新型政策,与国家扶贫开发及其他环境保护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态移民是否具有理论与操作上的普适性值得深入探讨。

二、生态移民对农民收入影响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地概况

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均来自宁夏南部山区和红寺堡移民开发区。

宁夏南部山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素有“苦甲天下”之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年均降雨量200~500mm,蒸发量达1500~2000mm,气候干燥且多风,俗有“三年两头旱、两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之说。风沙、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相当频繁。多年来生态环境遭受重创,水土流失,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几乎所有生态问题,都在该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

红寺堡移民开发区(2)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属半干旱荒漠草原,干旱少雨,年降雨量255mm,年日照时数2900~3500 h,大于等于10度的总积温为3936.9度,是全国第二高值中心(仅次于西藏)。1998年红寺堡移民开发区开始接纳来自宁夏南部山区的搬迁农户。

从理论上说生态移民可以减轻人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但作为这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搬迁农户来说,追求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才是其原始动力;如果搬迁不能改善其生活水平,那么,已搬迁者可能会回迁,未搬迁者也不会选择迁移。而衡量其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收入水平,因此,为了考察生态移民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笔者于2004年9月20~25日对宁夏南部山区和红寺堡移民开发区做了为期5天的专项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共调查了两种类型的农户:搬迁农户和原居地农户。样本数量为搬迁农户18户、原居地农户25户,其中,有效样本分别为15户和22户,有效样本量超过了30户,符合统计学中小样本的要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国家2000年开始在宁南山区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因此,在当地调查时就会遇到两种类型的农户,即退耕户和非退耕户。为了消除搬迁农户的后顾之忧,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允许其在一段时间内保留原户口,因此,约77%的搬迁农户拥有南部山区和红寺堡两地户口,也就同时享受了双重的补助,即原居地的退耕补助和搬迁地的移民补助。为了对比说明生态移民政策的优劣,我们在宁夏南部山区选择的是未退耕农户作为原居地样本,而红寺堡搬迁农户的收入则扣除其在老家的退耕补助。

(三)样本描述

80%的搬迁农户是在2000年迁入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的。经过几年的适应,他们普遍接受了这里的生活。他们认为现在居住条件好,生活方便,对子女教育有好处,但搬迁成本比较高,劳动强度比以前大,消费也比以前高。虽然如此,搬迁农户仍然普遍看好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的前景,没有回迁的愿望。

收入是衡量农户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原居地农户和搬迁农户的收入做比较后发现:第一,从横向看,搬迁到红寺堡移民开发区后,搬迁农户们的收入有了较大程度地提高,从1999年的1134.17元/人提高到2003年的1557.2元/人,比原居地农户高6.47%;同期原居地农户的收入也有所增加,从1999年的1114.17元/人提高到2003年的1456.64元/人。从纵向看,搬迁前,两种农户的人均收入基本持平;搬迁后,由于搬到了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搬迁农户的人均收入显著提高;而对原居地农户来说,由于当地迁移了一部分农户,减轻了资源承载的压力,加之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原居地农民的收入也有了较大程度地提高。

第二,搬迁农户的大农业收入与原居地农户相比减少了,减少的原因之一是原居地农户拥有的土地面积较多,总产量高;而搬迁农户搬迁后每户只有8亩耕地,其中4亩还是沙地,农户大多没有开发这部分沙地,实际能为搬迁农户带来收益的只有4亩水浇地,而这4亩水浇地虽单产较高但投入也很大(尤其是水费开支,每亩地75元)。因此,从总体而言,搬迁农户的种植业收入并不比原来多。原因之二是由于搬迁需要投入很大一笔资金进行房屋建设及农业生产,加之宅基地有限,大部分搬迁农户没有发展大规模的畜牧业生产及庭院经济,因此,与以前相比,搬迁农户的大农业收入反而减少了。

