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忧道不忧贫

时间:2023-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 君子忧道不忧贫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至于君子是富贵是贫贱,则不是判断标准。在孔子看来,君子应该“忧道不忧贫”,也就是说,君子只考虑自己的一切行为是否符合“道”的规范,而不考虑自己的贫富。

4. 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曰:“君子谋(48)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卫灵公》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49),夫何忧何惧?”

——《颜渊》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50)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51)。”

——《述而》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卫灵公》

如前所述,孔子认为理想人格是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仁与义这两个基本素质,否则就不成其为君子。至于君子是富贵是贫贱,则不是判断标准。在孔子看来,君子应该“忧道不忧贫”,也就是说,君子只考虑自己的一切行为是否符合“道”的规范,而不考虑自己的贫富。

当然,孔子坦率承认,富与贵这类“利”也是人们所希望获得的,即承认人们追求富贵的合理性,但应该“取之有道”;他也强调贫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也需要以“道”来衡量,否则“君子去仁,恶乎成名”(《里仁》)。孔子强调追求富贵与摆脱贫贱,都是以“道”为标准来衡量的,这一道包括仁与义两个最为主要的方面,这就是君子所以成为君子的原因。

孔子曾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这里的知者不惑的“惑”是迷惑,勇者不惧的“惧”是惧怕,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仁者不忧”之“忧”当然是忧虑之意,但忧的内容则需要考证一下。在《论语》中“忧”字15见,下面两段孔子之语甚为重要: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第一段引文是指君子要做到行事不亏,才不内疚;行事不亏就必须行仁义、遵循礼,否则都会“有亏”。因此,君子要“内省不疚”,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仁义、是否符合礼,只有这样,君子才不会有什么忧惧。这与上述“仁者不忧”是同一含义。第二段引文中修德指求仁,讲学主要内容当然是仁义之道,徙义是践履义,是个人道德践履,迁善也是使自己道德归于仁义。显然,上述的“忧”实质上都是指一种内省(反省),所关心的重点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即有“验证”自己道德修养是否符合“仁”或说是否符合“仁义之道”的意思。孔子评价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是说颜渊志于道则乐而忘忧,是君子的“不忧”,显然是指道德修养问题。孔子的学生曾子十分了解其师的这种“内省”精神的实质,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反省自己,与孔子所“忧”内容在思辨理路上是一致的。

陋巷故址碑

在孔子看来,君子追求仁义是为了使自己名扬天下,因此“君子坦荡荡”(《述而》),他们担心的只是“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显然,追求不朽是孔子理想主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季氏》中也提到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却“民于今称之”。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与颜回“不改其乐”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君子“不忧”其贫而忧其道的例证,也是孔子所宣扬的理想人格,君子追求人生不朽境界的最明确的根据。

综上所述,孔子将仁义作为理想人格的基本素质,也就是说,要成为君子必须具备仁与义两种基本的道德素质,而且要具有反省精神,否则就不能成为君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