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建设项目财务分析
建设项目财务分析(也称财务评价)是在完成市场调查与预测、拟建规模、营销策划、资源优化、技术方案论证、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各方案投入与产出的基础数据进行推测、估算,对拟建项目各方案进行评价和选优的过程。本章主要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原建设部于2006年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所确定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阐述建设项目财务分析的内容、方法和基本步骤,并通过计算示例的演示,说明财务评价报表的编制过程。
7.1 财务分析的内容与类型
7.1.1 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前提下,从项目的角度出发,计算项目范围内的财务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明确项目对财务主体的价值以及对投资者的贡献,为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以及银行审贷提供依据。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内容应根据项目性质、项目目标、项目投资者、项目财务主体以及项目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程度等具体情况确定。
对于经营性项目应主要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对于非经营性项目应主要分析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
1)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
通过一系列指标计算分析项目在财务上的盈利能力,其主要分析指标包括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净现值、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和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等。
2)偿债能力
通过一系列指标计算分析使用债务资金的项目是否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其主要指标包括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和资产负债率等。
3)财务生存能力
分析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以实现财务可持续性。财务可持续性首先体现在有足够大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其次,各年累计盈余资金不应出现负值。若出现负值,应进行短期借款,同时分析该短期借款的年份长短和数额大小,进一步判断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
7.1.2 融资前分析和融资后分析
项目决策分为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两个层次。投资决策重在考察项目净现金流的价值是否大于其投资成本;融资决策重在考察资金筹措方案能否满足要求。严格地说,投资决策在前,融资决策在后。根据不同的决策需要,财务分析可分为融资前分析和融资后分析。一般宜先进行融资前分析,在融资前分析结论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初步设定融资方案,再进行融资后分析。在项目的初期研究阶段,例如项目建议书阶段,也可只进行融资前分析。
1)融资前分析
融资前分析是指在考虑融资方案前就可以开始进行的财务分析,即不考虑债务融资条件下进行的财务分析。融资前分析只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并以投资现金流量分析为主要手段。融资前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是从项目投资总获利能力角度,考察项目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以动态分析(折现现金流量分析)为主,静态分析(非折现现金流量分析)为辅。
进行现金流量分析应正确识别和选用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融资前财务分析的现金流量应与融资方案无关。从该原则出发,融资前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建设投资、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流动资金、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为了体现与融资方案无关的要求,各项现金流量的估算中都需要剔除利息的影响,所以采用不含利息的经营成本作为现金流出;在流动资金估算、经营成本中的修理费和其他费用估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利息的影响。
根据需要,可从所得税前和(或)所得税后两个角度进行考察,选择计算所得税前和(或)所得税后指标。所得税前和所得税后分析的现金流入完全相同,但现金流出略有不同,所得税前分析不将所得税作为现金流出,所得税后分析视所得税为现金流出。
2)融资后分析
在融资前分析结果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可以开始考虑融资方案,进行融资后分析。融资后分析包括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以及财务生存能力分析,进而判断项目方案在融资条件下的合理性。融资后分析是比选融资方案,进行融资决策和投资者最终决定出资的依据。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融资后分析,但只是阶段性的。实践中,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融资后分析,才能完成最终融资决策。
7.1.3 新设项目法人财务分析和既有项目法人财务分析
根据项目融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新设法人项目融资和既有法人项目融资。
1)新设法人项目融资及财务分析
新设法人融资方式是以新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项目公司为融资主体的融资方式。采用新设法人融资方式的建设项目,项目法人大多是企业法人。社会公益性项目和某些基础设施项目也可能组建新的事业法人实施。采用新设法人融资方式的建设项目,一般是新建项目,但也可以是将既有法人的一部分资产剥离出去后重新组建新的项目法人的改扩建项目。
