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开始分析失业的原因是什么,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的区别是什么,失业的不同类型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是什么。
根据当今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经济学家将失业归纳为三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是指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不停地变动,或者正在跨越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而产生的失业。即使经济处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也总会发生一些职业的变动。例如,学生从学校毕业时,就需要寻找工作。妇女生育完孩子后,可能又要求重归劳动力队伍。由于摩擦性失业的劳动力经常是在变换工作岗位,或者是在寻找更好的工作,所以人们经常认为这是一种自愿性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是由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产生的。如果对一种劳动的需求上升,对另一种劳动的需求下降,而劳动的供给又未能及时做出调整,这种不匹配的情况就有可能导致失业。最常见的是部门的兴盛或衰落所引起的职业间或地区间的结构失衡。举例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老年人口增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美国对护士的需求急剧上升,但同期护士增长的速度却相对缓慢,于是导致了这一时期护士严重短缺。等到护士的薪金上升、供给调整完成之后,这一结构性短缺才得以缓解。由于劳动和资本缺乏跨地区的流动性,对煤矿工人的需求连续几十年低迷,煤矿产业的失业率至今仍然居高不下。在过去的十年,欧洲国家实际工资、社会福利和税收都比较高,导致欧洲出现较高的结构性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出现在对劳动整体需求比较低的时候。当总支出和总产出下降时,失业率在所有领域都明显上升。在1982年的衰退时期,美国50个州中有48个州的失业率上升。多个市场的失业率同时上升是一种信号,表明失业现象具有明显周期性。
区分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可以帮助经济学家诊断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状况。较高水平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甚至可能在劳动力市场总体均衡时发生,例如在劳动力变动量大和最低工资定得较高而使某些群体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时候。而周期性失业却往往发生在经济衰退的时期,这时失业率的下降才是就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的结果。
失业原因从表面上看很清楚:过多的劳动力角逐过少的工作岗位。但这个简单的道理对于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学家来说却是一大谜团。经验表明,价格的上升或下降将会使竞争市场出清。在市场出清的价格水平上,卖者所愿意卖的正是买者所愿意买的。但是,当许多的医院找不到护士,成千上万的煤矿工人虽愿意接受现行工资却找不到工作时,与劳动力市场失灵相似的征兆在所有的市场经济中都会出现。
经济学家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劳动力市场,希望以此帮助理解失业问题。这方面,虽然还未出现能普遍被接受的理论,但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失业的出现是因为工资的弹性不足,不能使市场出清。下面分析为什么工资缺乏弹性,为什么无弹性的工资导致非自愿失业。
1.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图9-1 刚性工资会引起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常使人产生误解。人们在寻找工作或尝试各种不同的工作时,失业可能在此情况下是一种有效率的产出。在现行工资水平下,自愿失业者可能更偏好闲暇或其他活动,而不是工作;他们可能属于摩擦性失业,也可能正在寻找第一份工作;他们可能是生产率较低的劳动力,相对于较低收入的工作,他们更愿意享受福利和失业保险。人们有无数的理由在现行工资水平下选择不工作,而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仍可能被官方统计为失业者。
凯恩斯理论的突破之一是他解释了为什么会不时出现非自愿失业,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合格的劳动力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这样的情况。
该理论的关键是注意到工资未能调整到实现劳动力市场出清的水平,相反,工资对于经济冲击的反应通常是迟缓的。如果工资没有调整至市场出清的价位,寻找工作者与空缺职位之间就会出现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就可能导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失业。
由图9-1(b)非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分析,我们可以理解无弹性的工资怎样导致非自愿失业。一次经济波动使劳动市场的工资水平过高,劳动的价格是W**而不是均衡工资或市场出清的工资W*。在过高的工资水平下,寻找工作的合格工人的数量大于可提供的工作职位。愿意在工资W**下工作的工人数量是供给曲线上的G点,而企业需要雇用的数量则是需求曲线上的H点。由于工资高出市场出清水平,于是出现劳动供给过剩,虚线|HG|表示的是这部分非自愿失业(involuntarily unemployed)的失业者,表示的是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却找不到工作的合格工人。在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企业雇用劳动力时将会提出更严格的技能要求,雇用最有资格、最有经验的劳动力。相反的情况是工资低于市场出清工资水平,在这个劳动力短缺的经济里,雇主找不到足够的劳动力来填补现有的工作空缺,企业的窗口贴满了招工告示,报纸上登着广告,企业甚至到其他城镇去招募工人。
2.工资刚性的根源
非自愿失业理论假定工资是刚性的,由此引出进一步的问题:为什么工资不上下浮动以便实现市场出清?为什么劳动力市场不是像谷物、玉米、普通股票那样的拍卖市场?
