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贺兰山东麓以菌草技术栽培双孢蘑菇技术集成

贺兰山东麓以菌草技术栽培双孢蘑菇技术集成

时间:2023-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将适合该区域特点的菌草栽培双孢蘑菇进行技术集成,可供西部同类地区发展菌草业做借鉴。贺兰山东麓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图1 贺兰山东麓以菌草技术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流程图一、菇棚设置新建菇房的方位宜坐北朝南,可利用冬季太阳辐射来提高室温,也可防止西北风直吹菇床。
贺兰山东麓以菌草技术栽培双孢蘑菇技术集成_责任与使命——宁夏博士研究成果集萃

贺兰山东麓以菌草技术栽培双孢蘑菇技术集成(1)

刘秉儒 杨新国 宋乃平

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

宁夏大学西部生态与生物资源开发联合研究中心

摘 要:贺兰山东麓运用菌草技术栽培双孢蘑菇不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而且能够以菌草产业带动土地退化防治,以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本文将适合该区域特点的菌草栽培双孢蘑菇进行技术集成,可供西部同类地区发展菌草业做借鉴。

关键词:贺兰山东麓 双孢蘑菇 菌草技术 栽培 技术集成

Abstract: Agaricus bisporus cultivation by using Jun-cao technique in eastern area of Helan Piedmont is not only high development prospects, but also can combat 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 eco-agriculture depended on circle econom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garicus bisporus cultivation by using Jun-cao technique which is adapted to this area, 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 at similar area of Western China.

Key words: Eastern Area of Helan Piedmont;Agaricus bisporus; Jun-cao Technique; Cultivation;Technology Integration

菌草业是我国星火计划重点攻关和大力推广的综合农业、生态农业项目,被称为是继种植业、养殖业之后的第三农业,在有些地区已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并迅速走向世界,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优选项目之一。

贺兰山东麓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年平均气温8.7℃,夏季各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无霜期平均167天,年日照时数达2866.7小时,光能资源丰富,日照长,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合成和积累,适宜优质农产品生长。年平均降水量为201.4mm,气候干燥。南方因夏季高温不能进行中低温型菇类生产,这就为鲜菇销售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贺兰山东麓紧靠银川平原,栽培原料供应充足,交通条件便利,发展菌草产业的区位和市场条件较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更为重要的是,菌草产业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辐射带动葡萄种植、畜牧养殖、饲(菌)草种植、沼气利用,形成良性循环,既发展了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了土壤改良,实现了农民增收与土地改良的双赢,因此得到政府部门和科研项目的大力支持。

菌草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新技术,在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菌草栽培方法和菌草的加工、处理方法。本课题组人员以菌草技术为基础,在学习、吸收外地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集成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双孢蘑菇生产操作规程及技术流程,不仅可以规范、提高当地的双孢蘑菇栽培水平,也可供西部同类地区发展菌草业借鉴。

img24

图1 贺兰山东麓以菌草技术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流程图

一、菇棚设置

新建菇房的方位宜坐北朝南,可利用冬季太阳辐射来提高室温,也可防止西北风直吹菇床。墙体以砖、石材料为宜,棚顶以结实的竹、木或者钢材作骨架,再用棚膜和草帘搭建,必须能抵抗大风和暴雨。

菇棚设计要求:水源、交通方便,通风良好。当地规格一般为每栋长21m,宽7m。

菇架设计要求:选材经久耐用,设置3~4层,过道便于室内作业。

二、培养料的原料及配制

主料。主要成分是草、粪,其体积占培养料总量的90%~95%。草(C源)为各种农作物秸秆、人工种植的牧草、一些野生的杂草,质量要求新鲜。在贺兰山东麓,玉米秸秆、水稻秸秆、麦草秸秆作为常见的就地取材的草料;粪(N源)为各种禽畜粪便和人粪尿,最好采用黄牛粪,发酵过、年久发黑的牛羊粪不宜采用。培养料中粪肥与草料的干重量之比(称为粪草比)在贺兰山东麓配比以1∶1为宜。