新设法人融资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1)由项目发起人(企业或政府)发起组建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项目公司,由新组建的项目公司承担融资责任和风险;
(2)建设项目所需资金的来源,包括项目公司股东投入的资本金和项目公司承担的债务资金;
(3)依靠项目自身的盈利能力来偿还债务;
(4)一般以项目投资形成的资产、未来收益或权益作为融资担保的基础。
采用新设法人融资方式,项目发起人与新组建的项目公司分属不同的实体,项目的债务风险由新组建的项目公司承担。
新设项目法人项目财务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在编制财务现金流量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的基础上,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由于项目能否还贷,取决于项目自身的盈利能力,因此必须认真分析项目自身的现金流量和盈利能力。
2)既有法人项目融资及财务分析
既有法人融资方式是以既有法人为融资主体的融资方式。采用既有法人融资方式的建设项目,既可以是技术改造、改建、扩建项目,也可以是非独立法人的新建项目。
既有法人融资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1)由既有法人发起项目,组织融资活动并承担融资责任和风险;
(2)建设项目所需的资金,来源于既有法人内部融资、新增资本金和新增债务资金;
(3)新增债务资金依靠既有法人整体(包括拟建项目)的盈利能力来偿还;
(4)以既有法人整体的资产和信用作债务担保。
由于既有项目法人项目不组建新的独立法人,项目的运营与理财同现有企业的运营与理财融为一体,因此与新设项目法人项目相比,其财务评价复杂程度高,牵扯面广,需要的数据多,涉及项目和企业两个层次、“有项目”与“无项目”两个方面,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在不同程度上利用了原有资产和资源,以增量调动存量,以较小的新增投入取得较大的效益;在财务评价中,注意应将原有资产作为沉没费用处理。
(2)原来已在生产,若不改扩建,原有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项目效益与费用的识别与计算要比新设项目法人项目复杂得多,着重于增量分析与评价。例如,项目的效益目标既可以是新增生产线或新品种,又可以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或质量等多个方面;项目的费用不仅要考虑新增投资、新增成本费用,而且还要考虑因改造引起的停产损失和部分原有资产的拆除和迁移费用等。
(3)建设期内建设与生产可能同步进行,出现“有项目”与“无项目”计算期是否一致问题。这时应以“有项目”的计算期为基础,对“无项目”进行计算期调整。调整的手段一般是追加投资或加大各年修理费,以延长其寿命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将“无项目”适时终止,其后的现金流量作零处理。
(4)项目与企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要考察项目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又要考察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这就提出了项目范围界定的问题。对于那些难以将项目(局部)与企业(整体)效益与费用严格区分的项目,增量分析将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这时应把企业作为项目范围,从总量上考察项目的建设效果。
按照费用与效益识别的有无对比原则,对既有项目法人项目而言,为了求得增量效益与费用的数据,必须要计算以下五套数据。
(1)“现状”数据,反映项目实施前的效益和费用现状,是单一的状态值。
(2)“无项目”数据,指不实施该项目时,在现状基础上考虑计算期内效益和费用的变化趋势(其变化值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零),经合理预测得出的数值序列。
(3)“有项目”数据,指实施该项目后计算期内的总量效益和费用数据,是数值序列。
(4)“新增”数据,是“有项目”与“现状”效益和费用数据的差额。
(5)“增量”数据,是“有项目”与“无项目”效益和费用数据的差额,即“有无对比”得出的数据。
以上五套数据中,“无项目”数据的预测是一个难点,也是增量分析的关键所在,应采取稳妥的原则,避免人为地夸大增量效益。若将“现状”数据和“无项目”数据均看作零,则“有项目”数据与“新增”数据、“增量”数据相同,这时有项目就等同于新设项目法人项目。
7.2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财务分析的方法是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要素的基础数据,编制财务分析辅助报表,估计财务效益和费用,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分析的基本报表,计算财务分析指标,并进行建设项目财务可行性的判断。
7.2.1 财务分析报表
1)财务分析报表的构成
财务分析报表由辅助报表和基本报表共同组成。首先通过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的确定、估算与分析,编制出财务评价的辅助报表;将辅助报表中的基础数据进行汇总后编制出用于财务评价的基本报表。财务分析报表的构成可见表7.1所示。
表7.1 财务分析报表构成
2)财务分析基本报表的内容
(1)财务现金流量表
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用以计算各项动态和静态评价指标,进行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具体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①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该表以项目为一个独立系统,从融资前的角度出发,不考虑投资来源,假设全部投资都是自有资金。用于计算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及净现值等财务分析指标。
②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该表从项目法人(或投资者整体)的角度出发,以项目资本金作为计算基础,把借款还本付息作为现金流出。用于计算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③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该表分别从各个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以投资者的出资额作为计算的基础,用于计算投资各方内部收益率。只有投资者中各方有股权之外的不对等利益分配时,投资各方的收益率才会有差异,才需要编制此表。
