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君子勇于承认过失

君子勇于承认过失

时间:2024-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孔子才会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无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国家,其成长强大都是通过不断的纠错而实现的。于是,楚文王改正了错误,召回太保申,杀了猎狗,折断短箭,放还丹阳之女。宋国作为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如果不能团结一致、发展经济,早晚会成为大国的鱼肉,正是由于宋国国君及时承担错误,励精图治,才使得宋国在风云际会的春秋战国留有一席之地。

原 典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意 译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啊。”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食月食。他所犯的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敬仰。”

处 世 智 慧

古时候有一个十分懒惰的人,每天都依靠偷鸡摸狗来维持生计。有个好心的邻居就劝告他:“你到处偷人东西,闹得人家鸡犬不宁,这可不是好人的行为啊。”那人听了,想了想说:“那么,从今天开始我就少偷一点,每天一次改成一个月一次,等到明年我就不干了。”邻居听他这样说,摇了摇头,说:“你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就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而且还以为减少数量就能减少自己的错误吗?你的恶习看来是改不掉了!”

既然都知道自己做错了,就应该马上改过来,而不是存心去找推脱的理由,所谓“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就是这个意思。无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国家,其成长强大都是通过不断的纠错而实现的。

楚文王自从得到一种名叫茹黄的猎狗和系着丝绳的短箭,便跑到云梦一带去打猎,三个月不归;自从得到丹阳的女子,便沉溺于美色,一年不上朝听政。

当时的太保姓申,人们叫他太保申。他去见楚文王说:“先王曾经占卜,任用臣为太保将会带来吉利。如今大王得到猎狗和短箭,到外面去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了丹阳女子,纵情美色,一年都不上朝。大王的罪名应该受到笞刑的惩罚。”

笞刑就是用鞭子或者棍子击打。

楚文王说:“我从离开襁褓就位列于诸侯,请您换一种刑罚吧,不要让我受笞刑。”

太保申说:“臣继承先王的法令不敢违背。大王如果不受到笞刑,就是改变先王法令。臣宁可得罪大王,也不敢得罪先王。”

楚文王只好同意。

于是,太保申把席子拉过来,请楚王趴在上面。他把50根荆条捆成一束,跪下身子,把荆条放到楚王的背上,接着又重复了一次,然后对楚文王说:“起来吧!”

楚文王说:“既然我已经背上了笞刑的名声,你就动手打吧!”

太保申说:“臣听说,对君子要让他感到心灵的耻辱,对小人要让他感到皮肉的疼痛。如果耻辱仍旧不能使他改正,疼痛又能带来什么益处?”说完,就大步出宫了,把自己流放到深渊之畔,并请楚文王治他的死罪。

楚文王说:“这本是我的过错,太保申何罪之有?”于是,楚文王改正了错误,召回太保申,杀了猎狗,折断短箭,放还丹阳之女。后来楚国兼并了39个小国,迅速发展成一流强国。

改过,是成长的阶梯,同时更是破除灾祸的良方。

宋国发生了大水灾。鲁国国君派出使者前往慰问。

使者见到宋国国君,转达鲁君的话说:“天连续降下大雨,危害庄稼生长。大水漫灌,很多地方都遭了灾,您为此忧心忡忡,敝国国君特派臣来慰问。”

宋君说:“看来我缺乏仁爱之德,对自己的约束不够,没有按照农时节令督促民众劳作。于是上天降下灾难,以示警告。还给贵国君主增添了忧虑,也给使者您带来了劳累。”

孔子听到这件事说:“宋国这下差不多有希望了!”

弟子问:“为什么这么说?”

孔子说:“从前夏朝的桀帝,商朝的纣王,根本不承认自己的过错,结果在很短的时间里——似乎一瞬间就灭亡了。商汤王和周文王不同,他们正视自己的过错并承担责任,结果在很短的时间里——似乎一瞬间就兴盛起来了。”

孔子的话传到了宋国,宋君早起晚睡,吊唁死者,看望病人,励精图治,3年之后,宋国出现了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的景象。

宋国作为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如果不能团结一致、发展经济,早晚会成为大国的鱼肉,正是由于宋国国君及时承担错误,励精图治,才使得宋国在风云际会的春秋战国留有一席之地。

唐太宗李世民常说:“以铸铜做镜子,可以用它照着自己,整理好衣冠;以过去各朝各代的历史做镜子,可以从中看到盛衰的接替;以别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可见,自省改过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是一样重要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