辅料。占培养总料的5%~10%。辅料常用化学肥料(尿素、铵盐等)、石膏(CaSO4)、石灰、碳酸钙、过磷酸钙等。

培养料的配制。配制要求:C、N为30~33∶1,含N量1.5%~1.7%,原料粗细搭配,原料种类搭配,配料结构合理。可以根据此要求来概算培养料的配方。

培养料配方:根据贺兰山东麓可利用菌草的差异,设置了3个标准配方(见表1),可供选用。

表1 贺兰山东麓双孢蘑菇栽培培养料配方

img25

说明:1.以100平方米面积计算,单位:kg;

2.投料量:25~30kg (干料重) /m2(栽培面积),床面铺料将料面抖松时厚度为15~20cm,菌丝吃透料后的厚度为18~25cm。

三、培养料的发酵

双孢蘑菇采用二次发酵工艺。二次发酵工艺包括前发酵和后发酵。培养料的一二次发酵过程中要求翻堆3次,间隔时间5d、4 d、3 d、2 d,共13~15d,堆温70℃~75℃,翻堆要求均匀,通气良好。二次发酵期间要求6~10h内料温达到60℃~62℃,并保持12h,48℃~52℃保持3~5d。

(一)培养料的前发酵(室外进行)

一般需要15~25d,翻堆3~4次。

预湿:建堆前2~3d,将草、粪分别拉到堆料场的两边,边拉边洒水,草捆要撕散,粪块要打碎,使草、粪尽量均匀吸足水分,含水量达到50%~60% (经验检测法是手拧草茎有水滴下但不成线为度,手握粪肥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度)。

建堆:一层草(底层厚一些,20cm左右,其余10cm左右)一层粪(5cm左右)交替堆积,同时将全部尿素和50%的黄豆粉、50%的麸皮在建堆时分层加入,顶层堆草成龟背形,料堆边缘上下垂直,四角圆弧形。一般情况下堆宽1.8~2.3m,堆高1.5~1.8m。建堆后堆顶或者四周用棚膜、草帘、秸秆等材料覆盖,防雨淋日晒,也能促使堆温上升。

翻堆:一般在建堆后6~7d甚至10d,料温上升到最高点(70℃),开始下降时为翻堆最佳时机(堆温高于75℃,也应及时翻堆,否则会造成“烧堆”)。第一次翻堆先将料堆表层10cm左右的干、生料刮下,再将余料抖松翻匀。

(二)培养料的后发酵(室内进行)

先对菇房消毒、杀虫:这个环节老菇棚要非常重视,否则会留下后患。墙壁、地面、菇床都要用石灰粉(浆、水)处理;用杀虫剂药物喷洒或者熏蒸菇棚,做到彻底的消毒杀虫处理。

搬料进房:最后一次翻料3~4d后,选择晴天趁热快速搬进菇棚床架上,立即密封菇棚,使培养料继续发酵自然升温1~2d (利用料温发汗10h)。

加热升温:搬料1~2d后,利用暖风汽化炉设备对菇棚进行加热,60℃~62℃维持12h,然后换气,使温度降至48℃~52℃维持4~5d (注意:温度高不能超62℃,低不能超45℃),一般每天通风两次,每次15~20min,促使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降温换气:当温度维持到规定时间后,停止加温。依次从背风面的上、中、下通风口和其他通风口、风筒通风降温,使培养料降至常温。

培养料经二次发酵后颜色为黑褐色,有粪草的特殊香味,不黏,无恶臭味,富有弹性,草秆轻拉易断。翻格整料要求平整,粪草充分拌和,松紧度适中,pH值为7.0~7.5。

四、接种及发菌

接种要求。温度控制在18℃~28℃,最佳温度22℃~26℃;发菌对湿度75%,防止30℃以上高温灼伤菌丝。

在贺兰山东麓经13~18d天菌丝可走满菌床。日常管理中要经常检查温、湿度情况,随时注意天气变化。

发菌期间的管理。接种后要严格控制菇棚温度、湿度,灵活地进行通风换气,3d内微通风,3d后增加通风,7d后逐步加大通风,使菌种2d内萌发,3~4d“手拉手” ,6~7d完全封面,20d左右吃透培养料。