(2)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及税后利润的分配情况,用于计算总投资收益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等指标。
(3)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现金流入和流出,计算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分析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
(4)资产负债表
用于综合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及应对关系,计算资产负债率。
(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借款本金偿还和利息支付情况,用于计算借款偿还期或者偿债备付率、利息备付率等指标。该表可以与辅助报表中的“建设期利息估算表”合二为一。
3)辅助报表与基本报表的关系
图7.1给出了辅助报表与基本报表之间的关系与数据走向。可以看出,财务评价的数据是从辅助报表流向基本报表的,辅助报表是基本报表的基础,而基本报表则是计算财务评价各类指标的依据。
图7.1 辅助报表与基本报表之间的关系
7.2.2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成及其与基本报表的关系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如图7.2所示。
融资前分析以动态分析为主静态分析为辅。融资前动态分析以营业收入、建设投资、经营成本和流动资金的估算为基础,考察整个计算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计算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等指标。融资前静态分析可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用以反映收回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时间。融资后分析以融资前分析和初步的融资方案为基础,考察项目在拟定融资条件下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判断项目方案在融资条件下的可行性。
融资后的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考察项目投资的盈利水平,它直接关系到项目投产后能否生存和发展,是评价项目在财务上可行性程度的基本标志。盈利能力的大小应从两方面进行评价:
(1)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正常生产年份可能获得的盈利水平,即主要通过计算总投资收益率、资本金净利润率等静态指标,考察项目在正常生产年份年度投资的盈利能力,以及判别项目是否达到行业的平均水平。
图7.2 项目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2)项目整个寿命期间内的盈利水平,即主要通过计算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以及投资回收期等动态和静态指标,考察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盈利能力及投资回收能力,判别项目投资的可行性。
融资后的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是考察项目的财务状况和按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它直接关系到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和企业的财务信用程度。偿债能力的大小应从两方面进行评价:
(1)考察项目偿还建设投资国内借款所需要的时间,即通过计算借款偿还期,考察项目的还款能力,判别项目是否能满足贷款机构的要求。
(2)考察项目资金的流动性水平,即通过计算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各种财务比率指标,对项目投产后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用以反映项目寿命期内各年的利润、盈亏、资产和负债、资金来源和运用、资金的流动和债务运用等财务状况及资产结构的合理性,考察项目的风险程度和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与速度。
融资后的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在财务分析辅助表和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的基础上编制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分析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以维持正常运营,实现财务可持续性。这里的可持续性首先体现在有足够大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其次是各年累计盈余资金不应出现负值。
财务评价指标与其基本报表的关系见表7.2所示。
表7.2 财务评价基本报表与财务评价指标的关系
7.2.3 财务分析步骤
财务评价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基础数据的调查与测算
在熟悉拟建项目基本情况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预测确定或相关专业人员提供的,例如产出物数量、销售价格、原材料及燃料动力消耗量及其价格、人员数量和工资、折旧和摊销年限、成本计算中的各种费率、税率、汇率、利率、计算期和运营负荷等,收集整理出初级基础数据;通过初级数据计算、派生出来,例如成本费用、销售(营业)收入、销售税金与附加、增值税等数据,供下一步财务分析之用。
2)评价参数的选用
这里的评价参数主要指判别用参数,即用于判别项目效益是否满足要求的基准参数,例如基准收益率或最低可接受收益率、基准投资回收期、基准投资利润率等,这些基准参数往往需要通过专门分析和测算得到,或者直接采用有关部门或行业的发布值,或者由投资者自行确定。
3)辅助报表的编制
依据上述的基础数据,估算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费用,进而编制财务评价的辅助报表。
4)基本报表的编制与指标计算
编制融资前分析的基本报表与指标的基本步骤:
(1)估算建设投资、营业收入、经营成本和流动资金;
(2)编制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计算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等指标;
(3)如果分析结果表明项目效益符合要求,再考虑融资方案,继续进行融资后分析;
