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会关注不同年龄作业的不同方面
孩子读—、二年级时,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得端正;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己找出不正确的地方,然后改正。若孩子找出来了,就称赞孩子聪明、能干。
三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己确认。如果计算结果错了,老师批改或考试时,判了××,就让孩子自己去心疼、后悔,家长还装着深表遗憾、同情的样子: “真可惜,这儿错了一点,没得满分。没关系,下次注意一点,会考好的。”检查语文作业,发现错别字,只在下面画个小圆点,由孩子自己查字典纠正;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二)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
我看见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 “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他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还能打开吗?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都是听不进去的,也是很难改正的。
建议做法是,首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做,我们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不轻易打扰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检查。
(三)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具有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就会越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至多只有15分钟。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正处在发育当中,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好转。而小学要求学生上课要坐40分钟,然而我们并不能被动地等待孩子自我发育的完善,否则将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因此,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定的具体训练,以提高注意力,适应课堂生活。以下列举一些具体操作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 利用“限时鼓励法”
这个方法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心里估计一个完成的时间,然后征询孩子,如“语文40分钟能做完吗?数学30分钟能做完吗?如果在规定时间做完,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当达到5颗小星星的时候,爸爸会奖励一个你喜欢的东西或带你到××地方去玩。”通常情况下,孩子会乐意接受的。
若发现孩子写作业时有不专心做的表现,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让他动一动好了,毕竟家里是一个歇息的地方,比学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为,大人可在旁边提醒一下,如“已经做了15分钟了,加油!小星星在等着你呢!”这时,孩子也许会集中精力继续做下去。
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这种“限时鼓励法”是为了首先纠正孩子做作业拖拉的坏习惯,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作业写完就算达到了目的,要给予表扬,至于作业质量是否满意,是下一步的事。只要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就要称赞,不能这样说:“虽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但写得不认真,还做错了几题,快去改改!”如果这样处理问题,不断不能纠正孩子做作业拖拉的习惯,而且还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换一种方式:“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了作业,这很好,爸爸首先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继续加油。只是这儿好像做得不对,你自己再去检查一下好吗?”我想,如果这样对待孩子,那么他一定会高兴接受的。做家长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点儿进步,就是值得高兴和称赞的事。培养孩子的学习好习惯要一步一步来做,不能急于求成。
2. 利用“中途安抚法”
这种方法还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当发现孩子做作业拖拉,家长感到必须制止时,可以走到孩子身边,用手边抚摩他的头,边说:“是不是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妈妈帮你一下?”这样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说没有难题会做,这时大人要表现出一种平静的神情:“你很聪明,马上会做完的,妈妈等着你好吗?”这种方法,实际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拖拉的行为,然后让孩子明白:大人在关注他,希望他快一点儿完成作业。
对待做作业拖拉、爱玩的孩子,不能在一旁总是用责怪、数落、抱怨的语言说教他,如,“做作业总是不专心,真是个‘调皮鬼’。”“快做,不要玩。”“几道题,也要做半天,真没出息。”越是责骂、数落孩子,越会加重他的坏习惯。
3. 采用“直接要求法”
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起作用,那么可以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这种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然后直接提出完成的时间,如“今天的语文作业不算多,用20分钟完全可以做完。数学稍微多一点,用35分钟做完。如果在规定时间没完成,到了时间,爸爸便会收起你的作业,装在书包里,不能在家继续做了。老师发现你的作业没做完,会处罚你的”,由此产生的责任完全是由孩子自己承担的。“当然,你觉得时间不够,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再商定完成时间。”那么,大人说到就要做到,当然,在执行这一规定时,情绪要平静,不能发火。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的。这种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带有强迫性,要事先与老师取得联系,请老师做好配合,以免老师认为家长不检查作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老师。
4.玩扑克游戏
玩扑克游戏,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在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加快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这种方法能培养注意力高度集中,由于是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非常受孩子欢迎,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就会有所提高。
