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略管理的新理论
从具体的战略管理理论和思想演变看,一般可以把企业战略理论基本上分为早期战略思想、传统战略理论和竞争战略理论等三个阶段。其中竞争战略理论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开拓于波特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的分析,波特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的产业结构分析模型,建立了“产业结构分析—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取得竞争优势—企业业绩”的战略分析逻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日益复杂,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培育和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复杂理论、核心能力理论、战略资源理论、企业知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成为在复杂环境中以企业竞争优势为核心的战略管理理论创新的主流。
1.复杂理论
从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看,环境—战略—绩效的框架一直是研究的焦点。[1]以环境和战略因素对绩效的影响为中心,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围绕是以环境的选择性为主导,还是以战略的主动适应性为主导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并延伸出众多的战略管理流派。例如,种群生态观(Population Ecology)和战略选择观(Strategic Choice)就成为这一争论的两个极端。前者强调环境对企业战略的选择决定作用,后者强调企业战略的主导作用,即在承认战略适应性的同时,更加强调战略的自发性和对环境的影响。[2]在理论争鸣的背后是企业面对的战略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环境的影响和变化因素越来越活跃。因此,企业如何应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动态性和突发性等因素,就成为战略管理必须回答的问题。
复杂理论(Complexity Theory)引入战略管理领域,不仅是在种群生态观点和战略选择观点两个极端之间导入了一种新的选择,而且成为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思想,为在复杂环境条件下,认识企业战略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复杂理论认为构成组织的行为主体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和依赖,能够根据各自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内部变革和相互关系调整,以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和条件。[3]
对于复杂理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研究,20世纪70年代的非线性研究,混沌理论研究,以及80年代的人工神经网络研究,这一阶段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复杂系统行为的非线性特征和自组织特性。但是,真正将复杂系统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Santafe研究所。它们的研究发现,有很多复杂系统,在特定的外部条件下,可以通过自组织形成特定时空结构的有序状态,在环境的影响下能够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不断演化形态而生存、繁衍和发展。如果适应能力赶不上环境的变化,就会衰亡下去。[4]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还得出了一些共性特征:一是所有复杂系统的共性是涌现(emergence);二是这些涌现现象是由混沌边缘(edge of chaos)来完成;三是复杂系统一般具有非均匀性、非线性性、自适应性和网络性的特征。[5]
复杂理论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最主要的体现在“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和“共同演进”这两个概念的导入上。该理论应用的核心思想是,企业战略在动态非线性的复杂环境下,要以创建一个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为重点,关注嵌入系统的不同参与者和过程的动态张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在自适应机制的作用下,这种“共同演进”不仅体现在系统内各企业组织之间的共同演进,还体现在环境和企业战略的共同演进。实际上,基于复杂理论的战略思维逻辑就是:基于对环境“机会”和内部条件分析—制定旨在创造和完善商业生态系统的企业战略—提升对商业生态网络关系管理和自适应的能力—实现基于复杂环境背景下企业业绩的提升—商业生态系统进化和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企业在共生商业生态系统的战略思维引导下,强化企业网络组织结构背景下的关系管理能力和自适应能力,最终实现企业战略与环境,以及商业生态系统中各个网络组织的共同演进,达到企业业绩提升和商业生态系统进化的目标。同其他战略理论的比较见表2-1所示。
表2-1 不同战略理论的比较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林健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核心逻辑分析》,《经济管理》,2002年第22期整理。
2.企业资源理论
资源理论关注企业资源、持久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资源理论在假定资源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的、企业是异质的和资源有限流动性的前提下,认为企业是资源的特殊集合体,那些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资源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并能够与外部环境匹配得当的企业会具有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会由于要素市场不完全和资源有限流动而具有持久性。在资源理论中,所谓企业资源是企业控制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过程、企业特质、信息、知识等,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效益和效率而用来创造并实施战略的基础。[6]巴尼(Barney)认为这些资源可以被分成三类,即物质资本资源、人力资本资源和组织资本资源。这些资源中对企业持久竞争优势、进而对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的部分被定义为战略性资源。战略性资源首先是有价值的,有助于企业通过战略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其次有价值的资源还必须是稀缺的,一个企业具有的有价值的资源只有是稀缺的,才可能形成相对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最后这些有价值的、稀缺的资源还必须是不完全模仿、不完全替代的,否则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不可能长期保持,会由于竞争对手的模仿、复制和寻找其他替代因素而消失。也就是说,只有战略性资源才是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