(4)如果分析结果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通过修改调整项目的方案设计以达到项目效益的要求,如果修改或调整后仍然不能满足要求,可以据此作出放弃项目的建议。
编制融资后分析的基本报表与指标的基本步骤:
(1)在融资前分析结论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初步设定融资方案;
(2)在已有财务分析辅助报表的基础上,编制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和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3)编制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计算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考察项目资本金可获得的收益水平;
(4)编制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计算投资各方的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考察投资各方可获得的收益水平。
5)作出财务效益分析结论
利用各基本报表,可直接计算出一系列财务评价的指标,包括反映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将这些指标值与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基准值进行对比,就可得出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的评价结论。
为了减少项目在未来实施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保证项目效益的兑现,在财务分析后,还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7.3 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
7.3.1 盈利能力指标计算
盈利能力分析是项目财务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计算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和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等指标,考察项目财务上的盈利能力。
1)静态指标
所谓静态指标,就是在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前提下,针对项目或方案的经济效果所进行的经济计算与度量。财务评价中主要有下列几个静态指标:
(1)项目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或投资返本年限)是以项目的净收益回收项目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或者说是为补偿项目的全部投资而要积累一定的净收益所需的时间。项目评价求出的投资回收期(Pt)与基准投资回收期(Pc)比较,当Pt≤Pc时,表明项目投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能满足设定的要求。投资回收期一般以年为单位,并从项目建设开始年算起。若从项目投产年算起,应予注明。项目投资回收期可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CI——现金流入量;
CO——现金流出量;
(CI-CO)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Pt——投资回收期(年)。
投资回收期可用现金流量表中累计净现金流量计算求得,详细计算公式为:
式中:T——各年累计净现金流量首次为正值或零的年数。
(2)总投资收益率(ROI)
总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正常生产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BIT——项目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
TI——项目总投资。
总投资收益率可根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求得。在财务评价中,将总投资收益率与同行业的基准收益率对比,以判别项目单位投资盈利能力是否达到所要求的水平。
(3)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它反映投入项目的资本金的盈利能力。资本金净利润率可根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投资使用与资金筹措计划表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净利润就是“利润与利润分配表”中的税后利润 。
2)动态指标
所谓动态指标,就是在考虑(以复利方法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情况下,对项目或方案的经济效益所进行的计算与度量。与静态指标相比,它的特点是能够动态地反映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的资金运动情况,包括投资回收期以后若干年的经济效益、项目结束时的固定资产余值及流动资金的回收等。
动态指标的计算是建立在资金等值的基础上的,即将不同时点的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换算成同一时点的价值。它为不同方案和不同项目的经济比较提供了同等的基础,并能反映出未来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
常用的财务评价动态指标有如下几个:
(1)财务净现值(FNPV)
财务净现值是指项目按设定的折现率(ic)将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起点(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当FNPV≥0时,项目财务上盈利能力可接受;当FNPV<0时,项目财务上不可行。利用财务现金流量表可以计算出财务净现值FNPV,其表达式为
式中:ic——设定的折现率。取部门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最低可接受收益率。
n——计算期年数。包括建设期和生产运营期,一般取10~20年。
(2)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若FIRR≥ic,项目财务上盈利能力可接受;若FIRR<ic,项目财务上不可行。其表达式为:
应当指出的是,在项目财务评价中,存在三个不同的内部收益率: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各方内部收益率。尽管对应的财务现金流量表内涵不完全一样,但其内部收益率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7.3.2 偿债能力指标计算
