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大约起源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的意大利。最初,“借”和“贷”两字表示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和“贷”两字失去了原来的含义,纯粹是一种记账符号。“借”和“贷”两字的意义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一、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每一账户分为“借方”和“贷方”两方,规定账户左方为“借方”、账户右方为“贷方”,这是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不同性质的账户,其“借方”和“贷方”登记的内容不同。
(一)资产类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借方记录各项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各项资产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如表2-5所示。
表2-5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反,其贷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如表2-6所示。
表2-6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三)收入类账户结构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相类似,账户的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转销)额。贷方登记的收入增加额一般在会计期末从借方转出、增加当期损益,故该类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
收入类账户结构如表2-7所示。
表2-7 收入类账户结构
(四)费用类账户结构
费用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基本相同,即账户的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转销)额,期末余额转销后一般无余额。
费用类账户结构如表2-8所示。
表2-8 费用类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可归纳如表2-9。
表2-9 各类账户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借贷记账法下,除了按经济内容设置上述类型的账户之外,还可以设置和运用一些既可以是资产,又可以是负债的共同性质的账户。该类账户可以根据其期末余额的方向来判断其性质,若为借方余额,表示一笔资产;若为贷方余额,表示一笔负债。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公司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都要按照复式记账的原理,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在借贷记账法下,具体表现为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在记入某一个账户借方的同时,必须记入另一个或几个相关账户的贷方;反之,在一个账户中登记贷方,则必须同时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登记借方,且记入借方与记入贷方的金额总是相等的,即形成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此规则要求在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登记到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去。
为了便于把经济业务准确地记入账户,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在记账之前,应首先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简称为分录,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列示其应借、应贷的账户及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即按照复式记账法的要求,根据每项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账户、记账方向和金额的记录。因此,一笔会计分录应包括三项基本要素:会计科目,应借、应贷的记账方向和记账金额。
会计分录按其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所涉及的会计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指经济业务的记录只涉及两个账户的记录,即一个账户记借方、另一个账户记贷方的会计分录,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清楚。复合会计分录指经济业务的记录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和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可以理解为多个简单的会计分录。
编制会计分录,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分析经济业务引起哪些要素变动,是资产(费用)还是权益(收入)。
(2)确定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名称。例如,是资产类账户中的库存现金,还是负债类账户中的应付手续费及佣金等,该账户的金额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3)确定经济业务应记入账户的方向。即经济业务应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
(4)确定应借、应贷账户是否正确,借贷金额是否相等。
例2-9 假设某公司2007年6月发生以下业务,其会计分录的编制举例如下:
这笔业务涉及“固定资产”和“银行存款”两个账户,一方面公司的固定资产增加了10000元,另一方面公司的银行存款减少了10000元。“固定资产”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增加应记入“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银行存款”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减少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2.收到现金保费1000元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公司的库存现金增加了1000元,另一方面使公司的保费收入增加了1000元。因此,这笔业务涉及“库存现金”和“保费收入”两个账户。“库存现金”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增加应该记入该账户的借方;“保费收入”属于损益类(收入)账户,其增加应该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库存现金 1000
贷:保费收入 1000
3.以银行存款支付水电费15000元
这笔业务涉及“业务及管理费”和“银行存款”两个账户。一方面公司的业务及管理费增加,另一方面公司的银行存款减少。“业务及管理费”属于损益类(费用)账户,其增加应该记入该账户的借方;“银行存款”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减少应该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业务及管理费 1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
4.预收保费50000元,存入银行
这笔业务涉及“银行存款”和“预收保费”两个账户,一方面公司银行存款增加了50000元,另一方面公司的预收保费增加了50000元。“银行存款”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预收保费”属于负债类账户,其增加应记入“预收保费”账户的贷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预收保费 50000
5.接受法人投资100000元,存入银行
这笔业务涉及“银行存款”和“实收资本”两个账户,一方面公司的银行存款增加,另一方面投资者投入公司的资本增加。“银行存款”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实收资本”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其增加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实收资本 100000
6.向银行借入款项为六个月的借款20000元,存入银行
这笔业务涉及“银行存款”和“短期借款”两个账户,一方面公司的银行存款增加,另一方面公司的短期借款增加。“银行存款”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增加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短期借款”属于负债类账户,其增加应记入“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短期借款 20000
7.收到某保户储金,系现金600元