五、覆土、调水、吊菌

覆土材料的要求:用土粒结构疏松,吸水、保水能力强的中性土,盐碱土不能用。目前我国的双孢蘑菇产量比国外低很多,跟采用低含水率的覆土材料有关,泥炭土为最佳覆土材料。贺兰山东麓的覆土材料很不理想,距离标准要求覆土材料差距很大,其性状是:沙性偏大,盐碱性偏重,结菇期间打水容易漏料、板结。要想高产、稳产,覆土材料必须有质的改变,比如从外地或者灌渠运土。

制土。将每4~5m3土与石灰50kg、碳酸钙25kg、优质草木灰25kg,混合均匀,堆成火山口形,顶部灌水至堆有水渗出,5~7d后进行消毒。

覆土消毒。先对土粒进行暴晒,晒干后拌入1%~2%的石灰粉保存。在覆土前5~7d选用药物甲醛、敌敌畏或者锐劲特等,也可用1%福尔马林溶液(施用量:500ml/m2)进行熏蒸杀虫2d (盖塑料布,熏蒸48h)。

覆粗土、调水、吊菌。菌丝长透培养料后开始覆土,粗土直径为1.5~2.0cm,将粗土均匀地铺于料面厚约2cm,空隙要用中土补平,防止调水时“漏床” 。

粗土覆好后通风半天即可调水。调水应勤喷轻喷,分3d调完,用水量一般为9kg/cm2。调水掌握两头轻、中间重,即第一天和第三天各占调水量的1/4,第二天占1/2,喷到土粒含水量达20%~22%。

调水后通风5~10h,吹干粗土表土水珠,形成“外干内湿” 。然后尽量减少菇棚通风,保持温度在20℃,湿度80%,促使菌丝爬土,并吃透土粒。

覆细土、调水、吊菌。当菌床的菌丝普遍长到粗土粒的1/3高度时就应及时覆盖细土。正常情况下粗土覆盖5d左右即可覆盖细土,厚度0.8~1cm。

在细土覆盖0.5~1d后分多次在3~4d内调水最好。调水的原则是“先干后湿” 。一般情况下第一天调水0.5kg/m2左右,第二天调水0.6kg/m2左右,第三天0.9kg/m2左右。

调水后通风吹干土表水珠,棚温18℃~20℃,保持土层湿润,促使菌丝吃土(粗土粒),将菌丝调直,当菌丝吃透粗土粒,并长到粗细土之间时,加大通风量,降低湿度,抑制菌丝向上冒,促使菌丝倒伏呈横向生长,形成线状菌丝。

六、出菇管理

覆土15d以后,就可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此时菇棚进入产菇的黄金季节,棚内气温在16℃~20℃的情况下,打第一遍出菇水,加大通气量,加大棚内湿度。整个管理过程中,温、湿、气之间关系密切,互为影响,彼此制约,三者关系发生矛盾时,通常优先考虑换气。在保证菇房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的同时,要尽量调好菌床水分和空气湿度。另外,要加强病虫害防治。

七、适时采收

贺兰山东麓蘑菇从现蕾到采收约6d,当蘑菇籽实体长到未开伞前就要采收;最好当菇盖长至3~4cm时采收。第1~2茬菇采收时,用大拇指、食指、中指合拢轻捏菇盖旋转蘑菇往上提,第3茬菇以后用手指松动蘑菇后往上拉出,连带菌迅速拔起。

八、废料返田

菇棚所出废料菇农还田或者销售给别人做有机肥料,这不但对改善当地的土壤质量非常有益,而且也是发展菌草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调查测算,菇棚每平方米的废料出料量为35~40kg。

参考文献

1.陈先西,阙玉林,梅军,等.菌草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应用[J] .福建农业,2008 (9):12~13

2.林占僖,林辉.菌草学[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7~48

3.黄海洋,刘克全,储凤丽.双孢蘑菇栽培中的六个关键控制点[J] .中国食用菌,2009,28 (2):61~62

4.姚英,苏志军,汪晓雪.宁夏贺兰山东麓菌草栽培双孢蘑菇的技术要点[J] .宁夏农林科技,2005 (5):94

【注释】

(1)本研究受宁夏大学自然基金(ZR200829;ZR200833)资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