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其体质和健康状况对成年期的体质健康乃至国民的整体素质都有重要影响。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表现在多项运动素质呈下降趋势,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流行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等多个方面[1~5]。在分析当前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时大都将体育锻炼不足列为首要因素[6~8],为此,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教育部门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将每天锻炼1小时纳入教学计划并督促落实。本文以每天锻炼1小时为指标,利用2010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大样本资料,分析了山东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体质状况的影响,为制定和落实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1 对象及方法
以2010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小学4年级以上的29 762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9~18岁。采用全国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和行为。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及运动素质的检测,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测试细则,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完成。
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裸眼视力,视力低于5.0者为视力低下,再做进一步串镜检查,判断屈光不正性质,若正片视力下降,负片视力提高为近视,反之为远视。根据身高、体重的检测结果,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用中国儿童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9]。
根据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在校期间参加的所有体育活动,主要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天平均锻炼>1h和<1h),比较两组青少年的体能素质及近视和超重、肥胖率。用SPSS 11.0软件包计算两组青少年性别、年龄别的BMI、肺活量/体重、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和耐力素质(9~12岁50m×8往返跑,13~18岁男生1 000m和女生800m)的均值和标准差,做t检验。计算两组青少年近视和超重、肥胖的标准化总率。
2 结果
2.1 体育锻炼对BMI和超重肥胖的影响
不同体育锻炼情况下青少年BMI水平比较见表1。每天平均锻炼>1h组青少年的BMI低于<1h组,其中男生9、10、14岁和女生12、14、1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青少年BMI的第50百分位数(P50)见图1、图2,每天锻炼>1h组的BMI低于<1h组。各年龄组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见图3、图4,锻炼>1h组青少年的标准化“超重+肥胖”总率为23.61%(男)、13.61%(女),锻炼<1h组为27.31%(男)、14.87%(女),后者高于前者(图5)。
表1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青少年的BMI水平比较(kg/m2)
*有统计学意义。
图1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男生BMI的P50曲线
图2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女生BMI的P50曲线
图3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男生“超重+肥胖”率
图4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女生“超重+肥胖”率
图5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9~18岁青少年标化“超重+肥胖”总率
2.2 体育锻炼对肺功能的影响
肺活量/体重指数是用体重来校正肺活量以消除体格因素对肺功能的影响,即所反映的肺活量是克服体重负荷后的体现,更能真实反映肺功能的实际水平。两组青少年的肺活量/体重比较见表2,每天平均锻炼>1h组青少年的肺活量/体重高于<1h组,其中男生10~14岁,女生10、12、13、14、15、1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青少年肺活量/体重的P50曲线见图6、图7,每天锻炼>1h组高于<1h组。
表2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青少年的肺活量/体重比较(mL/kg)
*有统计学意义。
图6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男生肺活量/体重的P50曲线
图7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女生肺活量/体重的P50曲线
2.3 体育锻炼对近视的影响
群体青少年每天锻炼>1h的比例与近视患病率曲线见图8。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锻炼>1h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近视率呈上升趋势,二者呈现明显的“剪刀差”态势。锻炼>1h组青少年的标准化近视患病总率为63.68%(男)、70.56%(女),锻炼<1h组为66.13%(男)、72.23%(女),后者高于前者(图9)。
图8 各年龄体育锻炼和近视率曲线
图9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9~18岁青少年标准化近视总率
2.4 体育锻炼对运动素质的影响
不同体育锻炼情况下青少年爆发力素质比较见表3。平均每天锻炼>1h组青少年的立定跳远大于<1h组,男生除11、15、16岁,女生除9、10、11、15、16岁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青少年立定跳远的第50百分位数(P50)见图10、图11。不同体育锻炼情况下青少年耐力素质比较见表4。每天平均锻炼>1h组青少年的耐力素质优于<1h组,除女生9、16岁外,其他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青少年耐力素质的第50百分位数(P50)见图12、图13。不同体育锻炼情况下青少年柔韧素质比较见表5。每天平均锻炼>1h组青少年的坐位体前屈大于<1h组,其中男生13~18岁、女生10、15、17、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青少年柔韧素质的第50百分位数(P50)见图14、图15。体育锻炼对13~18岁男生上肢力量(引体向上)有明显影响,每天平均锻炼>1h组青少年的引体向上大于<1h组,除16岁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3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青少年的爆发力素质比较(立定跳远,cm)
*有统计学意义。
图10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男生立定跳远的P50曲线
图11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女生立定跳远的P50曲线
表4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青少年的耐力素质比较(s)
9~12岁50m×8往返跑,13~18岁男生1 000m、女生800m;*有统计学意义。
表5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青少年的柔韧素质比较(坐位体前屈,cm)
*有统计学意义。
图12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男生耐力跑素质的P50曲线
(9~12岁50 m×8往返跑,13~18岁1 000 m跑)
图13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女生耐力跑素质的P50曲线
(9~12岁50 m×8往返跑,13~18岁800 m跑)
图14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男生坐位体前屈的P50曲线
图15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女生坐位体前屈的P50曲线
