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的形成与演变①
一、中国银行业市场概念的界定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界定,银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中金融业的一个子类,它与保险业、证券业和其他金融活动构成整个金融业。银行业又可以细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银行等3个子行业(见表4-1)。
表4-1 我国银行业的行业分类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划分标准,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划分为4类:(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股份制商业银行;(3)城市商业银行;(4)其他银行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邮政储蓄机构。截至2005年底,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7家城市商业银行、238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681家城市信用社、32854家农村信用社、8家农村合作银行、7家农村商业银行、59家信托投资公司、74家财务公司、12家金融租赁公司、3家汽车金融公司、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机构以及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界定的银行业有所不同,本文研究的银行业主要是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不包括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二、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我国银行业的形成与改革过程
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市场经济的运转离不开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我国的商业银行系统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它是由原来单一的中央银行体制逐步改革而成的,我国目前的银行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也是改革的过程。这种改革既是为了适应和满足整个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的不同阶段,银行业改革的中心任务和侧重点都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仔细分析整个改革历程,我们清晰地发现,我国的银行业改革是沿着市场化改革方向而进行的艰难探索,这一探索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83年。这一阶段是中国银行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时期。此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改变中央银行仅仅作为财政出纳的角色,并打破单一的中央银行体制,构建规范的银行体制,将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中分离出来。1979年2月2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依据此通知,农业银行于1979年3月30日正式成立。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同意并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革中国银行体制的请示报告》,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专司外汇业务,同时设立国家外汇管理局。1979年8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从财政部独立出来,此后改称中国建设银行。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做出《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从此,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办理针对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业务,成为专门从事金融管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也正是根据这一决定,中国工商银行于1984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工商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管辖下的四大专业银行体系的初步形成,由此也基本完成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银行体系的重建。
第二阶段:1984年~1993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政府为了利用市场竞争来提高银行的效率,相继成立了一批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合作社,银行间的竞争势态开始出现。
1983年前后,四大国家专业银行开始突破行政的专业界限,并冲出各自的业务地盘,出现了国家专业银行网点的大肆扩张,但非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严重不足的矛盾仍然严重,为此,我国先后推出了两类全新的存款机构:城市信用合作社和股份制商业银行。1983年开始,郑州、沈阳、长春、武汉、邯郸等城市先后试办了我国第一批集体性质的城市信用合作组织。1984年以后,大中城市相继成立了各种城市信用合作组织。1986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文将城市信用合作组织统一定名为城市信用合作社,属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合作金融组织。1987至1988年的两年间,我国还相继成立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
城市信用合作社和股份制银行的出现,一方面预示着银行业的国家垄断格局将要被这股新兴的力量所打破;另一方面,存款机构的多样化也顺应了我国经济成分多元化发展的改革要求;同时,作为中国银行业的新生力量,它们的加入为过于单一的银行体系注入了新的力量,促使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80年代末期,四大专业银行开始通过私人业务进行相互渗透,表现出一定的市场竞争姿态,银行间的竞争局面初步显现。尽管如此,直到90年代初,行政权力主导下的寡头垄断格局并未有多大改变,而且在此期间,由于向传统的老工业企业和盲目重复建设项目大量发放贷款,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形成了巨额的不良贷款。
第三阶段:1994年~2003年。1994年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是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年,当年的3月至11月间,我国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承担了原来由四大专业银行承担的绝大部分政策性业务,人们开始将四大“国家专业银行”改称四大“国有银行”。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银行法》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正式颁布实施。至此,四大专业银行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业务上都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从而为更具市场化的银行业竞争奠定了基础。
在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内在经营机制改造的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地培植新的竞争力量加盟中国的银行业,力图从外部环境上营造一种打破垄断、促进竞争的经营格局。1992年~1996年间,我国第二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等)先后创立。其中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成立的中国民生银行,是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国的第一家民营股份制银行。它的出现,在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历程中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人们开始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之路抱以更加乐观的态度。与此同时,第一批创设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它们的分支机构已基本上覆盖了全国的主要大中城市。
1995年国务院决定,在城市信用合作社基础上合并组建“城市合作银行”。大约从1997年底开始,各地的城市合作银行又纷纷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
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虽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得以幸免,但政府由此意识到金融危机的潜在可能性和破坏性,从而进一步加快了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1998年7月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用以补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使当年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8%,以满足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8月,财政部又面向四大国有银行定向发行了1000亿元、年利率5.5%的10年期附息国债。这样,既缓解了国有银行资本金的不足,又增加了国有银行的投资收益,同时从账面上提高了国有银行的净资产含金量。与此同时,为了减轻国有银行的改革压力与总体税负,中央决定将银行业的营业税税率从2000年的8%开始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用3年时间降至2003年的5%。