5. 利用“舒尔兹表格”
可以利用“舒尔兹表格”进行注意力训练。舒尔兹表格,是将一系列数字随机放在表格中,让孩子按顺序找到这些数字,记录孩子每次用的时间,每天玩一到两次,比如:1到25这些数字随机放在“5×5”的表格中,孩子就要从1依次找到25,数字可以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渐增多。为了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孩子可以和家长比赛,或者和自己比赛,记录每次所用的时间,有进步就给予表扬。(5×5舒尔兹表,随着孩子越玩越熟练或者孩子年龄增大,可以玩6×6、7×7、8×8的等)
6. 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
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等等。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做对给红五星奖励或打分。
7. 训练听力、注意力
孩子往往在上课听讲时也容易分神,所以听力、注意力的训练也很重要,每天给孩子读一篇文章,读完后要他回答书中的问题,长期坚持就会提高孩子的听力、注意力。或者由家长给孩子念一组数字,或一组词语,让孩子正背或者倒背出来,比如“3698”,倒背就是“8963”,逐渐增加数字和词语的长度,这个游戏不仅能训练注意力,还训练了孩子的记忆力。还可以每天放学回来追问一下每天上课的内容,让孩子把每天每节课的内容复述给家长们听,这样也能无形中养成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8. 培养注意力的其他方法
家长必须注重解决孩子写作业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决相应问题。
(1)时间分割法
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一般来说是短暂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如果持续时间太长,大脑就会疲劳,学习效率变低,加之作业量大,会感到做作业是漫长而痛苦的事。面对总也做不完的作业,孩子最后选择的结果就是拖拉。因此,可以把时间化整为零,分割成三四段。比如估计要用1小时完成的作业,把时间分成三个“20分钟”,每个“20分钟”一结束,就休息5或10分钟。由于每次时间短,还有“短期终极目标”作为激励,做起作业来孩子就会感觉有盼头,就会在规定的时间内思想高度集中地做作业。也可以用化数为量的办法,即把要做的所有作业按数量划成几部分。比如,有15道数学题,规定每做完5道题就休息5分钟,然后再做下一个5道题。休息时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可以陪孩子说说话或做点游戏。开始实施时一定要有家长监督提醒,严格把握好休息与做作业的时间。
(2)能力训练法
首先,学习是一种能力,写作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是视觉、知觉和动作协调配合的能力,所有的作业材料必须经过视觉来做文字处理,同时还要通过大脑传递给手,由手来完成作业。也就是说,作业是由眼睛和手共同“协调、配合”的结果。如果孩子的视觉分辨能力、视觉广度、视觉记忆以及精细动作落后,那么,做作业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件困难的甚至是难以胜任的工作。再加上小孩子一般靠兴趣做事,学习的时候玩东西要比从事抄写或者反复计算轻松得多。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做作业拖拉的坏习惯,最重要的是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能力的提高会带动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多做户外活动是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粘知了、捉蝈蝈、篮球投篮、打乒乓球、打靶等都可以锻炼视觉与手的协调能力,剪纸、仿绘、穿针线等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走迷宫、图形辨异等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视觉能力。另外,跳绳、滑冰、蹦蹦床、走平衡木等活动可以培养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四)巧妙点拨孩子做习题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长点拨不会做的习题或“爬坡”难题,家长做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拨,是必要也是必需的。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诱导和培养。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其方法如下。
1. 让孩子反复读题
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正确的方法是:“你很聪明,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大人要高兴地称赞:“我说你很聪明吧,只要仔细一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
孩子不会做的题,大人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易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是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2. 用例题作辅导
对于孩子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由于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家长有耐心地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这种做法,虽然大人要多付出一些努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处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会学习的孩子,说到底就是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能够以弄懂例题为基础,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习题。这就叫做“活读书”,而不是“死读书”。有的家长似乎很疼爱孩子,生怕他多动脑,一遇到难题,就告诉其做法,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应当避开。
3. 只讲关键点
对于有些数学难题,家长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提示,去思考、列式计算。而不能将算式直接列出来,或告诉孩子第—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如果这样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就永远打不开。
当然,孩子上四年级以后,数学题都很难了,许多爬坡题家长也无能为力,如果请家教辅导,那么我建议家长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去辅导孩子,不要一来就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题,如果是这样,看起来孩子的难题解决了,但思路还是没有打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