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如果说产业组织理论给战略管理提供了一个“市场—结构—绩效”的分析范式,那么可以认为企业资源理论为战略管理提供了一个“资源—战略—绩效”的分析范式。基于上述对战略性资源的认识,柯林斯(D.Collis)、福克纳(Foukner)和鲍曼(Bowman)等人认为,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培育企业在特定行业中独特的战略资源,以及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这种战略资源的能力。在企业竞争实践中,每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同一行业中的企业也不一定拥有相同的资源和能力。这样,企业战略资源和运用这种资源的能力方面的差异,就成为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3.企业能力理论
能力理论认为,企业能力是企业拥有的为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虽然广义的资源包括企业能力,但能力理论认为能力与资源不同,能力是以人为载体的,是配置、开发、保护、使用和整合资源的主体能力。具有相似资源的企业通常在使用资源的效率方面有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企业能力的差异,是产生竞争优势的深层次因素。在核心能力理论看来,能力是决定企业异质性的根本,企业是一个能力系统或能力的特殊集合。更进一步说,企业所有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可以通过向外辐射,作用于其他各种能力,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挥和效果,这部分被界定为核心能力。在普拉哈拉德与哈默看来,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来自于企业组织能的集体学习,来自于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核心能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部独特资源、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与整合的过程。通过这一系列有效积累与整合,使企业具备了独特的、持久的竞争力。一般说来,核心能力具有如下特征:[7]稀缺性:是企业所特有的。②可延展性:核心能力可以使企业进入各种相关市场参与竞争。③价值性:核心能力能够使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④难以模仿性:核心能力应当不会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企业要获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面上参与竞争。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最终产品是核心能力的市场表现,核心产品是核心能力的物质载体。基于上述对核心能力的认识,从战略管理角度看,企业战略的目标就在于识别和开发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核心能力,企业才能很快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在顾客心目中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只有在核心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企业才能通过一系列组合和整合形成自己不易被人模仿、替代和占有的独特战略资源,才能获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4.企业知识理论
企业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从各自的角度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做出了解释。但是,它们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一些企业在拥有了战略性资源和核心能力的同时,在非连续变化的环境下,战略资源丧失了效用,核心能力囿于“核心刚性”(Core Rigidities)反而丧失了竞争优势。①企业竞争优势的“黑箱”仍然没有打开,对竞争优势的探讨也并未就此结束。
知识管理理论跳出企业的物理形态,将企业视为知识的集合体,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做出了有益探索。Zack(1999)认为组织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对组织知识的创造、配置和分享。[8]Bertel和Savage(1999)也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竞争优势将会来源于知识的有效管理。[9]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商业时代,信息和知识已经成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有关知识管理的定义很多,我们大致可以从组织、行为和技术三个维度去理解。就组织价值维度而言,主要是强调组织知识资源的利用和组织价值的提升,即组织在知识配置过程中创造价值的艺术。更有学者直接将知识管理视为一种组织管理职能。就组织活动维度而言,主要是强调知识管理是一组发现、生产、获得、存储、转移、转换、开发、转播、使用、保护的综合性活动,同时也包括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活动。就技术维度而言,主要是强调知识管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系统,用来支持和加强由知识生产、转化与转移的过程。
目前,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知识管理与企业战略、组织内和组织间知识管理活动研究、知识管理活动的阶段性研究、管理对知识管理活动的影响研究、知识型组织的运作规律与管理模式研究、组织内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创造与转化、知识资源的量化等方面。[10]
可以说,有关知识管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下一步研究具有广阔的空间。例如,对于组织知识的构成、量化和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对于知识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对于组织知识管理活动内容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对于知识转移和转化的研究,对于知识管理同组织结构、环境的互动的研究,对于知识管理同技术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于知识管理影响因素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对于知识管理同传统职能管理之间关系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都还几近空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