1999年,政府又相继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予以剥离。2002年,中央更是明确指出,国有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并开始积极推进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
第四阶段:2004年至今。2003年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后,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陆续出台,从而显示了中国政府从根本上变革银行业、推动银行改革的鲜明态度。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试点就是银行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04年1月7日,国务院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补充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所需的资本金,而负责管理这部分资产的是为此成立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6月,中央汇金公司负债融资30亿元人民币,向当时正在进行财务重组的交通银行注资,持有上市后交通银行6.68%的股份。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同年9月,中国建行改组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汇金公司成为这两家银行的最大控股股东。2005年4月,汇金公司又向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与财政部各占50%的股份。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在香港上市,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也计划在未来两三年内实现公开上市。2005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同时针对商业银行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关联交易、跨市场风险等作了规范。
公开上市只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步骤中的一个阶段,如果按照进程划分,也仅仅是处于整个改革过程中的前半阶段。事实上,既然国家有能力为国有商业银行注资,上市主要目的就不是仅仅为了筹资,其目标是为了建立一整套新的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强调投资者利益,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彻底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准官僚体制”,改变“官本位”,通过合理的、符合商业银行运营要求的绩效激励机制、充分的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变成真正的市场主体。
(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的现状
我国的商业银行系统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是由原来的单一的中央银行体制逐步改革而成的。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垄断、寡头垄断、寡占程度不断降低的过程。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市场主体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银行机构。截至2005年末,我国银行业本外币资产总额达37.47万亿元,负债总额达35.81万亿元。从不同机构的资产情况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19.66万亿元,市场份额为52.5%;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5.81万亿元,市场份额为15.5%;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04万亿元,市场份额为5.4%;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9.96万亿元,市场份额为26.6%。
1.国有商业银行
(1)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工商银行”或“工行”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主要办理工商信贷和城镇储蓄业务。2005年6月,中国工商银行的股改财务重组工作基本完成,资本总额2806亿元,充足率为9.12%,其中核心资本达到2525亿元,充足率为8.07%。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股票代码:601398.SH;1398.HK)A股和H股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日上市。中国工商银行经过20多年的发展,总资产、总资本、核心资本、营业利润等多项指标都居国内业界第一位,是我国当前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
(2)中国农业银行,简称“农行”
中国农业银行是1979年2月23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银行机构。原来主要面向农村金融市场,日前已经无此限制。经营范围涵盖本外币存贷款、结算、代理、咨询见证等业务。到2005年末,中国农业银行各项资产总额47710.1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8292.9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0368.54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为7398亿元。目前,中国农业银行拥有一级分行32个,直属分行5个,总行营业部1个,培训学院3个,并在新加坡、香港设立了分行,在伦敦、东京、纽约等地设立了代表处。中国农业银行网点遍布中国城乡,成为国内网点最多、业务辐射范围最广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3)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行”或“中行”
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银行,也是国际化机构网络分布最广、国际银行业务最具优势的银行。中国银行网络机构覆盖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银行主营商业银行业务,业务范围覆盖传统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领域,并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客户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2003年,中国银行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截至2005年末,中国银行各项资产总额47428.0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2350.4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7037.77亿元。
(4)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行”
建行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是一家以中长期信贷业务为特色的国有商业银行,总部设在北京,在中国境内及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共设有营业性分支机构15401个,其中有6个海外分行,2个驻海外代表处。全行正式员工26.3万人。同时,全资拥有建新银行,并持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43.35%的股权,持有中德住房储蓄银行75.1%的股权。2003年12月30日,国务院决定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2004年9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依法成立。到2005年,资产总规模为45841.5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575.8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0060.46亿元。
2.股份制商业银行
为了改善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加强银行之间的竞争,我国分别成立了两批股份制商业银行。1987年~1988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批股份制银行。1992年~1996年,我国成立了第二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民生银行等)。截至目前,我国共成立了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截至2005年末,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5.81万亿元,负债总额5.6万亿元,不良贷款余额1471.8亿元,不良贷款率4.2%。在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中,股份制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最快。
