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国人的中秋节,按中国的历法,农历的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故称“仲秋”;而八月十五则是秋季已经过年,故称“中秋”。先秦时中秋已有祭月、拜月的习俗,不过,那时仅是对自然的崇拜而已。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赏月之风,文人学士也留下了许多歌咏月亮的诗歌,然而,当时的活动并不局限在某一天,所以,八月十五日还没有形成为节日。从我国现存最早的岁时专著《荆楚岁时记》来看,至少在南北朝时,“中秋节”的概念尚未形成。
隋唐时期,人们愈来愈多地认识到,中秋之时,天高气爽,万象澄鲜,月圆如盘,清辉似水,实为赏月的最佳时刻。欧阳詹《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中。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况埃不流,太空悠悠。婵娟徘徊,桂花上浮。升东林,入西楼,肌骨之疏凉,神气之清冷。”中秋之时,寒暑均匀,天空一尘不染,大地桂花飘香,观赏天上明月,自然神清气爽。杜甫的《八月十五夜》也写道:“水路颖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诗中的“见羽毛”和“数秋毫”,将夜空的澄澈与月色的皎洁突现得异常清楚。于是,中秋赏月逐渐成风,八月十五也被视为“中秋节”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说:“苏頲与李义对掌文诰,玄宗顾念之深也,八月十五夜,于禁中直宿学士玩月,备文酒之宴。”据说,唐玄宗后来在宫中还修建了“赏月台”。及至宋代的太宗年间,临安朝廷便将中秋定为正式节日。这实际上是对唐代以来民间已形成的中秋节的官方认同。吴自牧《梦粱录》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的记述。至元、明、清各朝,赏月之风代有发展。
月饼,不只由于形状与月亮相似,还在于它与中国人的月圆情结有密切关系,所以,月饼自然也成了中秋节的必备食品之一。但是,中秋食月饼并非唐宋始,更不可始于唐代之前。像陶谷《清异录》所载,唐五代时中秋节的时令食品是“玩月羹”,未见月饼。再像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条,写汴京民众“玩月”及饮酒、食蟹、吃石榴、红枣、板粟等水果的热闹场面,也未见有吃月饼的记载。不过,吴自牧《梦粱录》和周密《武林旧事》两书“市肆食品”条中倒有叫“月饼”这个名称的食品。推理当为中秋节食用的。遗憾的是该两书都没有指出这“月饼”是中秋节吃的。何况《梦粱录》和《武林旧事》明确记述这“月饼”是“蒸作从食”的,类似馒头一样的蒸饼,并非烘焙或者火烤出炉的,它同后世的月饼相去太远。至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诗句,也难以证明是专写中秋节吃的和是烘烤而成的。即便是该两书关于临安民众中秋玩月活动的记述中亦没有谈到有吃月饼的事。看来,南宋临安的月饼,同当时的梅花饼、菊花饼、荷叶饼一样,仅是“形似”的普通市食,尚未正式成为中秋节的必备食品。中秋节食月饼当还要晚一些时候。因此说,那种将汉时由西域传入的“胡饼”和晚唐时皇上春日赐给进士曲江宴的“红绫饼{L-End} ”说成是唐代中秋节吃的月饼,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至于说江浙一带的“太师饼”是中国三千多年前的“最早月饼”、“(月饼)最迟在魏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以及唐明皇与杨贵妃中秋赏月时,“御厨制作出象征月亮的乾坤夹饼……便成为中秋佳节的传统月饼。”等等,更是无稽之谈了。
那么,中秋吃月饼究竟始于何时?就目前所能看到的史料都在唐宋之后。《元氏掖庭记》中有:“仲秋之夜……当其月丽中天,彩云四合,帝(元武宗)乃开宴张乐,荐蜻翅之脯,进秋风之脍,酌玄霜之酒,啖华月之糕”的句子,据说这“华月之糕”与月饼相似。《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卷二载:“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之莲花……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明宫史》也写道:“(八月)自初一起,即有卖月饼者。加以西瓜,互相馈送……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饼,仍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上述几条史料说明,元代武宗年代,中秋节吃同月饼相似的“华月之糕”疑为中秋吃月饼的肇始。到了明代,无论是南方与北方,还是宫廷与民间,中秋吃月饼已相当普及了。清代,此俗继续沿袭。《燕京岁时记》有“中秋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又“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林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不唯如此,各地也出现了许多精美的月饼品种,诸如枣泥馅、椒盐芝麻馅、猪油松仁馅、冰糖水晶馅、莲茸白糖馅等。截至清末民初,全国还形成京式月饼、苏式月饼、广式月饼、秦式月饼等不同的风味流派。
现在,每逢中秋,市场上月饼品种的包装、口味和色形,更是万紫千红,千姿百态。不管是五仁、莲茸、蛋黄、水晶月饼,还是鲍鱼、鱼翅、绿茶、水果月饼,都在传递着健康理念和月圆情结。尤其是月饼团圆的文化内涵,既释放血缘聚合人们彼此的思念与亲情,又增强亲朋的凝聚与和谐。小小月饼,在中华儿女心目中,承载着对团圆美满的期盼,昭示着吉祥、幸福与安康,象征着亲情、友情、爱情与乡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月饼不只是中国重要的节日载体,更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
注:原载西安曲江出版社《咥哉寿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