这笔业务涉及“库存现金”和“保户储金”两个账户,一方面公司的库存现金增加,另一方面公司的保户储金增加。“库存现金”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增加应记入“库存现金”账户的借方,“保户储金”属于负债类账户,其增加应记入“保户储金”账户的贷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库存现金 600
贷:保户储金 600
8.以银行存款支付赔款5000元
这笔业务涉及“赔付支出”和“银行存款”两个账户。一方面公司的赔付支出增加,另一方面公司的银行存款减少。“赔付支出”属于损益类(费用)账户,其增加应该记入该账户的借方;“银行存款”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减少应该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赔付支出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9.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800元
这笔业务涉及“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两个账户。一方面公司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使公司的费用增加,另一方面使公司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增加。“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属于损益类(费用)账户,其增加应该记入该账户的借方;“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属于负债类账户,其增加应该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800
贷: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800
10.取得投资收益80000元,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公司的银行存款增加,另一方面使公司的投资收益增加。因此,这笔业务涉及“银行存款”和“投资收益”两个账户。“银行存款”属于资产类账户,其增加应该记入该账户的借方;“投资收益”属于损益类(收入)账户,其增加应该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80000
贷:投资收益 80000
上述会计分录都是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即属于简单会计分录。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性,有时还需要编制复合会计分录,比如某公司本期保费1000000元,实收700000元存入银行,余款尚未收到。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700000
应收保费 300000
贷:保费收入 1000000
此笔经济业务所编制的会计分录,属于一贷多借的复合会计分录,公司编制复合会计分录,可以简化分录的编制工作,提高记账工作的效率,但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几项不同的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三、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在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应采用相应的方法,检验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就是指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和验证所有账户记录是否平衡、正确的方法。试算平衡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等于所有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数的关系,来检查全部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是否相等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2.余额试算平衡法
余额试算平衡法是运用会计等式,根据本期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所有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数的关系,检查所有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或期末余额和贷方期初余额或期末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等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数=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数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
例2-10 在实际工作中,试算平衡都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现以前题为例,编制试算平衡表。见表2-10。
表2-10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2007年6月30日 单位:元
应该说明的是,编制试算平衡表只是通过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如果试算平衡表中的发生额或余额不平衡,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应及时查找纠正,直到实现平衡为止。但是,即使借贷平衡,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例如,一笔经济业务全部重记、漏记、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因此,根据试算平衡表的结果,只能确认账户记录是否基本正确。
本章小结
本章从保险公司会计制度的发展沿革入手,勾勒出保险公司会计的基本构架。在本章里,主要探讨了一般公认会计和监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阐述了目前保险会计的运行模式。在介绍保险会计规范体系的基础上,本章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了会计恒等式的内涵及其表达方式,进而对保险公司会计科目的含义和分类以及和账户的区别与联系进行详细分析。最后,通过对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的一番分析,让读者掌握如何运用会计科目,采用借贷记账法对保险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学会编制会计分录。
关键词
会计制度 公认会计 监管会计 会计恒等式 会计科目 账户 借贷记账法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保险会计制度发展的五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2.简述保险公认会计和保险监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3.简述保险会计运行模式及其优缺点。
4.简述保险业会计科目表的分类。
5.简述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和联系。
6.简述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
练 习 题
习题一
一、目的:练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划分。
二、资料:某公司20×7年10月末资产和权益状况见下表。
三、要求:根据表中资料,分清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并将金额填入相应栏目中。
续 表
习题二
一、目的:熟悉资金变化类型。
二、资料:某公司2007年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用银行存款购买电脑50000元。
2.以银行存款65000元上交上月税金。
3.向保户预收保费100000元。
4.以银行存款30000元支付前欠代理人手续费。
5.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2000000元。
7.接受某外商投资一辆轿车,价值350000元。
8.将盈余公积25000元转增资本。
9.公司所有者甲代公司归还银行欠款80000元,并将其转为投入资本。10.经批准代所有者乙以其资本金偿还其所欠的账款91000元。
三、要求:填入下列表格。
习题三
一、目的:熟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方法。
二、资料:某公司2007年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投资者以一项专利投入资本500000元,存入银行。
2.以现金返还保户储金500元。
3.收回客户前欠保费6000元,存入银行。
4.以银行存款50000元购买理赔用车60000元。
5.以银行存款支付前欠代理人手续费100000元。
6.以现金支付职工预借差旅费5000元。
7.收到客户预付的保费5000元,存入银行。
8.以银行存款预付赔款10000元。
9.以现金支付招待用烟80元。
10.以银行存款购买股票40000元,准备随时出售。
三、要求:运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并编制试算平衡表(假设无期初、期末余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