(1)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1958年,除香港分行仍继续营业外,交通银行国内业务分别并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和在交通银行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1986年7月24日,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目前,交通银行在境内有27家省分行、7家直属分行、58家省辖分(支)行,在137个城市设立了分支行,营业机构近2600个。在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汉城设有分行,在伦敦、法兰克福设有代表处。与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819家银行的1751家总分支机构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全行员工5.5万人。截至2005年末,交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人民币14234亿元;客户存款余额为人民币12208亿元;客户贷款余额为人民币7714亿元;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占比为2.37%。
2004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体方案;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内地商业银行。
(2)中信实业银行
中信实业银行隶属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公司),创建于1987年,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2002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组建了以中信银行为主体的中信控股有限公司。目前,中信银行是中信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金融子公司。
截至2005年年末,中信银行资产规模达到6165.4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5309.19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706.75亿元人民币。
(3)光大银行
光大银行成立于1992年8月,1997年1月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国内第一家国有控股并有国际金融组织参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03年底,光大银行已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个经济中心城市拥有分支机构370多家,成为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05年末,全行存款4500亿元,贷款3038亿元,资产总额5301亿元,所有者权益144.7亿元。
(4)华夏银行
华夏银行成立于1992年10月,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北京。1995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制变更为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夏银行)。2003年9月12日,华夏银行公开发行的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截止2005年6月30日,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27个城市设立22家分行、5家异地支行,营业机构网点总数257家,逐步建立了“立足经济发达城市,辐射全国”的机构体系。截至2005年末,华夏银行资产规模达到3561.2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105.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36.88亿元。
(5)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于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是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又是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建立的规范的股份制金融企业。2000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A股股票(600016)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4年11月8日,民生银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58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成为中国第一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私募发行次级债券的商业银行。2005年10月26日,民生银行成功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成为国内首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商业银行。截至2005年底,民生银行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地设立了20家分行,在汕头设立了直属支行,机构网点达到240家,与境外78个国家和地区的749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截至2005年底,民生银行总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存款总额4000多亿元,贷款总额(含贴现)3000多亿元。
(6)广东发展银行
广东发展银行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组建的中国第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1988年9月8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5亿元,总部设于中国广州市。截至2005年底,广东发展银行总资产355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0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90亿元。广东发展银行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中国经济发达城市设立了26家分行、500家营业网点,并与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917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初步形成了城市化大商业银行的格局。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对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定的位次,广东发展银行连续四年入选全球银行500强。
(7)深圳发展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是我国第一家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的商业银行,是在对深圳经济特区内原6家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它成立于1987年12月28日,总部设在深圳。1988年4月7日,深圳发展银行普通股在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首家挂牌公开上市。2004年,深圳发展银行成功引进了国际战略投资者--美国新桥投资集团,从而成为国内首家外资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资银行。截至2005年年末,深圳发展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292亿元;存款总额达2020亿元;贷款(含贴现)总额达1561亿元。
(8)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4月8日,是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深圳。自成立以来,招商银行先后进行了四次增资扩股,并于2002年3月成功发行了15亿普通股,4月9日在上交所挂牌(股票代码:600036),是国内第一家采用国际会计标准上市的公司。目前,招商银行总资产逾7000亿元,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最新排名中,资产总额居前150位。截至2005年末,招商银行资产总额7339.83亿元;存款总额6344.04亿元;贷款总额4721.85亿元;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2.58%。
(9)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是1993年1月9日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于1999年获准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目前,注册资本金达39.15亿元。截至2005年末,公司总资产规模达到5730.6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3772.22亿元,公司各项存款余额为5055.76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五级分类)为1.97%,并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设立了24家直属分支行、328家营业网点,在香港设立了代表处。2005年,浦发银行被《银行家》杂志评为“全球银行1000家”第270位。