第三,搬迁农户搬迁后非农业收入显著增加了,原因是迁入地距离城镇较近,农民打工更加方便;另外当地政府也积极帮助农民寻找打工机会。非农活动的增加无疑会提高搬迁农户的收入。然而,从打工的工种和地点分布看,当地的非农活动有几个明显的特点:①打工的地点与家庭的距离很近,多数就是在本地;②打工的工种主要是农活、建筑等纯体力劳动;③打工的时间基本上集中于农闲季节,时间也很短。

从绝对数值上看,搬迁农户的收入水平比以前明显提高了,但这种提高在统计上是否显著,农民收入的提高多大程度源自生态移民效应需要定量地分析。

三、生态移民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分析方法

对于项目评估和政策分析,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利用跨时独立混合横截面数据和综列数据模型。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前者要求数据来自对所研究总体不同时点的随机抽样,并且假设随机观测点是独立同分布的,而综列数据则要求对观测对象在不同时期跟踪调查以收集跨时资料,但对观测点的分布没有严格的独立同分布要求。由于本研究调查了所有退耕农户和非退耕农户1999年和2003年的家庭特征、生产和收入等信息,构成了一个综列数据集,因此,在研究中我们拟采用综列数据模型对生态移民项目的效应进行评估。

假设有一个农户随机样本,yit是我们关注的t时期i农户的人均种植业收入、畜牧业收入、非农收入和年纯收入等可能受生态移民项目影响的变量。在t=0阶段,也就是1999年还没有农户参加搬迁;在t =1阶段,也就是2003年上述样本中一部分仍然没有搬迁,而另一部分农户搬迁了。假设Progi是一个二值虚拟变量,当它为0时,表示1999年所有农户均未参加移民项目;当它为1时,表示2003年已经参加搬迁项目的农户,而同年未参加项目的农户仍然是0。d2003也是一个二值虚拟变量,当等于1时,代表2003年;等于0时,代表搬迁之前的1999年。研究采用的非观测效应综列数据模型如下:

img2

其中,i代表农户,t代表时期,Zit是一组随时间变化的、可观测的、影响变量yit的控制变量,包括人均粮食产量、人均土地拥有量和时间虚拟变量等。Xi是一组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同等变化的可观测的影响变量yit的控制变量,包括户主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等。ci是非观测效应,控制随时间不变的不可观测因素。μit是特异性扰动项,代表农户因时而变,且影响yit的那些非观测扰动因素。δ0是本研究最为关注的参数,用来衡量生态移民项目对变量yit的影响。β1用来衡量时间效应对收入的影响,即随着时间的变化,收入将发生的变化。β2是待估参数矩阵,衡量控制变量(人均粮食产量、人均土地拥有量)对变量yit的作用。

估计这种非观测效应综列数据模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固定效应估计,另一种是一阶差分估计。这两种估计方法的相同点是:它们在处理非观测效应上是相似的,而且两者都是无偏的,至少是一致的。而不同点在于:假设模型的特异性扰动项μit不存在异方差问题,固定效应估计与一阶差分估计结果的有效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模型特异性扰动项μit是否存在自相关及其严重程度。如果不存在自相关,那么使用固定效应估计比较合适;如果存在比较严重的自相关,则一阶差分估计更合适。然而,对于两期综列数据模型,固定效应估计与一阶差分估计的估计参数和效率是完全一样的(Wooldridge,2003)。为了对比介绍这两种方法的使用,我们这里同时采用了这两种方法来估计生态移民后农民收入的变化。