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是针对使用债务性资金的项目,通过编制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计算借款偿还期、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等指标,分析项目的借款偿还能力;并通过编制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考察项目的财务状况。
1)借款偿还期(Pd)
借款偿还期是指在国家财政规定及项目具体财务条件下,项目投产后以可用作还款的利润、折旧、摊销及其他收益偿还(最大能力还款)建设投资借款本金(含未付建设期利息)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表示。该指标适用于那些没约定偿还期限而希望尽快还款的项目,计算出的数据越小,说明偿债能力越强。其表达式为:
式中:Id——建设投资借款本金和(未付)建设期利息之和;
Pd——借款偿还期(从借款开始年计算,若从投产年算起时应予注明);
Rt——第t年可用于还款的最大资金额。
实际应用中,借款偿还期可由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直接推算,以年表示。其计算式为:
Pd=借款偿还后开始出现盈余的年份-开始借款年份+
当借款偿还期满足贷款机构的要求期限时,即认为项目是有清偿能力的。
2)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对于某些涉及利用外资的项目,其国外或境外的借款偿还期限已经预先约定,这时应计算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以考察项目偿还利息或债务的保障能力。并根据不同的还款方式,计算约定期内各年应偿还的本金和利息数额。
(1)利息备付率(ICR)
利息备付率是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应付利息(PI)的比值,它从付息资金来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项目偿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和支付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BIT——息税前利润;
PI——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应付利息。
利息备付率应分年计算。利息备付率至少应大于2;若低于1则表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利息,偿债风险很大。
(2)偿债备付率(DSCR)
偿债备付率是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用于计算还本付息的资金(EBITDA—TAX)与应还本付息金额(PD)的比值,它从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项目偿付债务本息的保障程度和支付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BITDA——息税前利润加折旧和摊销;
TAX——企业所得税;
PD——应还本付息金额,包括还本金额、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全部利息。
偿债备付率应分年计算。偿债备付率至少应大于1;若低于1则表示没有足够的资金偿付当期债务,需通过短期借款偿付已到期债务。
3)资产负债率(LOAR)
资产负债率是指各期末负债总额(TL)与资产总额(TA)的比率,表示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得来的。它是评价项目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反映项目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资产负债率可由资产负债表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TL——期末负债总额;
TA——期末资产总额。
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在40%~60%。对于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例如高科技企业,为减少财务风险应选择比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对于经营风险低的企业,例如供水、供电企业,资产负债率可以较高。我国交通、运输、电力等基础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为50%,加工业为65%,商贸业为80%。而英国、美国资产负债率很少超过50%,亚洲和欧盟则明显高于50%,有的成功企业达70%。
4)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指一定时点上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法人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流动比率可由资产负债表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00%(即经验值为2∶1)较适当,理由是变现能力差的存货通常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左右。但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平均值已降为1.5∶1左右。例如,美国平均为1.4左右,日本为1.2左右,达到或超过2的企业已经是个别现象。
5)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指一定时点上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法人在短时间内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可由资产负债表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00%较适当。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降为80%左右。在有些行业,例如小型零售商很少有赊销业务,故很少有应收账款,因此速动比率低于一般水平,并不意味着缺乏流动性。
7.4 财务分析示例(表中数据取的整数值,结果稍有误差)
7.4.1 项目概况与基础数据
