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什么是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Management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所以我们在学习管理心理学之前,首先要对心理学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而言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同时也是绚丽多彩的。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每一类又包括各自不同的具体内容。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其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角度不同,可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例如,面前有一个苹果,你的鼻子闻到了苹果的香味,眼睛看到了苹果的颜色,手触摸到了苹果光滑的果皮,等等。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如一辆汽车、一幢房子、一个美丽的花园、一群人等。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同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心理学把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称为记忆。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例如,人们关于基本粒子的知识和遥远星球的化学成分的知识等,都是借助于思维而获得的。正常成人的思维同言语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用言语把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能够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这就是想象。例如,根据他人口头或文字的描述,一个从未见过雪的人,可以想象出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可见,认识过程是从感觉、知觉到记忆,再到想象和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表现为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程。
(2)情绪情感过程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还会表露出一定的态度,产生各种感受和体验,如喜爱或厌恶、热情或冷漠、欢欣或忧虑、满意或不满,等等。这就是我们的情绪情感过程,它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事业的成功、朋友的支持、家庭的团聚,会使人感到愉快、兴奋和喜悦;而工作的失意、朋友的讥讽、亲人的争吵,则会使人感到沮丧、痛苦或愤怒。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能激发人们认识的积极性,使人锐意进取;相反,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则会使人意志消沉、感到沮丧,甚至会窒息人们认识与创造的热情。
(3)意志过程
人们不仅能够认识客观事物、对它产生一定的态度和体验,而且还能够根据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改造世界。意志过程就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这种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为,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是人意志的体现,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它激励并调节着人去从事达到目的的行为,制止与预定目的不相符合的言论和行为。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并不是彼此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的认识过程是人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没有认识活动,人既不会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也不可能有自觉的、坚强的意志。情绪情感和意志又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没有人的情绪情感的推动或者缺乏坚强的意志,人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发展和深入。可见,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进一步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发生、发展及其动态变化的过程,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2.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与选择,决定着他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个性倾向性是我们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需要是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是引起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原因。人有各种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自尊需要、成就需要等。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例如,一个人希望成为科学家,并以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贡献,这种内部的动力会成为推动他学习和工作的动机。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价值观是一种浸透于人的所有行动和个性中的支配着人评价和衡量好与坏、对与错的心理倾向性。价值观的基础也是人的各种需要。如果说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那么价值观则处于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制约和调节着人的需要、动机等个性倾向性成分。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它反映了人与客观现实的相互关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当人的个性倾向性成为稳定而概括的心理特点时,就构成了个性心理特征。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指那些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的一贯、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稳定类型差异。例如,有的人有数学才能,有的人有写作才能,有的人有音乐才能,因此在各科成绩上都有高低之分,这是能力方面的差异。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种活动时的潜在可能性上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性情急躁,表现为情绪容易激动且外向;有人比较平缓,表现为情绪稳定而内向等,这些都是不同气质类型在行为上的具体表现。气质标志着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有人坚韧果敢,有人优柔寡断;有人主动自信,有人怯懦自卑,这是性格上的不同。性格显示着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特征。
在人的个性结构中,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都是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从而使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个性系统。
由于管理过程中的管理主体是人,管理客体也主要是人,而人的行为又受人的心理活动的支配,因此管理活动离不开人的心理,离不开心理学。可以说,整个管理过程中都有人的心理活动的参与。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人的情感和意志,人的性格、能力、气质,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心理现象,都会影响到管理的具体实施。而管理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很多也是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人的心理活动,没有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造成的。因此,在管理活动中,我们只有深入了解人们普遍经历的心理过程,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分析和把握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差异,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事制宜地做好管理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