(10)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8月,是我国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注册资本39.9亿元,资本净额165.4亿元。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设立26家分行、292家支行,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网上银行网络和电话银行网络。全行员工总数7000多人,其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超过84%。截至2004年末,全行资产总额4739.88亿元,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52.18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25.71亿元。
(11)恒丰银行
恒丰银行(前身为烟台住房储蓄银行)成立于1987年10月,并于2003年在烟台住房储蓄银行基础上经过整体股份制改造,改制变更为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丰银行),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全国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截至2005年末,全行总资产达到369.9亿元,各项存款达到278亿元。
(12)浙商银行
浙商银行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第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全称为“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0073万元,总行设在杭州。浙商银行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业。
浙商银行前身为“浙江商业银行”,是1993年3月20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中国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和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四家共同出资4000万美元设立的中外合资银行。2004年6月30日,中国银监会批准同意浙江商业银行从外资银行重组为一家以浙江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更名为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从宁波迁址到杭州营业。浙商银行共有股东15家,其中13家是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占85.71%;最大的股东有三家,每家所占股份各为10.34%。
3.城市商业银行
1995年国务院决定,在城市信用合作社基础上合并组建“城市合作银行”。大约从1997年底开始,各地的城市合作银行又纷纷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平均利润率、资产利润率稳步上升,亏损面大幅减少。截至2005年末,我国共有117家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04万亿元,负债总额1.95万亿元,不良贷款余额841.7亿元。
(1)上海银行
上海银行成立于1995年12月29日,是一家由上海市国有股份、中资法人股份、外资股份及众多个人股份共同组成的新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两级经营”的管理体制。2005年注册资本为26亿元人民币。目前,上海银行拥有营业网点208家,自助银行35家;个人客户达800多万户,储蓄存款突破500亿元。在英国《银行家》全球前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中,上海银行跻身500强。2005年12月,上海银行获准在宁波市设立分行,从而实现跨区域发展,这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首次获准跨省市设立异地分行。截至2005年底,上海银行总资产达2400亿元;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000亿元和1200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11.11%;累计实现利润118.5亿元。
(2)北京银行
北京银行是地方财政和首都众多知名企业参股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前身北京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于2005年正式更名为北京银行。截至2005年末,北京银行的总资产达2325.57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172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200亿元,所有者权益88.59亿元。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05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在一级资本排名中,北京银行排名第431位,在总资产排名中,北京银行排名284位。
(3)深圳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市商业银行”)
深圳市商业银行作为中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5年6月22日,并于1998年6月更名为深圳市商业银行。目前有46家支行遍布深圳全市,总股本16亿元,主要股东是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深圳市财政局以及其他法人股东。2005年末,全行资产规模达到719亿元,全年实现经营利润10.9亿元,全行现有员工1400名,其中7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岁。
4.农村信用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由社员入股、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银行组织,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合法银行机构,是支持中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县以下分支机构的撤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变得更加突出。截至2005年末,农村信用社总资产3.14万亿元,存款余额32573亿元,贷款余额22354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14.8%,资本充足率为8.03%。
5.外资银行
从1981年引进第一家外资银行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稳妥有序原则,逐步扩大开放范围,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一直处于健康发展状态。2005年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外资银行在华的机构和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从外资银行经营机构数量来看,截至2005年末,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238家营业性机构。在华经营的外资银行机构中,已有138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15家获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41家获准从事衍生产品交易业务,5家外国银行分行获准开办QFII托管业务。除营业性机构外,另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173家银行在我国23个城市开设了238家代表处。从外资银行经营的地域范围来看,在2004年开放昆明、北京、厦门、西安、沈阳等5个城市的基础上,我国提前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哈尔滨、长春、兰州、银川、南宁5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从而使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增加到25个。第二,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显著上升。2005年,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中国银行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从2004年的1.8%上升到2%,其中外汇贷款占银行业外汇贷款总额的比重已达20%。尽管外资银行所占市场份额还比较小,但其资产、存款和贷款均以年均30%的速度扩张,外资银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显重要。第三,中外资银行的股权合作进展迅速。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19家境外金融机构参股国内16家银行,外资投资入股国内银行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
6.其他银行机构
为有效化解银行风险,促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换机制、改善资产质量、增强竞争力,我国于1999年成立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实行总公司、办事处两级管理体制,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剥离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截至2005年底,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8397.5亿元,资产回收率为25.58%,现金回收率为21.03%。
我国的邮政储蓄起步于1986年。20世纪90年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撤离县域经济,农村基金会也被清理,邮政储蓄得到快速的发展。截至2005年底,邮政储汇局共拥有3.6万家分支机构,约2.7亿个存款账户及存款总额1.3万亿元人民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