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经济危机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本质上说是社会中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相对过剩。这里的相对过剩主要是指生产相对于有货币支付能力需求的过剩和生产相对于一定市场规模的过剩。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年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生产过剩不是财富生产得太多了,而是资本主义的、对抗性的形式上的财富,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
生产的相对过剩既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最根本特征又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状况。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创造了惊人的商品以及财富,资本主义在进入机器大生产时代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既包括生产商品绝对量的剧增也包括整个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不断地追求增殖、不断扩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了,与此同时作为社会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虽不断地在工厂生产中贡献着精力,但他们的劳动所得却与付出不成正比,有限的消费能力导致他们无法买到更多更好的商品。一方面工厂生产的商品堆积如山,另一方面收入有限的工人却因为拮据而无法购买商品,这种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而加剧,当整个社会的有效购买能力低于供给时就产生了危机的可能。生产的相对过剩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大批资本家投身于工业,生产很快超过消费。结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所谓的商业危机就来到了,工厂只好关门、厂主破产、工人挨饿,到处出现了可怕的贫困现象”。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生产的相对过剩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生产无限膨胀而消费日益缩小的矛盾,当这一矛盾不断积累最终就会导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往往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进行的,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消费而是不断地追求利润,当这种生产超过社会提供的有效购买力后就会引发危机,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而不是社会大众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的极限不取决于社会的有效需求而取决于利润的实现空间。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会不停地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能力。为了获得竞争的优势以便榨取更多利润,资本家们不断地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把自己的生产能力提高到最大。所以,在这种情形下资本主义社会便会存在无视社会实际需求而无限扩张的状况。而由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核心没有改变,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之间的对立就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工人的工作被机器替代,许多工人失业,失去经济来源,劳动工人变得更加贫困,购买力进一步降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与社会的有效购买力相对缩减的矛盾更加深刻。马克思重点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力求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无限扩大但市场却在相对缩小,二者的矛盾不断累积最终导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竭力追求的只是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中就包含着不顾市场的限制而生产。”生产的无限扩大需要足够大的市场来适应,但事实上,市场的扩张远没有生产扩张得快。生产活动与市场交易是相互独立的过程,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变得无限膨胀远远快于市场的发展,二者之间应当相互适应才能发展下去。但市场会相对于生产而不断变小,最终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力量,最终就会引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会阻碍其发展,当这一矛盾累积到极限就会导致经济危机,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的传导机制,如图七所示:
图七: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的传导机制示意图
总之,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也蕴藏了生产过剩的危机,当这种相对生产过剩超过了社会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后就会引发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