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国际结算的货币和银行网络
一、国际结算的货币(Currency)
世界各国基本都发行本国货币,大体可分为通用货币、完全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有限自由兑换的货币及完全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四类。通用货币指国际贸易及国际经济活动集中使用的货币,主要是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
为了能够准确而简易地表示各国货币的名称,便于开展国际贸易和金融业务及计算机数据通信,197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常用国家ISO国际标准三字符货币代码(ISO-4217),见表1-1。1978年2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和欧洲经济委员会将三字符货币代码作为国际通用的货币代码或货币名称缩写向全世界推荐使用,国际贸易界、金融界反应积极。目前这套三字符的货币代码应用广泛,在贸易、商业和银行中作为货币和资金代码。
表1-1 常用国家ISO国际标准三字符货币代码
二、银行网络(Banking Network)
世界主要的清算系统是建立在各国银行网络之上的。银行一般通过建立海外分支机构和在全球建立代理行网络这两种方式来建立自己的海外业务。
一般来说,规模大的银行,尤其是那些处于国际金融中心或者外贸业务量大的银行,选择建立自己的海外分支机构,如自己的分行,以获取更多、更直接的市场信息。例如,英国渣打银行(Chartered Bank)是一家总部在伦敦的英国银行,在全世界超过70个国家拥有1 700多家分支机构,该行海外分行的资产占其总量的70%以上。该行业务主要集中于亚洲、印度、中国大陆、非洲、中东及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但是在英国的客户却非常少。2004年其利润的30%来自香港地区,2012年其90%以上的营运收入利润来自亚洲、非洲和中东市场。
建立分行的弊端在于耗资巨大而且不可能覆盖全部的国际业务。因此,很多银行由于缺乏资金和渠道,选择在全球建立代理行网络的方式来拓展海外业务,即不建立分行而是购买代理行的服务,从而达到利用代理行的渠道和业务来拓展自己业务的目的。这样做的好处是成本低、速度快,但缺点是银行网络的控制权掌握在代理行手中,资金偿付等业务环节较多。例如,中国银行,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imited),简称“中行”,其总行(Head Office)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号,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1929年,中国银行在伦敦设立中国金融业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后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继开设分支机构,其中境内机构共计11 307个,境外机构共计603个。中国银行作为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及其他32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等多项业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