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
一、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性质和作用
1.资产负债表的性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日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所谓财务状况是指一个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其相互间关系。因此,资产负债表列示了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其相关的信息,也称财务状况表。
资产负债表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把企业在一定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予以适当的排列,按照一定的要求编制而成。它是站在企业产权角度,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时点指标。一方面,突出企业作为商品生产经营者独立法人的地位,侧重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日期所拥有的总资产,即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以及某些虽不属于经济的资源,但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递延资产;另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日的资本资源:①由债权人提供的部分为负债,它表现为企业将来要用资产偿付的经济负担。②由业主投入的部分权益(优先股、普通股)以及经过有利的经营(留存收益)所提供的资本。在任何时点上(月末、季末、年末),资产必须等于债权人和所有者的出资之和,所以资产负债表又称为静态报表。
2.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会计报表体系中一张最主要的报表,它对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下列作用:
(1)通过本表可以了解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及这些资源的分布与结构,有助于分析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财务弹性。
(2)通过本表可以了解企业的来源构成和企业获得能力,有助于分析评价经营绩效和长期偿债能力。
(3)通过本表对不同时期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可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情况,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预见性参考信息。
(二)资产负债项目的分类与排列
为了帮助决策者分析、解释和评价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信息,需要对资产负债表的项目,按照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适当分类。一般说来,资产按照其流动性程度的强弱顺序排列,流动性强的在先,流动性弱的在后;负债按照其到期的远近顺序排列,近者在先,远者在后,而所有者权益则按照其永久性递减的顺序排列,永久程度高在先,低的在后。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分类和排列方式,受行业和企业特征的影响。上述排列顺序主要适用于工业和商业企业。在其他行业中,由于经营性质的不同,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可能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和排列顺序。一般来说,在会计实务中常采用以下分类:
1.按照流动性分类 流动性是指资产转换成现金或负债到期清偿所需要的时间,亦指企业资源及负债接近现金的程度。除现金本身外,资产变现越快,其流动性就越强,如有价证券投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存货等,其变现能力呈递减趋势,有价证券的流动性最强,应收票据最后。负债到期日越近的其流动性也越强。短期债权人最关心的,是企业能否有足够的资产及时转换为现金,以清偿短期内到期的债务。长期债权人及股票投资者也必须对企业的流动性加以评价。因此流动性不佳,破产的可能性越大,长期债权人及股票投资者的安全亦受影响,而且股利的发放也取决于企业现金的充裕程度。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部分,及报表中相关的注释能提供流动性。图13-2所示的就是一种典型的以流动性为基础的分类方法。
图13-2 按流动性的分类与排列
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表格式,就是按这种方法分类并排列的。详见表13-4。
2.按货币性与非货币性分类 这是一种较少采用的分类方法。它首先分为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两类。在货币性项目下,可再分为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其下再进一步分为货币性流动资产与货币性非流动资产、货币性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四种。在非货币项目下的划分可按照方法进行。具体分类如图13-3所示。
图13-3 货币性与非货币性分类
(1)货币性资产。指企业所拥有的货币以及其权利以定量为限的其他资产。其中货币性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非货币性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等。
(2)非货币性资产。这类资产指企业所拥有,而以实物来体现的资产。其中非货币性流动资产有存货以及对方将以货品来偿还的短期预付款等。非货币性固定资产则如土地、设备等项目。
(3)货币性负债。这类负债指企业应偿付的以固定金额为限的债务。其中货币性的流动负债有如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税金等;货币性的非流动负债有长期负债、应付债券及抵押借款等。
(4)非货币性负债。这类负债指企业要以实物来清偿的债务。其中非货币性的流动负债有对客户的短期保修单、长期保修单、短期预收货款等。
这种分类的优点是:
(1)它突出了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的不同计价原则。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的计价原则是显然的。以资产而言,货币性资产大体上不存在计价问题,一般以本项目的货币额表示,例如现金以及可用贴现现值计价的将来可以分期收回的资产。而在原始成本计价原则下,非货币性资产一般以其原始成本计价,如存货;或以原始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即以消逝的原始成本计价,如房屋、机器、设备等。
(2)有利于进一步确定企业的偿债能力。
(3)在物价不稳定,货币价值波动剧烈的情况下,这种分类作用就更为显著。企业的货币性项目会受币值贬低的损失;反之,企业因负有货币性负债而得到币值贬低的额外损益。在编制“按一般物价水准调整的财务报表”时,必须将资产负债项目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两大类。
(三)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一般有三种:账户式、报告式和财务状况式。
我国资产负债表按账户式反映,即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列示资产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通过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达到资产负债表左方和右方平衡。同时,资产负债表还提供年初数和期末数的比较资料。我国的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格式如表13-1所示。
表13-1 资产负债表
续表
(四)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资产负债表中“年初数”栏内各项目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按调整后的数字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
“期末数”是指某一会计期末的数字,即月末、季末、半年末或年末的数字。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期末数”的数据来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
(1)直接根据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这些项目有: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贴款、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工程物资、递延税款借项、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股利、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递延税款贷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
(2)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这些项目有:货币资金、存货、未分配利润等。
(3)根据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如“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贷方余额的合计填列。这些项目有: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预收账款等。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反映的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部分分析计算填列。这些项目有: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5)根据有关资产科目与其备抵科目抵销后的净额填列。如“短期投资”项目,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这些项目有: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二、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反映企业各项减值准备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该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通过该表提供的信息,可以了解企业一定期间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及其余额情况,分析其变动原因及预测其未来的变动趋势。
(一)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的内容和结构
按照资产减值准备的类别,分别设立八类项目,每类项目又分设“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数”、“本年转回数”和“年末余额”四个栏目。其基本格式参见表13-2。
表13-2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续表
(二)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的编制方法
各项目应分别根据“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等科目的年初余额、年末余额及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
三、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一)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的格式
应交增值税明细表是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发生和上缴情况的报表,其格式如表13-3所示。
表13-3 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续表
(二)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编制方法
表中“年初未抵扣数”、“期末未抵扣数”以“-”号填列。“未交增值税”各项目根据“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有关记录填列,其余各项根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各专栏的记录填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