某项目建设期为2年,生产期为8年,项目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借款利息)3000万元,预计90%形成固定资产,10%形成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折旧年限10年,按直线折旧法,残值率为5%;无形资产按6年摊销。流动资金投资300万元,全部使用贷款,并在投产年一次投入。其他数据见表7.3所示。
表7.3 某项目财务分析基础数据 单位:万元
建设投资贷款年利率为9%,按季计息,以项目的最大还款能力加以偿还;流动资金贷款年利率为10%,按年计息。假定增值税税率为17%,附加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税率共为5%,所得税率为25%,基准投资收益率为15%,基准投资回收期为7年。
7.4.2 财务分析报表编制与指标计算
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的编制
建设利息估算表见表7.4所示。表中数据计算如下:
表7.4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单位:万元
续表7.4
建设投资贷款年利率为9%,按季计息,则年有效利率为
当总贷款分年均衡发放时,建设期利息的计算可按当年借款在年中支用考虑,即当年贷款按半年计息,上年贷款按全年计息。计算公式如下:
2)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值税估算表的编制
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值税估算表见表7.5所示。该示例只涉及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计算方法参见2.3.2节。以第3年为例,数据计算过程如下:
表7.5 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值税估算表 单位:万元
续表7.5
进项税按外购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为基数计算。
第3年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适应税率=(218+0+0)×5%=11(万元)
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见表7.6所示。(表中数据取的整数值,结果稍有误差)
表7.6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 单位:万元
从示例所给的已知条件可知,项目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的90%形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10年,按直线折旧法,残值率为5%,计算得
固定资产原值=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建设期利息=
3000×90%+46.55+120.75=2867.3(万元)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2867.3×9.50%=272.40(万元)
第三年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当期折旧费=2867.3-
272.40=2594.9(万元)
4)无形资产摊销费估算表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见表7.7所示。
表7.7 无形资产摊销费估算表 单位:万元
从示例所给的已知条件可知,项目建设投资的10%形成无形资产,按6年摊销,年摊销费=无形资产原值/摊销年限,计算得:
无形资产原值=3000×10%=300(万元)
当期摊销额=300/6=50(万元)
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及利润与利润分配表三表联算
建设投资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见表7.8所示,流动资金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见表7.9所示,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见表7.10所示,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见表7.11所示。在融资方案确定(即,确定了还本期及每年还本额)情况下,三个表可按顺序进行编制。如果融资方案不确定,则可采用最大还款能力还款方式编制三表,这时需进行三表联算。
表7.8 建设投资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单位:万元
续表7.8
表7.9 流动资金借款还本付息表 单位:万元
表7.10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单位:万元
续表7.10
表7.11 利润和利润分配表 单位:万元
续表7.11
根据基础数据和前面诸表的数据,就可以完成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的编制。但需注意: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中,财务费用一项包括了长期借款与流动资金借款的利息支出,而利息支出则需根据各年年初借款余额来计算。其中长期借款余额要涉及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和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的循环计算,故只能逐年地进行填制。
第三年建设借款利息=(累计建设借款+累计建设借款利息)×年有效利率
=(1500+168)×9.31%=155(万元)
第三年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流动资金借款额×年利率=300×10%
=30(万元)
(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在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的编制中,长期借款本金偿还按最大能力方式计算,它取决于可用于偿还本金的数额,即未分配利润、折旧费、摊销费总和,利息支出则取决于年初借款余额,而未分配利润的大小又向上追溯与“总成本费用”有关。因此,在具体编制报表时,必须逐年地在“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以及“利润与利润分配表”三张表间循环填写,直到长期借款还清为止。
根据该表可计算出借款偿还期。