我们先介绍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固定效应估计主要是取每期观测与组内均值的差,要点在于非观测效应将在除去时间均值的数据变换中消失,从而我们可以用混合OLS去估计。我们将公式(1)做一个简单的变换,首先求出yi的均值,然后将公式(1) (2)相减,得到公式(3),这就是固定效应估计的模型。

img3

(1) - (2)得到(3)

img4

与固定效应模型略有不同的是,一阶差分估计方法不取每期观测与组内均值的差,而是取相临两期的差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我们同样将公式(1)做简单的变换,从而可得到相邻两期模型为(4)和(5),将这两期进行差分得到公式(6),这是一阶差分估计的模型。

img5

(4) - (5)得到(6):

img6

我们从公式(3)和公式(6)可以看到:①无论是在固定效应估计还是在一阶差分估计中,Xi这样一组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同等变化的、可观测的、影响变量yit的控制变量在差分的过程中都消失了。②对于两期非观测效应模型估计来说,固定效应和一阶差分估计从公式的表述形式上看没有太大的差异。

我们运用STATA软件对方程3和方程6进行估计,得到表1和表2的结果。

(二)实证分析结果

表1、表2分别列出了固定效应模型和一阶差分模型的估计结果。

表1 生态移民的人均收入变化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

img7

注:表中所有收入变量都用以1999年为基期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进行了缩减,因此,都是实际收入。括号里为t值。*、 **、 ***分别表示在95%、 97.5%和99%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表2 生态移民人均收入变化一阶差分模型估计结果

img8

注:表中所有收入变量都用以1999年为基期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进行了缩减,因此,都是实际收入。括号里为t值。*、 **、 ***分别表示在95%、 97.5%和99%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从表1和表2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①固定效应和一阶差分的估计结果均支持我们在前文所做的定性描述结果,即通过移民可以提高人均家庭总收入和人均工资收入,但会降低家庭经营,尤其是种植业收入,这主要是由其家庭所拥有的土地面积显著减少所致。②一阶差分模型模拟的结果与固定效应模型模拟的结果极其相似,这验证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对于两期综列数据模型,这二者的估计结果没有多大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超过两期的综列数据集,这二者的估计结果会有很大差异,究竟选用哪种估计方法要视情况而定。

四、政策含义

第一,生态移民确实能够明显提高搬迁农户的收入水平,但由于农户本身积累较弱,这种提高只是量的增长;另外,搬迁后家庭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其消费支出方向增多,农户只有节衣缩食才能有所积累,进而进行扩大再生产或其他固定资产的投资。

第二,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单纯依靠传统农业生产是不行的。搬迁后,农户人均土地面积只有两亩,且有1亩是沙化土地。在生产资料上涨、种粮收益低的情况下,指望这1亩耕地大幅度提高其收入水平是不现实的。定量分析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如果搬迁农户希望长久地提高收入水平,就必须在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上做文章。

第三,工资性收入是搬迁农户提高收入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地方政府,积极地为农民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培训是其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1.方兵,彭志光.生态移民:西部脱贫与生态环境保护新思路[M]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2.侯东民.草原人口生态压力持续增长态势与解决方法——经济诱导式生态移民工程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2002 (4)

3.东日布.生态移民扶贫的实践与启示[J] .中国贫困地区,2000 (10)

4.刘学敏.西北地区生态移民的效果与问题探讨[J] .中国农村经济,2002 (4)

5.徐红罡.“生态移民”政策对缓解草原生态压力的有效性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 (4)

6. J.M. Wooldridge.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徐晋涛,陶然,徐志刚.退耕还林:成本有效性、结构调整与经济可持续性.经济学季刊,2004 (4)

【注释】

(1)本研究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04年青年招标课题“退耕还林对贫困地区农户粮食安全影响分析”的阶段性成果。

(2)红寺堡移民开发区是宁夏最大的扬黄移民吊庄新灌区。到目前,红寺堡移民开发区已建成7乡1镇、76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为1774.5平方公里。1998年红寺堡移民开发区开始接纳来自宁夏南部山区的移民,对于整村搬迁的,政府提供每人1000元的搬迁补偿,对于零散搬迁的,政府每人提供200元的搬迁补偿。政府负责基础设施的修建,灌溉水源来自黄河,由于红寺堡地势较高,其灌溉采用三级扬黄提水,灌溉成本较高,每立方米水费0.3元,其中政府补助0.23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