这些问题属于现代经济学中最深奥难解的谜团。今天,几乎没有经济学家还会说,工资变动足够快捷,它可以消除劳动的短缺或过剩。同样,也没有谁能完全解释清楚工资、薪金反应迟滞的原因。因此,对于工资刚性,我们最多只能提供一个尝试性的解释。
在这里,区分拍卖型市场和管理型市场会有所帮助。一个拍卖型市场是一个高度集约化的竞争市场,价格上下浮动以平衡供给和需求。例如,在芝加哥交易市场上,圣路易斯发货的第2号硬红麦或纽约发货的A型褪光鸡的价格每分钟都在发生变化,以反映市场变动的情况。这些市场信号可以从农场主、磨坊主、货运商、经销商和投机者狂热的买卖指令中看出。
绝大部分的商品和所有的劳动都是通过管理型市场而不是拍卖型市场来买卖的。无人能对劳动力仔细地进行如下评级:这是第2号超小型汽车轮胎装配工,那是AAA级经济学副教授。也没有专家会夜以继日地工作,以核实炼钢工人的工资或教授的薪金是否确定在市场出清价格水平上,在该价格水平上,所有合格劳动力都被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相反,绝大多数企业确实在管理其工资与薪金,他们规定付酬标准并按新手水平的工资薪金率来雇用劳动力。这些工资标准通常在一年左右是固定的。调整它们的时候,几乎所有其他种类的付酬标准都会相应变动。例如,一个银行可能有15种雇员:三个等级的秘书、两个等级的出纳员等。每年,银行经理要决定将工资和薪金增加多少(比如说1999年平均增长3%)。有时,所有种类的报酬都以同样的比率上升;有时,银行可能会决定某些种类的报酬多上升一些,另一些种类少上升一些。选定这种决定工资和薪金的办法之后,企业很少能有充分调整的余地,即使在发现某个领域出现短缺或过剩的时候。除极端情况之外,当劳动力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时,企业往往不是调整工资水平,而是去重新规定空缺职位的最低任职资格要求。
在工会化的劳动市场,工资模式就更为僵化。劳资合同通常以3年为期,工资水平在合同中事先确定。在合同有效期内,工资不会因特定领域的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而进行调整。而且,哪怕当时很多工人都处在失业状态,工会工人也几乎从不接受工资削减的要求。
总之,美国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工人的工资都受到合同或工会的管理。工资和薪金一旦确定,就不会频繁调整,只有在时间足够长时,才可能调整工资以适应劳动供给的短缺或过剩。
进一步的问题是,工资和薪金迟滞的原因是什么?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刚性是由工资管理费用引起的,这又叫菜单成本。以工会工资为例,谈判一个合同需要漫长的过程,它不会带来产出,却需要投入许多的人员和时间。正因为集体谈判的成本惊人,所以通常每隔3年才进行一次。
确定非工会工人报酬的成本相对比较少,但它仍需要投入宝贵的时间,而且这对职工士气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每次工资薪金,甚至是附加福利发生变化时,先前的报酬协定也会随之改变。一些人员会感到这种改变不公正,另一些人员则会抱怨方法不合理,从而引发不满情绪。
因此,人事经理往往喜欢采用这样的体制:工资不频繁地变动,绝大多数工人以相同的幅度升工资,而不管技能或工种市场条件如何。对经济学家来说,这种体制也许是非效率的,因为它不允许充分调整工资以反映市场的供求。但是,这种方法却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有助于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公正平等的气氛。最后,招收更有活力的雇员或调整对雇员的资质要求,可能会比仅为雇用几个新雇员而更改企业工资结构要更加合算。
黏性工资和非自愿失业理论认为,工资缓慢调整会给个别劳动市场带来过剩或短缺。因此劳动市场在短期内非出清。但劳动市场最终会与市场条件相适应:相对于需求小的职业,需求大的职业工资会上升。从长期来看,工资和就业会随市场条件调整,大范围失业或职位空缺会倾向于消失。这里的长期意味着许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