(2)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中,产品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值税以及总成本费用数据取自于辅助报表,其中,总成本费用只能逐年填写。有了利润总额,就可以计算出所得税、税后利润、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益金、未分配利润等数据。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应计入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作为偿还长期借款本金的来源之一,从而可完成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的循环计算。以第3、第4年计算为例,计算如下:
在第3年,利润总额=3500-11-218-3007=264万元,扣除应纳所得税66万元(264×25%=66)后,未分配利润为198万元(264-66=198,法定盈余公积金在长期借款还完后提取,本示例中没有股利分配);将未分配利润计入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中,连同折旧费272万元、摊销费50万元,偿还借款本金的资金来源合计为520万元。这样在第4年初,长期借款余额为1668-520=1148万元。
在第4年,长期借款利息为107万元,流动资金借款利息为30万元,财务费用为137万元,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中得出第4年总成本费用3459万元,计入利润与利润分配表中,又可求得第4年的未分配利润,继而在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中求得偿还长期借款本金的数额,从而再为下一年利息支出提供计算的依据。这样,最终完成对这三张报表的编制。
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在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的诸项数据均来自前述的辅助报表和基本报表。由表可计算出净现金流量、累计净现金流量,并计算出所得税前后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及投资回收期等指标。
计算结果见表7.12、7.13所示。
表7.12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续表7.12
表7.13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续表7.13
7)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表7.14)
表7.14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续表7.14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反映项目计算期各年的投资、融资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人和流出。该报表中的诸项数据均来自前述的辅助报表和基本报表。由表可计算出盈余资金和累计盈余资金,为编制资产负债表提供依据。
8)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最终的报表,反映了各年末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它遵循会计等式: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倘若前面的报表有错误之处,资产负债表将“做不平”,因此用该表可检验出诸报表编制的成功与否。
资产负债表见表7.15所示。
表7.15 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续表7.15
表中的诸项数据均来自前述的辅助报表和基本报表。其中,在建工程为建设期逐年累计建设投资(含建设期利息)总额,而长期借款数额则随着投产期借款的偿还呈逐年下降趋势直至零。
7.4.3 财务效益分析结论
1)融资前分析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见表7.12所示。根据该表计算的评价指标为: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为25%,大于基准收益率(15%),说明该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满足行业最低要求;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为:1327万元,大于0,说明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项目投资回收期4.88年(含建设期),小于基准回收期(7年),表明项目投资能按时收回。
2)融资后分析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见表7.13所示,根据该表计算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5.16%,大于基准收益率(15%)。
根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7.11及其他相关表格计算以下指标:
3)评价结论
财务评价结论详见表7.16所示。
表7.16 财务评价结论表
续表7.16
从以上指标的结果看,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并且合理的,项目可以接受。
习 题
1.§7.4财务分析示例中其他条件不变,假定融资方案已定,采用四年等额还本付息方式。请编制项目现金流量表,计算项目投资的税前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资本金税后净现值,进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2.某公司拟生产一种新的产品,以自有资金购入新产品专利,价格为20万元。设备投资100万元(自有资金40万元,贷款60万元),年初安装即可投产使用。厂房利用单位一座闲置的一直无法出租或转让的厂房。生产期和设备折旧期均为5年,设备采用直线折旧法,残值率5%,5年后设备市场净价值(扣除拆卸费)估计10万元。专利转让费在生产期5年内平均摊销。产品第一年的价格为18元/件,以后每年递增2%;经营成本第一年为10元/件,以后每年递增10%。设备贷款第一年初即全部发放,贷款期5年,等额还本付息,利率5%。流动资金全部用自有资金。流动资金(净营运资金)各年需要量(占用量)及产品产量见表7.17。该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确定的基准收益率为15%。
表7.17 流动资金各年需要量及产品产量表
(1)计算该项目各年的偿债备付率和利息备付率,进行项目清偿能力分析。
(2)编制项目现金流量表,计算项目全部的投资的税前净现值和资本金税后净现值,进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3.简述建设项目财务分析的核心内容与方法。
4.简述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中还本付息的几种主要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