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凯恩斯的消费和储蓄理论

凯恩斯的消费和储蓄理论

时间:2023-12-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也称为绝对收入假说,该理论认为消费水平为同期收入的函数。消费函数表示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支出的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0<MPC<1具有两层含义:凯恩斯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看成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凯恩斯认为,由于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逐步减少,故经济扩张会带来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一、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也称为绝对收入假说,该理论认为消费水平为同期收入的函数。其基本观点是:消费需求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多,这也就是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那么,凯恩斯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这首先还要了解什么是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表示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支出的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如收入水平、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生活方式等。凯恩斯认为,上述诸因素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收入,因此有必要把它从中抽出来单独分析。

为此,在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时,假定消费只受国民收入的影响,这样,我们可以界定消费函数为:一国消费支出总量与决定它的变量——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c=f(y)  (2-4)

其中,c代表消费支出总量;y代表国民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f表示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引起消费增加,收入减少使得消费减少,但它们之间的这种同方向变化并不是同比例的。为了进一步分析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可假设消费函数是线性的,短期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c=α+βy  (2-5)

其中,α是消费函数的截距,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部分,在这里称为自发性消费,即与收入没有关系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时借债或者动用过去的储蓄也要必须进行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βy是引致性消费,β是消费函数的斜率,在此称为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e,MPC)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支出的增量。用公式表示为:

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1而大于0的,即0<MPC<1;MPC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既可以用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也可以用平均消费倾向说明。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consume,APC):任一收入水平上居民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如果用横轴表示国民收入,纵轴表示消费。APC在几何图形上则表现为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射线的斜率。

(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所谓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是反映消费需求强弱的一个重要变量。0<MPC<1具有两层含义:

第一,MPC>0,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

第二,MPC<1,表示消费增加量小于收入增加量。

从表2-1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表2-1 某家庭的消费函数

在西方经济学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具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1)凯恩斯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看成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凯恩斯认为,由于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逐步减少,故经济扩张会带来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一些西方学者利用该规律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他们认为,既然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减少,表明高收入的资本家会比工人拿出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他们的结论是,分配有利于资本家是合理的,因为这种分配方式可以促进资本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3)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体现了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功能。经济衰退时人们收入水平较低,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大的比例用于消费;经济繁荣时人们收入水平较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小的比例用于消费。这样,该规律在衰退时有利于扩大总需求,在繁荣时有利于缩小总需求,具有使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作用。

(三)几种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1.相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提出。在指出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错误假设之后,杜森贝里提出消费并不完全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里认为:①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取决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取决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②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所谓“棘轮效应”。

2.生命周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由莫迪里安尼提出,他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加工作获得收入,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这一理论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变量。

3.永久收入假说

永久收入假说由弗里德曼提出,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的。所谓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加权平均计算得到,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因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就区别而言,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之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永久收入假说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就联系而言,不管二者的强调重点有何差别,它们都体现了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因而在如下几点上是相同的。①消费不仅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且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接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③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4.前向预期消费理论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是前向预期决策者,会利用经济及信息对未来收入进行预测,从而作出消费安排,而不仅仅以过去收入的平均值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后来经济学界把理性预期和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收入假说结合在一起称为前向预期消费理论。对前向预期消费理论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实际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理论值,即消费者对暂时性收入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暂时性收入的些微变化就会引起消费较大幅度的变动。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有耐用性资产、货币性资产、信用的条件、收入的分配、人口、一般价格水平、相对价格水平及消费者对于价格的预期等。

二、储蓄函数

(一)储蓄函数、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储蓄函数表示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由于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未被用于消费支出的部分,根据式(2-5),我们可以得到一条线性储蓄函数:

s=y-c=y-(α+βy)=-α+(1-β)y  (2-8)

其中,-α为自发性储蓄;(1-β)y为引致性储蓄。

为了分析储蓄函数的特征,凯恩斯同样提出了两个概念: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save,APS):在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公式为:

如果用横轴表示国民收入,纵轴表示储蓄,APS在图形上表现为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save,MPS):表示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之间的比率。公式为:

MPS在图形上表现为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与边际消费倾向相同的是,边际储蓄倾向也是大于0小于1的,即0<MPS<1。

(二)储蓄函数的性质

根据表2-1,我们可以得到表2-2。从表2-2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规律。

表2-2 某家庭的储蓄函数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从公式y=c+s、s=y-c可以得到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即y=c+s。

(2)如果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APC>MPC,则存在边际储蓄倾向递增,即APS<MPS。

(3)APC+APS=1,MPC+MPS=1,证明如下:

由此可见,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是共生的,国民收入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储蓄,所以消费函数一旦确定,储蓄函数也就跟着确定了,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也随之确定,反之亦然。

四、社会消费函数

在以上分析的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函数基础上,可以得出整个社会的消费函数,也就是总消费与总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毫无疑问,社会消费函数是单个消费者消费函数之和,但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单个消费者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社会消费函数的形成除了受到单个消费者消费函数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1)国民收入的分配平等程度。社会成员因拥有的财富数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消费能力与储蓄能力。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富有者拥有的社会财富越多,其储蓄能力越强,但其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社会消费曲线的位置就越低。反之,国民收入分配越平等,社会成员的边际消费倾向就越高,社会消费曲线的位置也就越高。

(2)政府的税收政策。如果实行的是累进个人所得税制,富有者的一些储蓄就会转化成政府税收,政府将这部分税收以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的方式花费掉,会直接或间接增加消费,最终使得社会消费总量增加。

(3)公司未分配利润的数量。公司利润中未分配的数量较少,意味着股东得到的红利较多,从而消费就多,社会消费曲线位置就较高;反之,公司利润中未分配的数量较多,社会消费数量就少,社会消费曲线就较低。

尽管社会消费曲线并非个人消费曲线的简单相加,但社会消费曲线与个人消费曲线的形状是相似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