表6 不同体育锻炼状况下男生引体向上比较(次)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最有利因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发育。本文研究表明,每天锻炼1小时以上的青少年其肺活量/体重指数、爆发力、耐力及柔韧素质明显优于不足1小时的少年,说明国家将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纳入教学计划是科学、正确的。调查还发现,目前山东省中小学生能够达到这一指标(每天锻炼1小时)的比例还很低,说明体育锻炼不足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群体学生每天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的比例随年龄/学段的升高而降低,与学业负担的不断加重有关。
近视是中小学生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导致儿童青少年注意力深度、广度受限,辨认远处和精细目标能力下降,对学习和体质健康有不良影响。导致青少年人群近视高发的关键原因是学习负担过重、视近工作时间过长、不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缺乏体力活动)等[10]。本文研究发现,每天锻炼1小时以上的青少年其标准化近视总率低于不足1小时的少年,原因在于体育锻炼能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有助于消除脑力和视觉疲劳,对学习负担较重的青少年无疑是极其有利的。
肥胖流行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1,12],近二十几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呈明显的快速上升趋势[4,5]。体育锻炼是调节体重的重要因素,体育锻炼不足,使能量消耗减少,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因素之一。本文研究发现,每天锻炼1小时以上的青少年其标准化超重和肥胖总率低于不足1小时的少年,说明强化学校体育运动也是控制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有效手段之一。
总之,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对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是有效的,但目前能够达到这一指标的学生比例还很低,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每天锻炼1小时为何难以落实
3.1.1 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原因 应试教育的质量观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社会及学生家长看重的是学校的高考上线率、录取率以及名牌学校的达线率。在此背景下,学校陷于两难境地,搞应试教育明显违背了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狠抓升学率,学校一定程度上又面临着“生存危机”,择校、择班的就是例证。这种状况反复折腾,学校体育自然就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忽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也就难以保证。
3.1.2 教育内部的原因 教育内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表现在经费投入不足、运动场地和器材、师资力量等不能满足学校体育运动的需要。往往看重的是分数(智育),轻视的是德育,丢掉的是体育,存在学生体育活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3.1.3 学生本身的原因 相当一部分学生吃不了苦,特别是一些城市里的独生子女,“骄”“娇”二气十足。上学以车代步,回到家里则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懒惰思想严重,不见阳光,不历风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不愿意参加那些吃苦流汗的体育活动,要么装病请假,要么出勤不出力,有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自由度大,随意性很强,运动量和锻炼效果大打折扣。
3.1.4 教学改革的因素 “体质健康标准”替代体育达标考核,本是改革者美好的愿望,希望消除学生为达标而达标的体育锻炼模式,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广泛性。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如《体质健康测试》的合格标准偏低,致使部分学生无须进行持续性锻炼就能达到合格标准,削弱了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随着“快乐体育”理念的引入,过分强调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忽视了运动负荷的安排,出现运动负荷过小、锻炼效果差的现象。另外,学校因担忧意外伤害引起的纠纷,对体育锻炼有所顾虑,致使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不愿意参加的项目不安排,运动量较大的项目被取消等现象,也是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不足的原因之一。
3.2 全面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 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计划,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校长是落实计划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更新观念、冲破升学率的高压线;健全“1小时活动计划”的组织管理网络,统一安排各项体育活动,职责明确,督促落实;体育课是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计划的必要基础,课外活动是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计划的主体。
(张迎修 高学峰)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3-108.
[2] 季成叶.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和疑似近视流行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97-99.
[3] 张迎修.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流行的地域分布特点.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686-688.
[4] Ji CY,Cheng TO.Epidemic increase i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children from 1985to 2005.Int J Cardiol,2009,132(1):1-10.
[5] Zhang YX and Wang SR.Distribution of body mass index and the prevalence chang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adolescents in Shandong,China from 1985to 2005.Ann Hum Biol,2008,35(5):547-555.
[6] 张迎修.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原因及对策思考.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771-772.
[7] 张迎修.山东省大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及相关作息情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24-126.
[8] 陈润,马迎华,张芯.北京、沈阳部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66-568.
[9]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10] 季成叶.中国学生视力不良和疑似近视流行的动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677-680.
[11] Wang Y,Lobstein T.Worldwide trends in childhood overweight and obesity.Int J Pediatr Obes,2006,1(1):11-25.
[12] Popkin BM,Doak cm.The obesity epidemic is a worldwide phenomenon.Nutrition Reviews,1998,56(4):106-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