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婴儿的情绪和情感
(一)婴儿的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媒介的心理活动,又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情绪是这种反映的较短暂状态,有满足自身需要而引起的态度及体验,如愉快、高兴、欢欣、满足、舒畅等;因违背自身意愿而引起的否定态度及体验,如愤怒、忧愁、哀怨、憎恨、烦恼和绝望等。情感则是指这种反映的稳定、持续的态度反映,如责任感、义务感、道德观、美感等。小儿生活经历短暂,尚不足以形成情感。但他们未来生活中的健康情感形成,却有赖于早期生活中健康、良好的情绪体验。情绪反应能力是小儿适应生存的手段。新生儿就有各种情绪表现:吃饱后就安静,饥饿或不适时就哭闹。
婴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发展过程,见表4-1。
表4-1 婴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发展过程
(二)母乳的“情感”作用
国外有人报道,在当时的某育婴院(主要收养的是弃婴),因缺乏保育员,采用自动化喂奶,每到一定时间就往婴儿嘴里送牛奶,而这些婴儿整天躺着,没有人抱,结果,这些婴儿变得表情呆滞,经常生病,发育缓慢。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婴儿在发育过程中,不但需要物质的营养,也需要精神上的“营养”,而对幼小的婴儿来说,最大的“精神营养”无疑就是来自母亲的哺乳。母乳喂养不仅供给了婴儿必需的营养素,而且还给予婴儿感情与温暖,促进婴儿的身心发育。
母乳有许多优点,除了能降低婴儿的患病率、死亡率,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性之外,还有经济、方便、省时省等的好处。但是,母乳能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小儿的身心发育这一点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清楚。因此,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中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需要特别强调。
母乳为什么会有情感作用,会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这归因于母乳喂养的方式。喂奶时,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里,能接触到母亲温暖的肌肤,闻到母亲身上亲切的气味,能够再次听到早在宫内已熟悉的母亲心跳的节律,再加上母亲爱抚的动作和温柔的言语,这一切都能使婴儿感受到母爱,产生愉快的情绪,这对婴儿的身心健康发育是很有好处的。
因此,为了孩子,母亲要坚定母乳喂养的信心,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给孩子进行母乳喂养。
若母亲确实无法给孩子喂奶,就要注意在保证婴儿营养的同时,给孩子母爱,以弥补人工喂养的缺陷。喂牛奶时也要像喂母奶一样怀抱婴儿,尽量缩小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的差别。不能图省事,把奶瓶往孩子嘴里一放就完事,这样会使婴儿亲近奶瓶,而生疏母亲,影响母婴感情的发展。平时要多抱抱孩子,亲亲孩子,这样能使孩子也像母乳喂养儿一样身心愉快,健康成长。
(三)新生儿的气质
气质,是人在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具体表现在行为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气质和性格、自我意识一样,属于个性心理范畴,但它的表现是所有个性特征中最为稳定和持久的。
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带有不同的气质特征。但总体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平易型—容易照管的孩子 这类初生婴儿比较温顺,什么时候睡和醒、饥和饱、以至大小便排泄都有规律。
2.麻烦型—难以照管的孩子 这类婴儿特别好动,不停地哭闹,难以哄住,上述几项生理功能也缺乏规律性。
3.发动缓慢型—激情缓慢的孩子 这类婴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对逗笑也引不起激情。
有人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发现“麻烦型”婴儿的激发阈低,反应强烈,容易发生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约25%的行为问题发生于这一类型;而“发动缓慢型”婴儿常表现为胆小,惧怕和进入陌生环境时退缩,他们长大后发生精神疾病的比较多。
人的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类型均有积极及消极的两方面特性。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
气质是天赋的,但可因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使之发生一定改变。幼儿早期教育要注意怎样使气质中的优点得到发扬,弱点得到克服。比如“麻烦型”婴儿要安排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强光、噪声和种种不良刺激的干扰。父母在处理孩子问题时保持心平气和,镇定自若,并通过有节奏的主动和被动运动、音乐、舞蹈、游戏及养成有规则的行为来疏泄孩子过盛的精力。充足的睡眠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发动缓慢型”可采用彩色玩具和悦耳的音乐使他们对外界发生兴趣,适宜的逗乐和游戏可使他们逐渐活泼起来。
(四)婴幼儿的依恋情感
依恋,是小儿与其双亲间一种特殊、持久的感情联结,属小儿早期重要情绪之一。小儿喜欢和其依恋的人接近,感到舒适和愉快;遇到陌生环境和人时,双亲的存在使之感到安全。依恋感建立后,小儿会感到无后顾之忧,更加自由地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愿意与别人相互接近,从而对今后的认知发展和社会适应产生良好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依恋将逐步发展成一种安全性依恋。它不仅促进小儿智力的发育,而且还能较容易地在成年后产生自信心和对别人的信赖,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并在将来依恋自己的家庭、社会团体和后代。
依恋主要在后天环境中形成。如双亲能满足小儿的需要,和他经常交流,给予各种愉快的刺激,依恋容易形成。如果双亲不能很好照料小儿,不注意与其感情交流,很少提供各种刺激,甚至因夫妇失和而使小儿失去安全感,就会出现各种不安全依恋或无依恋。这些小儿易在童年时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成年后也多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或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